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09]50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含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簽署的稅收安排,以下統稱稅收協定)的有關規定,現就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凡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定義中明確包括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收取的款項(即我國稅法有關租金所得)的,有關所得應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稅收協定對此規定的稅率低於稅收法律規定稅率的,應適用稅收協定規定的稅率。
上述規定不適用於使用不動產產生的所得,使用不動產產生的所得適用稅收協定不動產條款的規定。
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定義中所列舉的有關工業、商業或科學經驗的情報應理解為專有技術,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以下簡稱專有技術)。
三、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實施,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
四、在服務合同中,如果服務提供方提供服務過程中使用了某些專門知識和技術,但並不轉讓或許可這些技術,則此類服務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范圍。但如果服務提供方提供服務形成的成果屬於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定義范圍,並且服務提供方仍保有該項成果的所有權,服務接受方對此成果僅有使用權,則此類服務產生的所得,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
五、在轉讓或許可專有技術使用權過程中如技術許可方派人員為該項技術的使用提供有關支持、指導等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無論是單獨收取還是包括在技術價款中,均應視為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但如上述人員的服務已構成常設機構,則對服務部分的所得應適用稅收協定營業利潤條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能准確計算應歸屬常設機構的營業利潤,則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收協定常設機構利潤歸屬原則予以確定。
六、下列款項或報酬不應是特許權使用費,應為勞務活動所得:
(一)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上述勞務所得通常適用稅收協定營業利潤條款的規定,但個別稅收協定對此另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如中英稅收協定專門列有技術費條款)。
七、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應僅適用於締約對方居民受益所有人,第三國設在締約對方的常設機構從我國境內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應適用該第三國與我國的稅收協定的規定;我國居民企業設在締約對方的常設機構不屬於對方居民,不應作為對方居民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由位於我國境內的外國企業的機構、場所或常設機構負擔並支付給與我國簽有稅收協定的締約對方居民的特許權使用費,適用我國與該締約國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
八、本通知於2009年10月1日起執行。各地應按本通知規定做好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執行工作,並將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2. 大陸企業可以與香港公司簽合同嗎費用結算怎樣操作
大陸企業與香港公司簽合同,費用一個直接通過外匯匯款進行結算。
第二是如果大陸在香港有注冊公司,或者香港公司在大陸有分公司,可以直接進行對公付款結算。
3. 香港的網路公司授權中國內地的公司在大陸經營其業務,有什麼限制和規定
雙方之間需要簽署一份授權協議,只要不超過大陸公司的經營范圍就可以。
稅收沒優惠,法律上空白
能讓你企業增加不少知名度,賣的比別人貴,比如卡姿蘭這個牌子
具體不懂可以PM我
4. 大陸政府在香港有什麼特權
大陸政府在香港有駐軍權和外交權,除此之外的其他權利均屬於香港政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三條 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香港設立機構處理外交事務。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
第十四條 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社會治安。
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軍隊不幹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駐軍人員除須遵守全國性的法律外,還須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駐軍費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
(4)大陸與香港的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二條 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中央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如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機構,須徵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意並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中央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的一切機構及其人員均須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其中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定居的人數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在北京設立辦事機構。
