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對境外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的計稅基礎均是怎樣
兩點,稅款計算是外幣轉換成本幣後直接乘以相應稅率,代繳非居民企業所得稅,除非財產轉讓,不得扣除相關稅費。依據合同約定的標的額,該部分稅收的應稅義務在外國企業,代繳企業如果代為支付,不得列支稅前。
② 請問對外國企業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能否扣除繳納的營業稅後,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嗎求救啊
你好,如果是上海等營改增試點地區,稅款所屬期是2012年以後的,向國外支付特許權內使用費已經不交營容業稅了,而是改成了6%的增值稅,之後再交10%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應交增值稅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6%;應交所得稅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10%。
另外,再交一部分由增值稅產生的城建稅等附加稅。
③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屬於知識產權收入,計算所得稅,如有高新技術優惠政策,則按優惠政策計算。沒有,那就按一般銷售收入計算。
④ 企業所得稅里,哪些費用有扣除限額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按高比例8%限額:高新技術企業、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利息費用,不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利息。
5、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4)特許權使用費企業所得稅扣除擴展閱讀:
減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經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
2、對農村的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即鄉村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
3、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4、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免徵所得稅2年;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徵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5、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遊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二年。
⑤ 特許權適用費所得稅計算公式稅率是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已內經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第197次常容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計算公式:就是取得的全部收入。稅率為25%所得稅=收入*25%
⑥ 請問向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增值稅附加應該如果記分錄
按形式發票金額拆分為價稅額正常記賬:
1、收到形式發票時
借:成本費用類科內目
貸:應容付賬款
2、代扣繳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時
借:應付賬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交稅金-代扣增值稅(銷項稅)
應交稅金-代扣稅費
3、代扣所得稅時
借:應付賬款
貸:應交稅金-代扣所得稅
⑦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⑧ 為什麼沒有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也能稅前扣除
沒有支來付的特許權自使用費也能稅前扣除,是應為我國企業採用權責發生制的記賬原則進行核算。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准,而不問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權責發生制屬於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予以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