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土地是屬於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呢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復為生產產製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其中土地歸國家所有,應作為無形資產入賬,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㈡ 土地屬於固定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土地屬於無形資產。
㈢ 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產么
除房地產開發企業外,土地使用權是屬於無形資產的。
㈣ 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產嗎
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應該分別進行攤銷和提取折舊。
相應的專依據如下:
企業屬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通常應當按照取得時所支付的價款及相關稅費確認為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地上建築物時,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分別進行攤銷和提取折舊。但下列情況除外:
1.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相關的土地使用權應當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
2.企業外購的房屋建築物,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括土地以及建築物的價值,則應當對支付的價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價值比例)在土地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如果確實無法在地上建築物與土地使用權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應當全部作為固定資產,按照固定資產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
企業改變土地使用權的用途,將其用於出租或增值目的時,應將其轉為投資性房地產。
㈤ 土地是屬於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
土地使用權一般情況下是按照無形資產核算,這個一般情況下,通常是指,企業買一塊地用於自用自營,蓋個辦公樓或者蓋個酒店自己經營這種。按固定資產核算的情況就是,企業外購建築物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是應該以合理的方法把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分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核算,但是如果難以合理分配,就全部計入固定資產。另外,在房地產開發企業還可能將土地使用權計入所建造房屋建築物的成本,作為存貨來核算。土地使用權一般是單獨做為無形資產,除非改變使用用途用於出租,或增值目的時,應當將其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有些國有土地單獨估價入賬的特殊處理如固定資產。隨同房產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價值含在房產價值中,如固定資產。但該土地使用權可以單獨評估。
㈥ 土地算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
首先要理解土地的概念。
我們一般是把土地劃分成廣義的和狹義的兩個概念。
狹義的土專地,僅指陸地部分屬。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規劃和自然地理學家的觀點。土地規劃學者認為:「土地是指地球陸地表層,它是自然歷史的產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層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諸多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自然地理學者認為:「土地是地理環境(主要是陸地環境)中互相聯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組成,包括人類活動影響在內的自然地域綜合體。」
廣義的土地,不僅包括陸地部分,而且還包括光、熱、空氣、海洋……。
較有代表性的是經濟學家的觀點。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為了幫助人類,在陸地、海上、空氣、光和熱各方面所贈與的物質和力量。」美國經濟學者伊利認為:「……土地這個詞……它的意義不僅指土地的表面,因為它還包括地面上下的東西。」
你擁有了上述哪個概念的土地,是固定資產還是無形資產不就明白了嗎!
在我國,公民個人所擁有的土地一般是指土地(國有或農民集體所有)的使用權。以財產的屬性區分,必定是固定資產。因為它是不能移動(搬運)的資產。僅供參考!
㈦ 你好,全面實施營改增後,購買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 產,。 這正確嗎
是的,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資料來源:網頁鏈接
㈧ 營改增後無形資產交易,增值稅徵收稅率...
增值稅定義
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此為增值稅。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2.增值稅徵收范圍
交通運輸業包括: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
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
3.增值稅稅率
改革之後,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改交增值稅,增值稅增加兩檔低稅率6%(現代服務業)和11%(交通運輸業)。
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等交通運輸業轉換的增值稅稅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間
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鑒證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基本在6%-10%之間。為使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改革試點選擇了11%和6%兩檔低稅率,分別適用於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
廣告代理業在營業稅改增值稅范圍內,稅率為:6%.
4.稅收類型
(1)生產型增值稅
生產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只能扣除屬於非固定資產項目的那部分生產資料的稅款,不允許扣除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有的稅款。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因此稱為生產型增值稅。
(2)收入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只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折舊部分所含的稅款,未提折舊部分不得計入扣除項目金額。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民收入,因此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3)消費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允許將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的稅款全部一次性扣除。這樣,就整個社會而言,生產資料都排除在征稅范圍之外。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僅相當於社會消費資料的價值,因此稱為消費型增值稅。中國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實施消費型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