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業務招待費全部計入管理費用嗎
會計制度對業務招待費正確的會計處理應當計入「管理費用」的二級科目「業務招待費」,但這只是一般性的規定。根據「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實際成本原則」、「配比原則」等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對如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按會計制度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對開辦費應當在開始生產經營,取得營業收入時停止歸集,並應當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起一次計入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
拓展資料:
業務招待費是企業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招待費用。在本次財務制度改革以前,全國各類企業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沒有統一的標准,除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中有業務招待費的支出標准外,其它各類企業基本上沒有標准(1992年6月頒布的《股份制試點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採納了外商投資企業的標准)。國營企業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採取由各省、自治區、直箱市財政部門根據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等不同情況確定不同限顛,企業在限額內掌握開支的招待費實報實銷、年終審計的辦法。這種管理辦法,不利於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外部環境,也不利於政府職能部門轉變職能,加強財務監督。此次財務改革,對各類企業的業務招待費標准進行了統一規定。
該實施條例中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發生額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千分之五)。
業務招待費是企業為了聯系業務或促銷、處理社會關系等目的經常發生的業務,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改變了以前的扣除比例,業務招待費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費用,會計制度規定可以據實列支,稅法規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可在所得稅前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不得扣除。
企業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證明真實發生的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稅前扣除。其證明資料內容包括支出金額、商業目的、與被招待人的業務關系、招待的時間地點。
企業投資者或雇員的個人娛樂支出和業余愛好支出不得作為業務招待費申報扣除。
資料來源:網路:業務招待費
B. 企業開辦期時,業務招待費可以入長期待攤費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第十內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容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七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四)項所稱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據此,2008年以後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可以分期攤銷,但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所以,籌建期間發生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的業務招待費在日後攤銷時是不需要按60%調整的,只有籌建期結束後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業務招待費需要調整。
C. 管理費用中的辦公費,水電費,業務招待費,差旅費可不可以攤銷啊
不能攤銷
一方面,新會計准則已取消攤銷費用這個科目,
另一方面,待攤費用專是指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屬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一次支出數額較大的財產保險費、排污費、技術轉讓費、廣告費、固定資產經常修理費、預付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等。
管理費用太大,可以分幾個月報銷入賬,但不能放入待攤費用。
辦公費中購入的辦公用品可以先計入低值易耗品,領用時再計入費用,
水電費如果是預付的,待取得發票時計入費用。
D. 請問業務招待費可以放到待攤費用裡面攤銷嗎
新准則已取消待攤費用科目
一般招待費不能為未來帶來經濟利益,不能待攤
E. 業務招待費每月攤銷如何計算
你有抄業務招待費做到帳里就好了,但襲所得稅匯算時,有個列支比例。
按規定比例范圍內,據實扣除,超出部分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年營業收入1500萬元以下的,不超過營業收入凈額的0.5%,年營業收入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0.3%。
超過部分只作納稅調整(徵收企業所得稅的依據),不需要作賬務處理,僅僅是減少企業可供分配的稅後利潤。
F. 招待費可不可以進待攤費用
不可以。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招待費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科目進入當期損益。另外按照新准則也取消了「待攤費用」科目。
G. 業務招待費計入什麼科目
1、根據會計准則規定,業務招待費計入管理費用中核算。
2、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為了考核每個部門實際發生的招待費,都是按照部門記賬的,行政部門發生的招待費一般都計入了管理費用,銷售部門發生的業務招待費都計入了銷售費用,車間裡面發生的業務招待費一般都計入了製造費用。
業務招待費是指企業為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應酬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實實在在、必需的費用支出,是企業進行正常經營活動必需的一項成本費用。由於其直接影響國家的稅收,因此稅法對其稅前扣除有限定---僅允許按一定標准扣除。
H. 請問下業務招待費可以放到待攤費用裡面攤銷嗎
不可以,新會計下面把整個待攤費用都拿掉了。
I. 業務招待費可以計入銷售費用里嗎
需要視情況而定:
業務招待費屬於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二級科目。
如果管理部門發生的招待費,計入「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科目。
如果銷售部門發生的招待費,計入「銷售費用--業務招待費」科目。
根據准則相關規定,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薪酬、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污費等。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後續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
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為了考核每個部門實際發生的招待費,都是按照部門記賬的,行政部門發生的招待費一般都計入了管理費用,銷售部門發生的業務招待費都計入了銷售費用,車間裡面發生的業務招待費一般都計入了製造費用。但不管計入哪個科目,二級科目一定要設置成招待費,因為稅法對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是有特殊規定的,不管是哪一個部門的業務招待費,年終匯算清繳都要進行調整。在業務招待費的范圍上,不論是財務會計制度還是新舊稅法都未給予准確的界定。在稅務執法實踐中,招待費具體范圍如下: (1)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宴請或工作餐的開支(2)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贈送紀念品的開支(3)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旅遊景點參觀費和交通費及其他費用的開支(4)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業務關系人員的差旅費開支。
稅法規定,企業應將業務招待費與會議費嚴格區分,不得將業務招待費擠入會議費。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在業務招待費用核算中要按規定的科目進行歸集,如果不按規定而將屬於業務招待費性質的支出隱藏在其他科目,不允許稅前扣除。
J. 公司招待費不能超過多少
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三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新辦的公司沒有營業收入,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計入企業籌辦費。企業的籌辦期在開始生產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或按照長期待攤費用分期攤銷,一經選定不得改變。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第五條的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與籌辦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可按實際發生額的60%計入企業籌辦費,並按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
(10)招待費攤銷擴展閱讀:
在業務招待費的范圍上,不論是財務會計制度還是新舊稅法都未給予准確的界定。在稅務執法實踐中,招待費具體范圍如下:
(1)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宴請或工作餐的開支;
(2)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贈送紀念品的開支;
(3)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旅遊景點參觀費和交通費及其他費用的開支;
(4)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業務關系人員的差旅費開支。
稅法規定,企業應將業務招待費與會議費嚴格區分,不得將業務招待費擠入會議費。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
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在業務招待費用核算中要按規定的科目進行歸集,如果不按規定而將屬於業務招待費性質的支出隱藏在其他科目,不允許稅前扣除。
一般來講,外購禮品用於贈送的,應作為業務招待費,但如果禮品是納稅人自行生產或經過委託加工,對企業的形象、產品有標記及宣傳作用的,也可作為業務宣傳費。
同時要嚴格區分給客戶的回扣、賄賂等非法支出,對此不能作為業務招待費而應直接作納稅調整。業務招待費僅限於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招待支出。
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職工福利、職工獎勵、為企業銷售產品而產生的傭金、以及支付給個人的勞務支出都不得列支招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