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減值的論文

無形資產減值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6-08 16:24:00

A. 無形資產減值

無形資產在資產負來債表自日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時,其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例題:2007年12月31日,市場上某項技術生產的產品勢頭較好,已對甲公司產品的銷售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甲公司外購的類似專利技術的賬面價值為800000元,剩餘攤銷年限為4年,經減值測試,該專利技術的可收回金額為750000元。
解釋:由於賬面價值為800000元,可收回金額為750000元,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應按他們的差額800000-750000=50000元計提減值准備。甲公司應作如下會計分錄: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5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50000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B. 什麼是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呢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是一種會計科目,即企業財務管理的一種記賬科目。

1、本科目核算企業無形資產的減值准備。

2、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3、資產負債表日,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

4、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無形資產減值的論文擴展閱讀:

企業財務管理主要內容:

1、科學的現代化財務管理方法。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要,採取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種方法,注重企業經濟的預測、測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與企業需求的結合。

2、明晰市場發展。

一切目標、方法要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市場是競爭地,優勝劣汰的地方。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運作要有的放矢,適應和駕馭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以求得企業長足發展。

3、會計核算資料。

企業的會計數據及資料是企業歷史的再現,這些數據和資料經過整理、計算、分析,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因此,要務求會計資料所反映的內容要真實、完整、准確。

4、社會誠信機制。

要求具體的操作和執行者在社會經濟運作中遵紀守法,嚴守慣例和規則,不斷樹立企業誠實、可靠的信譽,絕不允許有半點含糊,因為企業誡信度的高低預示著企業的發展與衰敗。

C. 無形資產的減值

你好抄,無形資產按稅法必襲須10年以上攤銷,3000萬即每年平均攤銷300萬,即每年可為企業節省75萬的稅收,公允價格和無形資產的價格無直接關聯,無形資產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評估法則是對此技術未來價值的預期,3000萬的無形資產必須加入到注冊資本金中才能攤銷,按3000萬分10年攤銷,實際的價值不影響攤銷的額度,還是按每年平均300萬進行攤銷,我是幫企業做無形資產增資和掛牌上市的,我姓肖,希望可以幫到你。

D. 論文里新舊准則下無形資產的減值這段只能寫出一點點,求大神幫忙,幫忙

這題目我寫過了,能幫助你的,論文跟開通報告都保存著呢

E. 求資產減值論文

2000年12月29日,財政部正式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這項新制度對資產的定義作了調整,並將資產減值由四項擴展到八項,規范了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該項改革措施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同時進一步貫徹了「謹慎性」原則。新制度一經頒布,對於資產減值的一系列討論就在會計界廣泛展開,眾說紛紜。本文圍繞資產減值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字:企業會計制度、 謹慎性原則、 資產減值

Abstract: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was issued by Chinese Financial Department on December 29, 2000 and has been spread widely since January 1, 2001. The new system reviews the concept of Asset, expands the range of assets which should be shown on account of the declined value from four items to eight ones. This treatment is based upon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and will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ce the new system was issued, there are so many discussions over this section of asset in accounting field. The following is to discuss the keys to some questions of the declined value of asset.
Key Terms: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the declined value of asset

