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財務大神們,請告訴我,這個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攤銷,是怎樣算出來的。
搜一下:財務大神們,請告訴我,這個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攤銷,是怎樣算出來的。
㈡ 固定資產--房產怎麼攤銷
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也就是指的固定資產的最低使用壽命):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固定資產提折舊,得在你達到預定使用的下月才開始提的,就像你9月買電腦,得10月開始計提
固定資產只能提折舊,不能像費用一樣做攤銷,折舊提完了,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也就為0了,提折舊有很多種方法
1、最簡單的:平均年限法(也稱直線法),就是用你的賬面價值/規定年限/12=每月折舊,這是我的理解
完整的計算公式是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適用范圍:平均年限法適用於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最麻煩的: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適用范圍:在運輸企業和其他的專業車隊和客貨汽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中,可以用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
3、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
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則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類型:在具體實務中,加速折舊方法又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兩種。
適用范圍:如電子生產企業,船舶工業企業,飛機製造企業,汽車製造企業,化工醫葯等
你看你適合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是可以同時使用的不過你一但使用了就不能隨意更改的。
㈢ 固定資產怎麼計算的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
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根據這一規定,對屬於生產經營用的
固定資產,只規定使用時間一個條件,對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同時規定了使用時間和單位價值標准兩個條件。這樣規定,可以不因價格變化引起的固定
資產單位價值標准調整而調整。另外,一項財產是否屬於固定資產,還要視企業持有這項財產的目的是否為了長期使用,是否為了用於生產經營來確定。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定義,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於本企業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作為進行固定資產核算的依據。
企業制定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等,應當編製成冊,並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
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同時備置於企業所在地,以供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查閱。企業已經確定並對外報
送。或備置於企業所在地的有關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估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當按照上述程序,
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務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未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
二、固定資產的分類
企業固定資產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企業應當選擇適當的分類標准,將固定資產進行分類,以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
(一)固定資產按經濟用途分類,可以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和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生產用固定資產,是指直接服務於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是指不直接服務於生產經營過程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按經濟用途分類,可以歸類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和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之間的組成變化情況,藉以考核和分析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和利用情況,從而促進固定資產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其效用。
(二)固定資產按使用情況分類,可分為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是指正在使用的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固定
資產。由於季節性經營或修理等原因,暫時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仍屬於企業使用中的固定資產;企業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內部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
也屬於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是指已完工或已購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因進行改建、擴建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如企業購建的尚
待安裝的固定資產、經營任務變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等。不需用的固定資產,是指本企業多餘或不適用,需要調配處理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按使用情況進行分類,有利於企業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便於比較分析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挖掘固定資產的使用潛力,促進固定資產的合理使用,同時也便於企業准確合理地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三)固定資產按所有權進行分類,可分為自有固定資產和租入固定資產。自有固定資產是指企業擁有的可供企業自由支配使用的固定資產;租入固定資產是指企業採用租賃方式從其他單位租入的固定資產。
(四)固定資產按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進行綜合分類,可分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土地、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土地,主要是指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房屋、建築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是指企業採取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內,應視同自有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是按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進行綜合分類。
由於企業的經營性質不同,經營規模有大有小,對於固定資產的分類可以不同的分類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經營管理、會計核算的需要進行必要的分類。
三、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包括企業為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這些支出既有直接發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資
產的價款、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有間接發生的,如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利息和外幣借款摺合差額以及應予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等。
由於固定資產的來源渠道不同,其價值構成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確定:
(一)購置的不需要經過建造過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包裝費、運輸費、安裝成本、交納的有關稅金等,作為入賬價值。 外商投資企業因采購國產設備而收到稅務機關退還的增值稅款,沖減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入賬價值。
(三)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
(四)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 如果融資租賃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於或低於30%的,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五)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由於改建、擴建而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作為入賬價值。
(六)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如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七)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如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入賬價值。
