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屬於什麼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當在特許經營權轉讓、收到支付或者取得支付憑證時確專認。
未經許屬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自身利益使用特許經營。只有特許經營權所有人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特許經營權,並支付一定的特許權使用費,才能使用特許經營權。
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特許權所有者的專有收入,也是單位和個人應納稅收入的組成部分。
(1)特許權使用費憑證附件擴展閱讀:
1、無形的交易對象
特許經營交易涉及大量無形商品,包括技術、知識產權、數字產品等無形物品。無形貿易對象意味著它們與實物進口是分開的。
2、生的智慧
特許經營源自於智力或才能等成果,而創造力是產品內在價值的來源。無論是商標、專利、專有技術還是版權,都是智慧凝聚和創造力的體現。
3、用於復制或服務
就交易目的而言,特許經營權轉讓的顯著特徵是具有復制產品或服務的明確商業目的。限於個人使用的交易一般不定義為特許權使用費。
4、復雜的交易定價流程
由於技術、知識等大多數產品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市場上沒有類似的產品可供參考,所以產品的定價很難確定。因此,海關對特許的估價比較復雜。
參考資料:網路-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2.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包括哪些
個人提供來專利權、商標源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2)特許權使用費憑證附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來看,本次個稅改革綜合所得將實行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
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
3. 稅法題:支付給境外某公司特許權使用費,扣繳相應稅款並取得稅收繳款憑證,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的金額
第一,1000000是含增值稅的
第二,特許權是無形資產,稅率是6%
4. 廣東如何計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相關規定有哪些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如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征稅。單位或個人向個人支付賠償專利費,也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有關規定征稅。(國稅函〔2000〕257號)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劇本使用費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2〕52號)規定:「對於劇本作者從電影、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一)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費用扣除計算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相同。其中,每次收入是指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憑證,允許從其所得中扣除。(二)應納稅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例:2001年2月,某作家在廣州拍賣自己的小說手稿,獲得50萬元的拍賣收入。按規定該作家應納稅額為8萬元。500,000×(1-20%)×20%=80,000(元)
5. 為特許權使用費交的進口增值稅可以抵扣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8年第538號)規定:
「第九條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8年第538號)規定:
「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2008年第50號)規定:
「第十九條 條例第九條所稱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以及運輸費用結算單據。」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進口的上述貨物,如不是用於上述不得抵扣的范圍,取得合法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其增值稅進項稅額可按規定進行抵扣。否則不得抵扣。
6. 在國外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提供了納稅憑證的單子還交稅嗎
在國外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
國外納稅可以抵免,
但如果國外稅率低於我國還要交稅。
7. 代扣代繳增值稅和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的憑證分錄怎麼做
一、代扣代繳增值稅和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憑證分錄為: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繳稅金 (憑證附稅收通用繳款書和代扣代繳稅款憑證復印件,原件交對方作為收回款項的依據);
貸:銀行存款。
從支付的管理費用中扣除代扣代繳增值稅和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憑證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等科目;
貸:其他應收款--代扣代繳稅金;
銀行存款。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八條之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7)特許權使用費憑證附件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是據以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准予扣除項目的金額。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
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
除此以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外,稅收有關規定中還明確了一些需按稅收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扣除項目。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8. 我單位要對外付匯,是特許權使用費(商標)需要准備什麼資料溫州的
1、付匯書面申請
2、商標許可合同或協議
3、發票或支付通知
4、國家商標主管部門頒發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通知書》
5、稅務憑證
9. 個人所得稅中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什麼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
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下為特殊情況:
(1)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的合法憑證,允許從所得中扣除。
(2)個人因專利權被企業(單位)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收入(專利賠償所得),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對於劇本作者從電影、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在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應稅項目收入總額一800(或收入總額×20%)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③個人稅後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9)特許權使用費憑證附件擴展閱讀:
特別需要注意,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形式(國稅函[2009]507號),明確了下列四類使用費,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一、是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是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是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是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由此可見,特許權使用費在定義上,目前仍然基本局限於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許可所得。
(2)特許權適用情況
《協議》Article 8 (c)規定:「作為被估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與被估貨物有關的特許權利費,只要此特許權利費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中」,應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的條件:
1、與被估貨物有關:
確定一項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有關,主要取決於具體的支付對象,這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我們在分析被估貨物(有形貨物)和權利、信息或服務等(無形貨物)的支付關系時,一般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進口商是否可以無需購買無形貨物就可得到有形貨物。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無關,此時應盡可能將它們分開計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有關。
進口貨物的復制權與被估貨物無關。
2、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3、買方支付且尚未包含在實付應付價格之中
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特許費的支付必須是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這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說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所引起的特許費,即使成為轉售的一項條件,也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