5. 大陸與香港有雙邊稅收協定嗎對應的股息優惠稅率是多少
因為香港為中國一特別行政區,故雙方不能簽協定,但大陸與香港有類似協定的避免雙重征稅的稅收安排。
股息在提供香港稅務當局或行業協會的居民證明即可以按照規定享受5%的優惠稅率。
6. 怎樣才能享受內地與香港稅收安排 個人居民怎麼認定
稅務主管機關受理香港居民申請享受《安排》待遇時,申請人為法人的,可依據香港有關當局出具的公司注冊證書(副本)或商業登記證核證本,對其居民身份進行認定;申請人為個人的,可憑其香港身份證和香港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及上一納稅年度在港的繳稅單,對其居民身份進行認定。
稅務主管機關對申請人身份有懷疑,且申請人提交的上述資料不足以證明其香港居民身份的,包括在香港以外地區注冊成立的法人。
但稱其管理和控制機構在香港的,或僅在香港短期停留但稱其為香港居民的外籍人士等情況,可要求申請人提供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局(以下簡稱香港稅務局)為其開具的,享受《安排》待遇所得所屬年度為香港居民的證明。
(6)大陸與香港的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擴展閱讀
關於第四條居民
一、居民的定義及判定
本條款對居民的定義分別按各自法律做出規定。是否為本地居民由雙方自行判定。
二、第四條第一款(二)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是指:
(一)通常居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個人,即在香港擁有其本人及家人生活、居住的永久性住所的個人。
(二)在某課稅年度內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逗留超過180天或在連續兩個課稅年度(其中一個是有關的課稅年度)內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逗留超過300天的個人,即臨時在香港工作、居住的個人。
(三)香港法人居民,是指在香港成立的法團公司(包括具有法團地位的公司,下同);或在香港以外成立的,但通常實際管理或控制中心在香港的法團公司,即公司整體日常業務營運的管理或施行管理層決策,或由董事會制定管理決策等在香港進行(例如外國銀行設在香港的分行如並不承擔該外國銀行整體營運的管理和決策,不應屬於享受「安排」待遇的香港居民)。
三、符合居民條件享受《安排》待遇問題
(一)上述1項所述通常居於香港的居民個人如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工作,雖然會按照工作所在國或地區法律關於居民標準的規定,構成該國家或地區稅收居民,但如其按香港法律規定由於其永久性住所在香港等原因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仍應享受《安排》待遇。
(二)上述2項所述臨時居住於香港的個人在內地取得所得或發生納稅義務時,應按其作為永久性居民所屬地執行相關協定(安排)。即,如其僅為香港臨時居民,同時也是其他國家或地區永久性居民,則應對其執行中國與該其他國家或地區間稅收協定;如中國與該其他國家或地區間沒有稅收協定,則執行國內法的規定。
(三)對要求享受《安排》待遇的香港居民,尤其是涉及構成其他國家(地區)居民個人或在香港以外地區成立的居民法人,應慎重執行《安排》規定。
(四)對其居民身份判定不清的由縣以上主管稅務機關向上述居民開具《關於請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主管當局出具居民身份證明的函》,由納稅人據此向香港稅務局申請為其開具香港居民身份證明(身份證明表樣附後),或將情況報送稅務總局審定。
7. 中國大陸與香港法制上有何不同,主要是關於經濟方面的法律規定
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一個是大陸法系,一個是歐美法系(common law system)也可以稱為普通法系
至於經濟方面,一個是政府決定市場,一個是經濟決定市場,不知道你懂不懂。
上面只是理論知識,與現實是差別的........你懂的
關於IPO的造假,大陸方面的處罰是這樣:中國證監會將採取終止審核並在三十六個月內不受理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的監管措施,並依照《證券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至於香港,按現在來說的話,這種可能性是比較低,主要原因是要發行IPO需要有上市公司的資格,而在香港和歐美國家公司上市是非常嚴格的,一旦上市代表的是公司質的變化,從私人企業變為公有企業(這里的公有不是指ZF....和咱們天朝不同)。這樣的公司的私人帳號,即股東和公司的賬戶是完全分割開,沒有任何關系的,股東也是不能隨意從公司賬戶提錢(當然行政人員有對公司資金調配的權利),而這一切都是有人監督的,而且公司的帳也必須是對外公開的。這是為什麼公有企業如果倒閉還欠一屁股債,股東是可以不用拿自己的房子去抵的原因。說了這么多,不知道你看明白沒有,你想知道的這些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牽扯到很多的知識,我一時半會也解釋不完的,建議你去書店買幾本相關的書籍看看就會懂一些了。
再次說明.....上面的只是理論知識
8. 香港法律與大陸的法律不一致是如何適用
香港人在香港犯罪的,適用香港法律。
香港人在大陸犯罪的,適用大陸法律。
大陸人在香港對香港人犯罪的,適用香港法律。但犯罪結果、犯罪對象、犯罪地點有一項在大陸的,適用大陸法律。
大陸人在香港對大陸人犯罪的,適用大陸法律。
9. 合同約定的適用香港法律,那麼在大陸該對雙方是否有約束力
合同具體規定了法律的適用,就根據合同約定處理。
開心快樂每一天!哈哈哈!
10. 用香港的資金投資大陸項目怎麼合法運作
香港資金投大陸的項目具體看你是如何來運作的,如果你是要大規模宣傳的,或者掛牌香港公司來大陸運作的,是一定要在這邊設立最基本的代表處(只可以聯系業務,不可實際運作業務),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的(可實際處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