2000年12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00]25號文的形式發布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正式頒發了《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是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核算制度、統一企業會計核算標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力措施,是我國會計制度改革進程中的一件大事。與既有的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相比,《企業會計制度》在實體內容上進行了較多改動和變化。其中,對於「資產」這一章作了很大的改動和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對資產要素的軍政府強調「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這一本質;另外,為進一步貫徹謹慎性原則,將提取減值准備的范圍由原來的四項資產(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存貨、長期投資)擴大到八項,增加了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委託貸款相應減值准備的計提。
財政部200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對資產的定義為「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替代了以前的定義「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更加強調了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本質。如此描述,與美國及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對資產的定義趨於一致。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在第6號公告中,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一個特定主體由於過去交易或事項而獲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一個企業由於以往的事項的結果而控制的可望帶來的經濟利益的資源。」從三者對資產要素的表述,可以看出,持有資產的根本目的即為獲取未來的經濟利益。那麼,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應當為企業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價值。否則,就不可能體現資產的這一本質特徵。如果持有期間,由於企業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資產的可收回價值減少,根據資產定義的內在要求,就應當將可收回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部分確認為資產減值,使資產以可收回價值表示,真正體現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若資產可收回價值提高,則根據謹慎性原則,在已計提的減值范圍內進行沖銷。因此,計提資產減值准備,使資產以真實價值反映,是資產定義的內在要求決定的,也進一步遵循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
對於資產減值的概念,國際會計准則認為資產減值就是資產賬面金額超過可收回金額部分的差額。我國的統一會計制度則是強調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也就是說資產減值是在謹慎性原則下,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但可能發生的損失具體指哪一方面並未統一明確,而是在具體資產項目減值損失計量的內容當中作出不同資產減值損失的描述。
新頒布的統一會計制度中專列一節來規范有關資產減值的相關處理,針對資產減值的確認、講師、計量、批露及相關內容作了規定。但是,對企業資產減值會計核算只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有關會計制度中作了少數幾項特殊的規定,並未做出全面系統的規范,形成獨立的資產減值准則。對資產減值計量基礎缺乏統一標准,對一些財務處理尚未形成明確一致的方法,導致在會計實務中可操作性。為此,有必要對資產減值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意義
長期以來,由於受歷史遺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企業界普遍存在著高估資產價值的現象。因此,企業通過確認資產價值,可將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同時,通過確認資產減值,還可使企業減少當期應納稅款,增加自身積累,提高其抵禦風險的能力。另外,企業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中通過確認資產減值,可使利益相關者相信企業資產已得到優化,對企業盈利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更具信心。
舊會計制度中計提減值准備的范圍較窄,就出現企業就通過利用會計政策的缺陷來粉飾會計報表,隱藏不良資產,虛增盈利的現象。如有的上市公司通過「應收賬款」換取「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而置換進來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與生產經營沒有什麼必然聯系。此舉的目的是由於舊制度中「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不計提減值准備,從而能迴避原「應收賬款」應計提的減值准備,操縱利潤。新制度擴大了計提減值准備的范圍,要求計提八項資產減值准備,並具體列示了這八項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參考性條件。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進行了較充分的考慮。一方面擴大了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口徑,同時縮小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來操縱利潤的空間;另一方面,能真正體現出資產必須具有能夠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屬性,以提供更加穩健的會計信息,防範風險。
2.會計制度中資產減值規定存在的問題
2001年《企業會計制度》專列一節來規范有關資產減值的相關處理,對八項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披露等內容做了規定。但在有些問題的處理上沒有給出明確統一的依據,使得在具體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其具體問題如下:
2.1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時間
我國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終了檢查各項資產,合理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然而,對於「定期」會計制度沒有說明,這使企業在操作時有一定的隨意性,使企業之間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國際資產減值准則對計提時間則作了明確說明,規定在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估計是否存在資產可能已經減值的跡象。如此規定,避免了操作的隨意性,使不同企業具有可比性。
2.2資產期末計價的計量模式
正因為各項資產期末計價均採用「孰低法」,由此便產生了各種准備賬戶。所不同的是,它們的計價方法選擇了不同的計量模式,現歸納如下:

計量模式 適用資產項目
(1)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短期投資、存貨
(2)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抵法 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
(3)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孰抵法 委託貸款
(4)應收款項與估計可收回款項孰抵 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2)(3)中的「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以該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和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銷售凈價」是指資產的銷售價格減去所發生的資產處置費用後的余額。
從現行的會計制度和頒布的准則內容來看,現有規定對有關資產減值計量模式缺乏統一的標准,概念內涵卻又過於統一,欠缺靈活性,因而可操作性差。現有準則中使用的計量基礎包括有:公允價值、可收回金額、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銷售凈價、使用價值、市價等多個標准,在不同的准則中又各有表述,標准多,難掌握。
2.3計提減值准備後資產的使用及處理沒有明確規定
新制度規定,「處置已經計提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以及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以應收款項進行交換等,應當同時結轉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但是,計提了跌價准備的存貨結轉生產成本時,如何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准備;在建工程完工轉入固定資產時,在建工程減值准備如何處理;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是按原值還是按計提了減值准備後的價值在剩餘年限內折舊和攤銷?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成果的計算考評,但在新制度中未予明確規定。
3.資產減值准備的改進意見
針對第二部分中新企業會計制度對資產減值處理的幾點不足之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及對策。
3.1 計量模式的統一原則
對於1.2中不同的計量模式實際上可以統一起來,就不會顯得標准多,難掌握了。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公告第36號資產減值准則(1998年4月發布)中的規定:當一項資產的可收回價值低於其賬面價值時,應對減值損失加以確認,並計入當期損益。其計量標准就統一為可收回價值與賬面價值孰低。同時,國際會計准則對可收回金額定義為資產銷售凈值與使用價值兩者中的較高者。其中,使用價值則定義為預期從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中形成的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很好理解,對於某項資產項目的管理,應比較現在銷售該資產引起的現金流量凈現值(即銷售凈值)和持續使用該資產引起的現金流量凈現值(即使用價值),從中選擇較高者,才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現金流量凈現值,實現該資產的最大效益。
筆者認為,可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資產減值計量標准,形成統一規定,從而有利於今後制定我國獨立的資產減值准則。但這樣做,必須要計算現金流量凈現值,估計各現金流出、流入量及貼現率、使用期限等,這就對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後的使用及處置的會計處理方法
新制度僅規定,在處置已經計提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但對計提減值准備後資產的結轉、攤銷、折舊的會計處理沒有明確規定。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對相應會計處理方法提出以下建議:
(1)存貨跌價准備的處理。對於已按單項計提了跌價准備的存貨在結轉生產成本時,應同時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准備。這樣處理,反映了生產的實際成本,可據此考核生產部門的業績。賬務處理為借記「生產成本」、「存貨跌價准備」,貸記「原材料」等。
對於按類別或整體計提跌價准備的存貨結轉生產成本時跌價准備賬戶不作處理,待期末,一並調整入「製造費用」,再按企業成本核算辦法的規定,分配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分錄為借記「存貨跌價准備」,貸「製造費用」。
(2)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的處理。在建工程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將「在建工程」結轉「固定資產」時,「在建工程減值准備」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其一,沖減固定資產的入賬金額;或者將其直接轉入「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前一種處理比較簡單,將「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直接沖減「固定資產」成本,以後在進行固定資產核算時,可以不再考慮以前的情況,但這種方法存在兩個缺陷:1)固定資產的原始投資規模已經失真(偏低)。2)會多交所得稅。因為,企業計提的在建工程減值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予扣除,以後提取的折舊偏低,因而對企業不利。
後一種處理可彌補前者的不足。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真實,另一方面固定資產在提取折舊時,可以充分考慮以前的在建工程減值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這樣做比較合理。
(3)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處理。從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考慮,應當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即扣去減值准備後)計提折舊,攤銷剩餘價值,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然而,若每期計提減值准備後都調整折舊額、攤銷額,對以前的累計折舊及已攤銷數額如何處理,將會非常復雜,會大大增加會計工作成本,缺乏可行性。因此,從實際會計工作出發。筆者認為折舊與攤銷的基數以歷史成本為原則比較現實。
(4)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處理。新企業會計制度對於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這樣規定的:當無形資產因某種原因,「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時,應當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而無形資產發生減值時,則將減值計入「營業外支出??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可見,對無形資產的全額減值和部分減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了兩種處理。
筆者認為,無形資產攤銷,屬於無形資產均衡減值,應列作「管理費用」科目。而無形資產部分減值和全部減值作相同處理,列作「營業外支出」比較妥當。這樣,可以與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計提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的規定一致起來,並將無形資產的減值與攤銷的會計處理區分開來。
(5)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的處理。根據企業會計制度,長期投資減值准備應記入投資收益,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在會計實務中,如果計提減值准備的長期股權投資存在資本公積准備項目時,計提的減值准備應先沖減資本公積准備項目,不足沖減的部分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而並非全額記入投資收益。當長期投資的價值得以恢復,則應先計入投資收益,沖減以前計提數後的多餘部分恢復原沖抵的資本公積准備項目。
4. 結論
以上是對資產減值若干問題的思索與探討。從中可以發現,我國會計制度對資產減值的規定正在向國際慣例靠攏,但仍然存在著不足。因此,我國應借鑒國際會計准則有關資產減值的內容及時制定我國的資產減值准則。同時,還需要中國企業的誠信程度增強,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提高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完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修定也應跟上,以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我國會計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企業會計制度》研究組、《企業會計制度》及講解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1年3月
朱繼軍 淺議資產減值會計 河北財會:2001(5)
郭曉紅 淺析新會計制度中資產減值准備的核算河北財會:2001(9)
郭繼宏 對新企業會計制度幾種會計處理方法和探討 河北財會:2001(11)
李建民 張華倫 初探資產減值
財會月刊:2001(2)
何紅渠 歐陽健康 論資產概念與資產計量的創新 財會月刊:2001(4)
陳少勇 淺述《企業會計制度》的一些不足
財會月刊:2001(22)
李明 對在建工程減值准備歸屬問題的看法
財會月刊:2002(22)
裴旺《企業會計制度》中「八項准備」之比較
財會月刊:2002(3)

