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特許權作用費所得是什麼意思
特許權使用稅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㈡ 什麼叫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專權而屬取得的所得。以上所說的專利權是批由專利注冊機構授予發明者或者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獨家創造使用和轉讓技術發明的權利;所說的商標權,是指為標識某種商品而專門使用特定詞語、名稱及圖案的權利;所說的著作權是指書籍、美術作品、音像製品的創作人以及他們授權的出版商所擁有的製作、出版、發行上述作品及復製品的權利(不包括稿酬所得);所說的非專利技術是指享有一定價值的,為生產某種產品或某項工藝技術所需的一切技術知識、經驗和技能或其組合,包括各種設計資料、圖紙、數據、工藝流程、配方等。個人在出讓以上這些權利時所取得的所得就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㈢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2、特許權使用費指使用其它經濟單位所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或類似的專有權利的付款。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於商品經營的支付。因使用其他單位的專有資產所發生的費用支付,只能由使用這項資產所取得的財產收入來彌補。
3、一般說來,特許權利費是指為獲得使用以下權利而支付的費用:
與製造被估貨物有關的專利、設計、圖樣、工序和訣竅等;
與被估貨物的出口銷售有關的商標、注冊設計等;
與被估貨物的使用有關的著作權、版權等。
(3)什麼叫特使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形式(國稅函[2009]507號),明確了下列四類使用費,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一、是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是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是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是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㈣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就是特許人授予受許人的某種權利,在該權利之下,受許人可以在約定的專條件下使用特屬許人的某種工業產權和/或知識產權,如商標、專利等。授權後,受許人要向特許人交納特許權使用費。所以使用特許經營模式的企業就會有特許權使用所得。
㈤ 個人所得稅中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什麼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
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下為特殊情況:
(1)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的合法憑證,允許從所得中扣除。
(2)個人因專利權被企業(單位)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收入(專利賠償所得),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對於劇本作者從電影、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在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應稅項目收入總額一800(或收入總額×20%)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③個人稅後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5)什麼叫特使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特別需要注意,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形式(國稅函[2009]507號),明確了下列四類使用費,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一、是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是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是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是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由此可見,特許權使用費在定義上,目前仍然基本局限於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許可所得。
(2)特許權適用情況
《協議》Article 8 (c)規定:「作為被估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與被估貨物有關的特許權利費,只要此特許權利費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中」,應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的條件:
1、與被估貨物有關:
確定一項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有關,主要取決於具體的支付對象,這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我們在分析被估貨物(有形貨物)和權利、信息或服務等(無形貨物)的支付關系時,一般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進口商是否可以無需購買無形貨物就可得到有形貨物。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無關,此時應盡可能將它們分開計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有關。
進口貨物的復制權與被估貨物無關。
2、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3、買方支付且尚未包含在實付應付價格之中
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特許費的支付必須是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這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說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所引起的特許費,即使成為轉售的一項條件,也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㈥ 稅法中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特許權費就是資產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當中向提供資產者(提供資內產者要提供相應容的服務)所支付的使用費(由於設備或其它有形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只能由單一使用者來使用,所以叫做特許權費);比如說A公司提供給B公司一台機器設備,並且承諾在兩年之內負責該設備修理,同時B公司要支付相應的價款,那麼A公司在實際進行修理時收到的價款就是特許權費,應當在其提供修理服務時予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專利權或專有技術使用費;商標權使用費;著作權使用費;分銷權、銷售權或其他類似權利費。個人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特許權使用費的應稅條件: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許權使用費的支付構成進口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㈦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什麼樣的企業才可以辦理
特許權使用費復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制,並非指得「某一個」需要有償付費使用的特許權,而是一類權利,這一類權利絕大部分屬於知識產權類(非專利技術除外),畢竟知識產權是現代社會可以作為有償使用並合法交易的權利主力軍。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人們因使用權利、或如信息、服務等無形財產而支付的任何款項。如: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非權利所有人在使用該權利前,必須徵得所有人同意或支付一定的費用,否則將被視為侵權行為,要負法律責任。什麼樣的企業都能依法取得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㈧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