㈠ 攤余成本怎樣計算
一、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二、演算法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三、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在收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㈡ 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大於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什麼意思看不
最好是有具體的例子,你可以去看看長期股權投資的例子,我覺得他們是一個意思的
㈢ 實際利率攤銷法
以購入(發行)時的市場利率乘以每期期初債券投資(負債)的現值,即賬面價值,求內得該期的實際利息收入(用),此項容利息收入(費用)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差,即為當期溢價或折價攤銷額。用公式表示:當期利息 該期期初債券投資 市場:二收入(費用)一(負債)賬面價值「利率 溢價 當期收到(付出)利息 當期利息 攤銷額一或當期應收(應付)利息一收入(費用) 折價 當期利息 當期收到(付出)利息攤銷額一收入(費用)一或當期應收(應付)利息實際利率法下,債券溢價與債券賬面價值逐期遞減,利息收入(費用)也相應遞減,而溢價攤銷卻逐期增加;如果折價發行,債券的賬面價值逐期遞增,則利息收入(費用)也相應遞增,折價攤銷也逐期增。
㈣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是什麼
本期計來提的利自息小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話: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本期計提的利息小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話: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㈤ 實際利率法會計分錄怎麼做
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初始利息調整額的計算公式為:
每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實際利息=債券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其中,債券攤余成本=債券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本金±債券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每期攤銷初始利息調整額:每期應收利息一每期實際利息
[例1]D企業20x1年1月1日購入川都公司4年期、面值為8萬元的債券,購入價格82024元(其中溢價2024元,無交易費用),債券票面利率8%(實際利率7.26%),採用分期付息方式,每年1月1日、7月1日付息。D企業1月1日購入債券時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80000
――利息調整2024
貸:銀行存款82024
D企業20x1年7月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時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80000×8%×6/12)32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3200-2977.47)222.53
投資收益(82024×7.26%÷2)2977.47
借:銀行存款3200
貸:應收利息3200
20x1年12月31日計算應收利息時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32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230.61
投資收益2969.39
20x2年1月1日收到利息時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3200
貸:應收利息3200
其餘各期利息調整計算額見下表1。
[例2]E企業20x1年1月1日購入三洋公司5年期、面值為60000元的債券,購入價格57000元(其中折價3000元,無交易費用),債券票面利率5%(實際利率6.19%),每年1月1日付息。E企業20x1年1月!日購入債券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60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3000
銀行存款57000
[例3]承例2,E企業20x1年12月31日應收利息為3000元(60000×5%),實際利息為3528.20元(57000×6.19%),攤銷初始利息調整額(折價)528.30元(3528.30-3000)。E企業20x1年12月31日計算利息時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60000×5%)3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3528.30-3000)528.30
貸:投資收益(57000×6.19%)3528.30
其餘各期利息調整計算額見表2:
2006年1月1日債券到期收回時做如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63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60000
應收利息3000
㈥ 持有至到期投資,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分別表示什麼有什麼不一樣
1、票面利率是用來計算應收利息的,實際利率是用來計算投資收益的。
借:應收利息(面值×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或貸方)
貸: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票面利率顧名思義就是債券給出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根據票面利率計算出來的。
下面這部分是攤余成本計量的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2、攤余成本概念的准則界定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最先提出了「攤余成本」的概念,並以數量計算的方式給出了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以下簡稱金融資產(負債))定義。金融資產(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1)扣除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即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3、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攤余成本的概念適用於對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中,與實際利率法對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的攤銷相聯系。將攤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對攤銷金融資產(負債)的計量中,根據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定義,即在定義「當前」時點上,金融資產(負債)攤余成本在金額上等於其賬面價值。實際上,在金融資產(負債)的存續期間,其攤余成本也等於其賬面價值。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是企業按照相關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對於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賬面價值就是其賬面余額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㈦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加上或減去。。。實際上指的是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如果本期計提的利息大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就是加上,如果小於就是減去。
例如:票面價值1250,攤余成本1000。票面利率4.72,實際利率10%
那麼本期計提的利息=1000*10%=100 本期收回的利息=1250*4.72%=59
由於100大於59,那麼就是加上41。
㈧ 「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分別是什麼意思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實際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
㈨ 如何採用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和利息調整攤銷
一、初始確認
1、溢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溢價、手續費等)
2、折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折價、手續費等)
二、各期處理:
1、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注意,每期對利息調整賬戶沖減後,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調整賬戶余額合計數乘以實際利率,計算攤銷額。溢價買入的情況下,以後各期攤銷的利息調整金額會越來越小。
2、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三、各期利息實際到賬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四、到期處理
到期時,把最後一期溢價或折價攤銷完畢就好了,不過由於計算時四捨五入的問題,最後一期時的余額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來的結果會有一絲出入,直接按余額攤銷才對。
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五、收到本金及最後一次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貸:應收利息
(9)實際利率累計攤銷額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購買價款*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面值+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特點
1、每期實際利息收入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
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2、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
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