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產評估增值調賬情形,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附:資產評估增值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兼並資產評估增減值會計處理
(一)被兼並企業的賬務處理一是被兼並企業評估後的會計處理。經批准被兼並的企業,按照規定由法定資產評估機構對其財產進行資產評估,該項資產評估事項屬於企業產權變動事項,在評估結果報有關部門核准或備案後,應按如下原則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被兼並企業應按批准評估備案的資產價值調整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流動資產、長期投資以及無形資產,應當按照評估備案的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有關資產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固定資產,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原值與原賬面原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原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按照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累計折舊」科目。二是被兼並企業結束時的會計處理。被兼並企業喪失法人資格的企業結束舊賬時,借記所有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科目的余額,貸記所有資產科目的余額。保留法人資格的企業,仍可繼續沿用原企業賬冊;也可以結束舊賬。另立新賬。企業無論是繼續沿用原企業賬冊還是另立新賬,均應將被兼並企業的凈資產全部轉入實收資本。
(二)兼並方企業的會計處理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被兼並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情況下的處理。採取有償方式兼並的,按照各項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按照成交價值高於評估確認的凈資產的差額,借記「無形資產——商譽」科目,按照確認的各項負債數額,貸記所有負債科目,按照確定的成交價值,貸記「專項應付款——應付兼並企業款」科目。企業支付價款時,借記「專項應付款——應付兼並企業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兼並的,應按各項資產、負債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貸記所有負債科目,兩者之間如有差額,貸記「實收資本」科目。二是兼並企業仍保留法人資格情況下的處理。企業有償兼並其他企業,作為長期投資處理,按支付的價款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在年終進行財務核算時,兼並企業在編制個別會計報表時應對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其長期投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企業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取得被兼並企業資產的,按劃轉的凈資產,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二、企業對外投資資產評估增減值會計處理
企業只有以實物資產對外投資時需要進行資產評估,在評估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核准或備案並投資成功後,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均要按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間進行股權重組或以非現金資產對外投資,應按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分別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股權投資差額)」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投資成本)」科目,並按規定的期限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投資成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
企業以放棄非現金資產而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與所放棄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首先應當扣除按規定未來應交的所得稅,記入「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投資成本與所放棄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扣除未來應交所得稅後的余額,記人「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企業處置該項投資時,原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的金額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科目;待企業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時,已實現的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科目的金額,可用於轉增資本(或股本)。企業以現金對外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也比照上述原則處理。
三、企業改制資產評估增減值會計處理
企業改制必須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授予有資產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發生的增減值報經有關主管部門立項確認。企業會計人員在接到評估確認通知後,應調整資產的賬面價值,做好相應的會計處理。
(一)國企改制資產評估增值的會計處理根據財稅字[1997]第77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內資企業股份制改造,1997年7月1日以後,評估增值不折成股份,扣除未來所得稅後的余額,計入資本公積增值准備,按稅法規定須繳納所得稅。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可以按照固定資產原賬面原價計提,也可以按照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原價計提。
按照評估調賬後的固定資產原價計提折舊。資產評估增值部分不折成股份,並按稅法規定在評估資產計提折舊、使用或攤銷時需要征稅,在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價值調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時,應將按規定評估增值未來應交的所得稅記入「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固定資產評估增值扣除未來應交的所得稅後的差額,記人「資本公積——資產評估增值准備」科目。公司按規定於評估資產計提折舊、使用或攤銷時,或按規定的期限結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時,其應交的所得稅,借記「遞延稅款」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原計入資本公積的資產評估凈增值准備,因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應將該「資本公積准備」轉入「其他資本公積」;待評估資產增值價值實現後,該轉入的「其他資本公積」方可按規定程序轉增股本,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科目,貸記「股本」科目。對於資產評估增值如何結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從理論上講,應當在各項評估資產計提折舊、使用或攤銷費用時分別項目處理。但由於在股份制改組時,資產評估是將資產增值和減值相抵後的凈額計入資本公積,在實際工作中很難一一對應,可考慮按照稅法規定採用綜合調整辦法,即對資產評估增值額不分資產項目,均在以後年度納稅申報的成本、費用項目中予以調整,相應調增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按照每一項目的實際增減值情況逐項調整。
