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生產的自製半成品核算成本問題,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用應如何分攤
一、半成品A的期初余額500元,是已經攤了製造費用的成本,即上期未完工,繼續留在「生產成本」科目的,本月繼續歸集成本,何時完工了,何時再轉「庫存商品」。
直接人工費是否也要像製造費用一樣按製造費用分配率的比例攤分給這40個產品?
可以。如果不能判斷這些人工費是為哪個具體產品服務的,都可以通過製造費用分配計入。
二、具體核算步驟
1、這個月生產一級半成品A2000個,使用了原材料2000元,直接人工費5000
借:生產成本-A 7000
貸:原材料 2000
應付職工薪酬 5000
完工後需要入半成品庫(或模擬入庫)
借:生產成本-半成品A 7000
貸:生產成本-A 7000
2、生產二級半成品B時領用半成品A1800個
借:生產成本-B 6300 (7000/2000*1800)
貸:生產成本-半成品A 6300
還有200個半成品A留在庫里未領用,掛賬,後面生產時還會有完工的半成品A的陸續入到半成品庫的,按「原材料」科目原則核算
損耗了300個,不做處理,其成本由合格品1500個承擔,等於是領用的1800個單位成本是6300/1800=3.5,由於廢品,使半成品B的單位成本增加了,變為6300/1500=4.2
3、B完工後也要再次入半成品庫,假定外部加工費是500元
借:生產成本-半成品B 6800(6300+外部加工費500)
貸:生產成本-B 6300
應付賬款-加工單位 500
4、生產成品C時,領用1200個B
借:生產成本-C 5440 (6800/1500*1200)
貸:生產成本-半成品B 5440
未領用的半成品B300個的成本,留在「生產成本-半成品B」
5、最後得到成品C1000個, 次品E 100個,已損耗50個
借:庫存商品-正品C (5440+製造費用分攤)/1200*(1000+50)
庫存商品-次品E (5440+製造費用分攤)/1200*100
貸:生產成本-C
損耗的50個成本計入正品成本;月末還有50B個在產,留在「生產成本-C」科目掛賬,繼續歸集後續發生的成本,何時完工何時轉「庫存商品」。
三、製造費用又該按什麼比例分配?
可以按成品與半成品比例分攤。例如,C階段,發生製造費用1萬
成品分攤比率=5440/6300=0.863492
半成品分攤比率=(6300-5440)/6300=0.136508
成品分攤製造費用=10000*0.863492=8634.92
半成品分攤製造費用=10000*0.136508=1365.08
借:生產成本-C 8634.92
生產成本-半成品B 1365.08
貸:製造費用 10000.00
然後再結轉完工的C(上面第5步),這樣C分攤的製造費用8634.92元計入了「庫存商品」(C和E)。
Ⅱ 會計核算中,需要重新加工的廢品,成本怎麼結轉
如果企業對廢品管理有制度,並且能夠向
財務部門
提供廢品回收入、發出的相關數據,根據回收的數據和所耗原材料
成本計算
廢品成本,從\「生產成本」科目結轉至\「原材料」科目,根據廢品發出重新加工的數據計算領用的廢品成本,從\「原材料」科目轉至\「生產成本」科目。如果沒有這些相關數據,就不單獨計算廢品成本,仍保留在\「生產成本」科目,待重新加工完成後,與合格產品一同計算
完工產品成本
,自\「生產成本」科目轉入\「
產成品
」科目。
Ⅲ 生產成本原材料分攤問題!!急急。。
回爐料和廢品是如何管理的,如果只在本車間,沒有轉出轉入的話,可以忽略不計(原料投入時已經計算了材料成本)。
外購廢鋼120噸,將其購買成本轉入本車間的生產成本--直接材料即可。
借生產成本(鑄造車間)直接材料 (120噸的采購成本),貸原材料-廢鋼
計算在產品單位成本時,各個成本項目除產品數量,各成本項目的單位成本之和=生產成本合計除產品數量。
無完工產品,不做完工與在產的成本分配。。
供參考。。
Ⅳ 生產中的次品、廢品及正常損耗應如何做賬怎樣計入正本請具體
生產中的次品、廢品及正常損耗應如何做賬?
計入生產成本。
怎樣計入?
分攤到正品的成本中,即本批次的產成品成本比沒有這些損耗的產成品成本高。建議通過製造費用賬戶核算,這樣,分攤比較合理。
借:製造費用—正常損耗
貸:原材料 / 應付職工薪酬 等
分配:例如,在產品A,產品B,產品C分配,產品D,E沒有發生廢品。
產品A分配比率=產品A消耗材料 / 本月材料總消耗
(B、C分配同上)
借:生產成本—產品A
生產成本—產品B
生產成本—產品C
貸:製造費用—正常損耗
Ⅳ 公司生產的殘次品或者廢品的成本如何確定
你是說如何在會計上記賬?
當然是按實際來咯,這其實是和尾料一樣。
在會計記賬方面,每件成本的計算都是平均算的,舉例:一工廠耗用原材料3000元,生產成本(水電方面)1000元,結果產出成品1000件,那每件的成本就是4元,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是不被算入其中的。(哪怕他產出了2000件的廢品)
也就是說,會計上把廢品之類不能變現資產的東西統統算作是生產所發生的耗用。所以,會計上是不會為廢品之類的東西單獨建一個會計科目的。
補:就你說的塑膠企業,那還是不用管它的中間過程,生產的廢品能融了再用,那就算它最後能做多少,統統只管結果。
但如果是煉鋼企業,比如,他冶鐵失敗,但又可以廢品再利用,但他要賣給其他企業再處理的話,那就要分兩筆賬了,你賣出去的廢品所得的錢,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然後你又把處理好的廢品買回,那就把它記入「原材料」了。(應該是這樣吧,我也沒碰到這種情況來著)
還有,我是zz14754,不是zz14757~
Ⅵ 生產中產出的很多廢品在賬務上該怎樣處理比較好
我國將廢品區分為可修復廢品和不可修復廢品。一般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有三種核算方法:
(一)如果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則不設置任何相關科目,發生的與廢品損失有關的一切成本費用均計入正品。廢品的殘料價值直接沖減「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中的「原材料」項目。發生可修復廢品時,其修理費用直接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及其有關成本項目。
(二)在「生產成本」科目下設置「廢品損失」二級科目進行核算。
(三)直接增設「廢品損失」一級科目進行核算。該科目借方歸集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廢品殘料回收價值和應收的賠款。廢品凈損失由合格產品負擔,從本科目的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的借方,期末該科目無余額。
Ⅶ 生產出來的無價值的廢料賬務應如何處理
是的.
不過一般情況下.對於企業生產出來的廢料的進項稅是不做轉出的.
因為他不是沒有用於生產經營.而是用於生產經營了.
Ⅷ 生產不合格廢品如何處理,廢品費用怎麼分擔
將這部分成本攤入合格產品中,分攤的方法可採用按照完工入庫產品的BOM定額成本進行分攤。
Ⅸ 實際工作中如果單個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報廢品怎麼計入成本嗎
報廢品所耗費的原材料、人工費用等和正品一樣的核算。如果已結轉成本,假如產成品成本是22.5,則你要用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過渡一下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22.5+x
貸:產成品22.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x
處置或殘值(假如是13)
借:現金13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13
然後,把你的待處理的差額轉入營業外收支。
借:營業外支出 9.5+x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 9.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