目錄

1.資產減值准備的意義
2.資產減值准備存在的問題
2.1 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時間
2.2 資產期末計價的計量模式
2.3 資產項目計提減值准備後的使用及處置
3. 資產減值准備的改進意見
3.1 計量模式的統一原則
3.2 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後的使用及處置的會計處理方法

F. 本科畢業論文,淺析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准備的核算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到現在還沒有思路跪求思路!

這個論文題目你選的很大,不好把握,資產減值准備包括: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貸款損失准備。這么多准備怎麼論述啊,千絲萬縷從何論起呀?你不覺得亂嗎?不說你暈誰看了誰暈。如果這些都論述了,你必須得做調查,調查的數據不充分,怎麼能有理有據的論證,怎麼下結論。最少也要調查3家大公司,而且還要找到共性的東西,才能發現問題,三家三種情況,沒有共性的東西,怎麼提出解決措施?這個論文能寫,但只能作為一個課題,大家分組來完成。

G. 畢業論文題目:企業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財政部於2000年12月頒布《企業會計制度》之後,又於2001年1月18日新制訂和修訂頒布了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現金流量表、債務重組、投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等八個具體會計准則。新制度和准則與國際會計慣例進一步接軌,擴大了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范圍,進一步貫徹穩定性原則。

一、資產減值准備的相關規定

《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對可能發生損失的各項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即一方面企業應對各項資產進行定期或至少每年終了時進行全面檢查,根據謹慎性原則合理預計可能損失,實行計提減值准備制度;另一方面又給企業選擇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的較大自主權。新制度規定企業必須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項目有: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委託貸款減值准備等八項。

二、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一)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採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通過設置「壞賬准備」科目進行核算,提取時,借記「管理費用-提取壞賬准備」科目,貸記「壞賬准備」科目;待某一特定應收款項被確認為壞賬時,再予轉銷,借記「壞賬准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有三種:應收賬款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銷貨百分比法。

(二)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的會計處理

短期投資期末價值應當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當期末市價低於初始成本,應確認為跌價損失,其計提的規定是:企業可以依照具體情況,分別按照投資總額、投資類別、單個投資項目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企業一般在年末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如果已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的短期投資市價回升,應在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數額內轉回,直至恢復到原來的初始成本。進行短期投資跌價損失的核算,應設置「投資收益-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和「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其賬務處理,按短期投資市價低於成本的差額,借記「投資收益-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貸記「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如果已計提跌價損失准備的短期投資市價回升,則應作相反記錄;企業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資時,按實際收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價准備,借記「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按賬面余額,貸記「短期投資」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三)存貨跌價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存貨在期末時,按照賬面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原則進行計量,對於可變現凈值低於存貨賬面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准備,如果賬面成本小於可變現凈值,一般不作任何會計處理。進行存貨跌價准備核算時,應設置「存貨跌價准備」科目和「管理費用-提取的存貨跌價准備」 科目。存貨跌價准備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並採用備抵法進行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賬務處理。提取時,借記「管理費用-提取的存貨跌價准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准備」科目,以後每一會計期末均應通過成本與可變現凈值比較進行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並與原余額比較,若計算的應提准備大於准備原余額,則應予預提,反之,則應沖銷已提數,作相反的會計記錄。