(八)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入賬價值:
1)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2)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3.如受贈的系舊的固定資產,按照上述方法確認的價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九)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十)經批准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加上發生的運輸費、安裝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而交納的契稅、耕地佔用稅、車輛購置稅等相關稅費。
四、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於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固定資產磨損和損耗包括固定資產的實物損耗、自然損耗和無形損耗。其
中,固定資產的實物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其實物形態由於運轉磨損等原因發生的損耗,一般是指機器磨損。固定資產本身結構、質量和使用狀況,以及固
定資產的維修情況。對固定資產實物磨損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固定資產的自然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發生的腐蝕性損失。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是
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技術進步等非實物磨損、非自然磨損等原因發生的價值損失。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數額大小的因素有四個:一是計
提折舊基數。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基數是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或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一般以固定資產的原價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選用雙倍余
額遞減法的企業,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為計提折舊的依據。二是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年限長短直接關繫到折舊率的高低,它是影響企業計提折舊額的關鍵因
素。三是折舊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四是固定資產凈殘值。固定資產凈殘值是指預計固定資產清理報廢時可以收回的殘值扣除預計清理費
用。
為此,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並根據科技
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同時,
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同時備置於企業所在地,以供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查閱。企業已經確定並對外報送,或備置於企業所在地的有關固定資
產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按照上述程序,經批准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
企業在固定資產,包括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等,一般均應計提折舊,但是,房屋和建築物,不管是否使用,都要計提折
舊。因此,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具體范圍包括:房屋和建築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資產;融資
租入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
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同時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額和對原折舊額的調整,均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企業因更新發行等原因而調整固定資產價值的,應當根據調整後價值,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和凈殘值,按選定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對於接受捐贈舊的固定資產,企業應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固定資產入賬價值、預計尚可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以及企業所選用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當採用與自有應計折舊資產相一致的折舊政策。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將會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
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二)計算折舊的方法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按照上述程序,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常見的加速折舊方法。其特點是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提取折舊多,使用後期提取折舊逐年減少。其中,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的折
舊率是固定不變的,而計提折舊的基數為固定資產的凈值,是逐年變小的,因此計提的折舊額逐年遞減;年數總和法折舊率是逐年降低的,而計提折舊的基數為固定
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計提折舊額也是逐年遞減的。
企業在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殘值不能從固定資
產價值中抵減。因此,每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額是用兩倍於直線法的折舊率去乘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由於只要該項固定資產使用的後期,則其賬面凈值就不可能
被沖銷完畢,因此,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後期,如果發現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小於採用直線法計算的折舊額時,就可以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為了操作方
便,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後的凈額平均攤銷。
各類固定資產在
原價在各月之間由於新增和報廢等原因而有變動,在一個月之中也有變動,為了一致起見,企業一般應根據月初在用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和月折舊率,按月計提折
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
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應提的折舊總額。應提的折舊總額為固定資產原價減去預計殘值加上預計清理費用。
企業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借記"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五、固定資產的期末計價
固定資產發生損壞、技術陳舊或其他經濟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這種情況稱之為固定資產價值減值。預計可收回金額通常可以按照市價確定。
對於已經發生的資產價值的減值如果不予以確認,必然導致虛誇資產的價值,虛盈實虧,這既不符合真實性的原則,也有悖於穩健原則。因此,對那些已經沒有經
濟價值、不能給企業帶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必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例如,在技術上已經被淘汰的機器設備等,盡管實物仍然存在,但它實際上已經不能再用
於產品生產,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這樣的機器設備就不能再確認為資產。
如何判斷固定資產是否發生減值,企業一般至少應考慮以下跡象:
1.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下跌,其跌幅大大高於因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而引起的下跌;
2.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等企業經營環境,或是資產的營銷市場,在當期發生或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3.市場利率或市場的其他投資回報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很可能影響企業計算資產使用價值時採用的折現率,並大幅度降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
4.企業的凈資產賬面金額大於其市場資本化金額;
5.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實體損壞;
6.資產的使用或預計使用方式或程度已在當期發生或在近期將發生重大發生,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這些變化包括計劃終止或重組該資產所屬的經營業務,或計劃在以前預定的日期之前處置該資產;
7.內部報告提供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或將要比預期的差。
從內部報告中獲得的表明資產可能已經減值的證據包括:
(1)為獲取資產而發生的現金流量,或隨後為經營或維護該資產而發生的現金需求,遠遠高於最初的預算;
(2)與預算相比,資產的實際現金凈流量或經營損益已經明顯惡化;
(3)資產的預算現金流量或經營利潤大幅下跌,或者預算損失大幅增加;
(4)當期數字與未來期間的預算數字累計,其結果是經營損失或現金凈流出。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並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准備。
企業應當合理地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但不得設置秘密准備。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企業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設置秘密准備的,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事項的性質、調整金額,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
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准備的。對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固定資產,應當全額計提減值准備:
1.長期閑置不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再使用,且已無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
2.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
3.雖然固定資產尚可使用,但使用後產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資產;
4.已遭毀損,以至於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固定資產;
5.其他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
㈣ 固定資產折舊怎麼算
1,計提方法
1)平均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按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使用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率=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按照適用的固定資產范圍分,折舊率有個別折舊率、分類折舊率、綜合折舊率。分類和綜合折舊率的計算均以個別折舊率為基礎。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之和÷該類固定資產原值之和╳100%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之和÷該類固定資產原值之和╳100%
月綜合折舊率=全部固定資產月折舊額之和÷全部固定資產原值之和╳100%
2)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資產完成的工作量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使用殘值)÷總工作量
該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固定資產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子:某企業載貨車一輛原值190000元,規定行駛100萬公里,報廢後預計殘值10000元,本月行駛10000公里,計算本月折舊額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190000-10000)÷1000000=0.18元/公里
本月應提折舊額=0.18*100000=18000元
3)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原值減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的分數計算年折舊額,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固定資產使用年數的序數之和。如使用年限10年,則分母為:10+9+8+7+6+5+4+3+2+1=55,第一年分子為10,第二年分子為9以此類推。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殘值)╳可使用年數÷使用年數的序數之和
4)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固定資產帳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額=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帳面凈值÷12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二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殘值後的凈額平均分攤。
下列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
:
1,
房屋和建築物;
2,
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的車輛、工具器具;
3,
季節性停用和修理的設備;
4,
融資租入和租出的固定資產;
5,
試營業期間,己辦理竣工決算轉入的固定資產和己付價轉入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
下例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1.
房屋、建築物以外未使用或不使用的;
2,
以經營租賃項目交付使用以前的;
3,
在建工程項目交付使用以前的;
4
己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
5
,
未提足折舊提前報廢的
6,
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
7,
土地
必須說明的是,固定資產折舊,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計提折舊,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的帳務處理;
折舊的計提會引起有關費用的增加固定資產原值的減少,按月計提折舊時,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有關費用帳戶,貸記「累計折舊」。其中,專用銷售機構使用的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記入「產品銷售費用」,租出的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記入「其他業務支出」,月末根據固定資產折舊
計算表中的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製造費用—甲車間
—乙車間
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㈤ 固定資產怎麼攤銷才合理啊
固定資產攤銷應根據稅法要求來進行,一般採用年限平均法。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原則
1、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2、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適用的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融資租出的固定資產
停用設備是否折舊,要看停用原因,如果是暫時停用依然要進行折舊,或者因為改良,那麼要轉入固定資產,如果是長期停用,那麼要考慮進行固定資產清理。
㈥ 固定資產怎麼攤銷
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中規定,對於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在計提折舊專
時,屬應當按照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即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和已計提的減值准
備)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的價
值又得以恢復,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確定方法,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後的賬
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就是說,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以後,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或稱折舊基數,若某個會計期末,一旦固定資產開始
計提減值准備以後,不再適用原來按原價(如年限平均法)或賬面凈值(如雙倍余額遞減
法)為基數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也意味著計提減值准備的當期期末變更了固定資產的計價
政策,由固定資產凈值計價改為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價,根據會計政策變更的會
計處理辦法,還應採用追溯調整法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的金額。
㈦ 固定資產攤銷的計算方法
折舊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直線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直線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每年提折舊為(X-Y)/N。
工作量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以及工作量為H(小時),殘值為Y,單位工作量計提折舊為(X-Y)/H。
年數總和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則第M年計提折舊為(X-Y)*(N-M+1)/[(N+1)*N/2]。
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㈧ 折舊攤銷計算 折舊和攤銷怎麼算
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
1、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的折內舊;攤銷一般容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2、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長期待攤費用以外,都是一年內攤銷完畢。
3、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
4、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的費用核算。
5、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而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