(四)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應當在每個會計期末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法的原則計量,對於可收回金額小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長期投資減值准備,計入當期的投資損益之中。可收回金額大於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不作賬務處理,但若屬於以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其價值得以恢復的, 則應在已計提的減值准備的限度之內進行沖減。進行長期投資減值核算,需設置「投資收益-計提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和「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前者反映因長期投資跌價所產生的未實現減值損失,後者是長期投資的備抵科目。當發生長期投資價值下跌並予以確認時,按確認金額借記「投資收益-計提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貸記「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如果發生其價值回升,則應沖減已計提的減值損失並轉回所回升的價值,按回升的價值作相反的記錄;如果到期收回或處置時,其賬面價值仍未恢復到初始成本,應按長期投資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或「長期債權投資」科目;按已計提的投資減值准備借記「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

(五)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固定資產應當在期末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法原則進行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當發生固定資產減值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貸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如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價值又得以恢復,應在原計提減值准備范圍內轉回,作與上相反的記錄。

(六)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在建工程預計發生減值時應計提減值准備。而預計發生減值的情況是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長期停建並且預計在未來3年內不會重新開工的在建工程;所建項目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在技術上已經滯後並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他足以證明在建工程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的核算是在計提減值准備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科目,貸記「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科目。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在建工程價值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提減值准備的范圍內轉回,作與上相反的記錄。

(七)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使其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響;某項無形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度下跌,在剩餘攤銷年限內預期不會恢復;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但仍具有部分使用價值;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了減值的情形。當企業所持有的無形資產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時,應按其差額,確認當期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無形資產價值又得以恢復,應按恢復增加的數額,作與上相反的記錄。

(八)委託貸款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對委託貸款本金進行定期檢查,並按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可收回金額低於委託貸款本金的差額,應當計提減值准備,計提時借記「投資收益-計提的委託貸款減值准備」科目,貸記「委託貸款減值准備」科目;如果已確認損失的委託貸款的價值又得以恢復,應在已提的減值准備范圍內轉回,作與上相反的記錄。

H. 無形資產的減值與處置

1.期末減值
無形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時,其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
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一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2.處置
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扣除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以及出售相關稅費後的差額計人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無形資產賬面余額扣減累計銷和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金額)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累計攤銷
營業外支出(借差)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營業外收入(貸差)
銀行存款等(實際支付的相關費用)
【提示】無形資產處置直接影響營業外收支,而固定資產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過渡,最終影響營業外收支。

I. 新會計准則下 無形資產減值 處理方法 有那些

案例
http://www.wx68.cn/html/03/n-703-2.html

商譽的減值核算
http://www.51kj.com.cn/news/20070803/n125599.shtml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同時,《<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明確,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商譽,不包括子公司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但對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應當調整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包括在內,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了少數股東在商譽中的權益價值部分)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如果資產組已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但由於根據上述步驟計算的商譽減值損失包括了應由少數股東權益承擔的部分,應當將該損失在可歸屬於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確認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下面舉例予以說明。

例3:承例1。A企業於2007年12月31日對並購B公司所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因B公司單獨生產W新產品,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予以計量,故將其作為一個「資產組」看待。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 3900萬元(其中,存貨賬面價值1600萬元、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900萬元),可辨認負債賬面價值1650萬元,測定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A企業2007年12月31日進行如下計算和處理:

(1)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3900-1650=2250(萬元)

(2)A企業購買日(2007年1月1日)確認的全部股東的商譽:歸屬A公司股東權益的商譽45+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7.94=51.94(萬元)

(3)2007年12月31日B公司作為一個「資產組」歸屬A公司確認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

(4)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資產減值=2250+52.94-2240=62.94(萬元)

(5)2007年12月31日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62.94-52.94=10(萬元)

其中:存貨跌價准備=10÷(1600+1900)×1600=4.57(萬元)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10÷(1600+1900)×1900=5.43(萬元)

(6)2007年12月31目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55
貸:商譽 45
存貨跌價准備 4.57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5.43

為了充分反映例3中「主權股東」和「少數股東」在商譽減值測試致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關系,同時進一步驗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正確性,現將例3計算列表如下(見表格)。

從表中計算可見,A公司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0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45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55萬元。與此相應,少數股東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77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7.94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9.71萬元。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減值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