按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原價計提折舊。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司只將按照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原價計提的折舊部分計入成本費用,則評估增值部分不需要計算未來應交的所得稅,公司應將評估增值部分全部計人資本公積。在計提折舊時,公司應按固定資產原賬面原價計提的折舊,借記有關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同時,按評估增值後的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折舊與按原賬面原價計提的折舊之間的差額,或按規定的期限(不超過10年)平均轉銷的金額,借記「資本公積」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二)國企改制資產評估減值的會計處理對於評估減值的會計處理,由於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明確規定,實踐中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直接沖減資本公積,另一種是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這兩種處理方法各有優缺點,企業應區別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情況決定採用哪一種處理方法。
四、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增值會計處理
《清產核資試點企業有關會計處理規定》[(93)財會字80號]文件規定:企業主要固定資產價值重估後,經過驗收核實,應相應調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重估後如為增值,按固定資產原值增值金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固定資產凈值的增加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清產核資發生的固定資產評估增值會計上不確認收益,評估增值的部分可計提折舊。此外還有向銀行貸款發生的資產評估增值。按財會二字[1995]25號文件規定,資產重估增值只有在法定重估和企業產權變動的情況下,才能調整被重估資產賬面價值。企業因向銀行貸款,由貸款銀行指定的資產評估機構對企業進行資產重估發生的資產評估增值,只能作為銀行對企業進行貸款的依據,不屬於法定重估業務,企業不得自行調整資產的賬面價值。
今天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文章指出了企業發債中的評估亂象,「資產不夠,評估來湊」,我們的同行或准同行們的一些不光彩的行為再次對這個行業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戰,也再次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情況下評估可以調帳,什麼情況下是不可以調帳。以下是我不成熟的看法,歡迎各位同仁拍磚:
一、評估可以調帳的幾種情況
1、企業改制設立公司制企業,評估結果作為企業確定注冊資本的重要依據,企業可以根據評估結果對其各項資產和負債進行相應的帳務調整。
2、法定財產重估,主要指國家統一組織的清產核資等,依照規定可以按重估結果調帳。
3、資產盤盈。
4、按照新會計准則的要求,滿足公允價值等特定計量屬性條件的可以按照該等特定計量屬性計量,從而涉及對原帳面歷史成本進行調整。因此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原則上都需要進行「調帳」或「調表」。
基本准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要資產或事項包括: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出售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以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並(非同一控制下)、資產減值測試。
二、不涉及帳務調整的評估
1、以抵押貸款為目的的評估,很顯然不調帳。
2、以核實資產,僅供企業經營決策參考,尚不涉及實質性經濟行為的評估。
3、以資產轉讓、投資等為目的的評估,評估為轉讓或購買資產或以資產作價出資提供價值參考,即評估結果作為相關各方的定價服務,企業的帳務處理依據的是相關協議、合同,而非評估報告。
4、以增資為目的的評估,評估目的主要是為確定投資人新增投資額的折股比例,也就是說投資中多少記入實收資本,多少記入資本公積。
5、有限責任公司轉為股份有限公司,評估目的供工商管理部門了解企業凈資產現場市場價值是否低於注冊資本,一般也不調帳,如調帳則業績不能連續計算,就類似改制了。
三、有爭議的評估調帳
評估增值調帳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資產規模,滿足有關部門發放貸款、債券及行業資質對資產規模(尤其是凈資產規模的要求)。
1、通常的處理方式
(1)評估增值記入資本公積,達到增加凈資產的目的。
(2)評估增值記入資本公積,然後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資本,既可以增加註冊資本,又提高了凈資產值。
2、比較突出的表現
(1)土地使用權評估增值調帳
(2)其他無形資產評估增值調帳
3、比較典型的案例
(1)瓊民源土地評估增值入帳虛增資本
(2)農凱集團虛增資本案
有些討論:
關於評估調帳問題也談幾點我的理解
從這三個分類看,突出的是按評估目的為分類依據的,當屬於權屬或權益變動情況下可以調帳,即依法賦予了資產評估鑒證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調帳,反之,當僅僅出於咨詢目的的情況下,是不允許調帳的。
1、可調帳部分中的「資產盤盈」--是個問題,核心依據是權屬,這就類似前面一些帖子說的那個賬外資產入賬的處理問題。
2、可調帳部分中的「滿足公允價值等特定計量屬性條件的可以按照該等特定計量屬性計量」,也就是會計政策確定對於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等後續計量中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情況。其依據就是會計准則。
3、可調帳部分中的「資產減值」,按目前的做法一般先要測試,然後,對於有減值跡象的進行資產減值評估,然後,在與帳面價值進行對比計算,從而確定調帳數據,不是直接根據資產評估結果調帳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那就是減值評估未必就是按照會計核算時的資產分類來確定的,因此可能還要考慮如何將兩者統一起來,比如會計核算往往用單項資產,而評估中可能要考慮一個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
4、可調帳部分中的「法定資產重估」,其實在目前一個是國有企業可能存在,第二個也是主要的就是外商投資企業在外商控股的情況下可以重估,並且可以根據重估後的價值調整報告數據而不調整帳面數據。
5、在不可調帳的「以資產轉讓、投資等為目的的評估」,原則上,是以對方的合同協議為依據,會計准則也是這么規定的,當現實中有不少還是即以評估價值作為入賬依據的,他們把評估價值就作為協議價值嘛,這樣,把這個列作是不可調帳的是對的,至少在理論上是評估師做出可能的抗辯的依據,但現實中,也有必要防止委託方刻意的或惡意的對評估報告作用的誇大。
6、在不可調帳的「以增資為目的的評估,評估目的主要是為確定投資人新增投資額的折股比例,也就是說投資中多少記入實收資本,多少記入資本公積」說法中,其實,這個本身是可以作為入賬依據的鑒證性作用的,通常,評估目的主要是為確定投資人新增投資額折股比例的目的很少,而用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或土地使用權投資的目的要多些。
7、在有爭議評估調帳中,我覺得所列舉的那些情況本質上都不屬於可調帳的情況,人為的成份比較多,往往就是企業刻意「包裝」的,對於評估機構來說,風險大些,因此評估報告中有必要說明其不可調帳的,從本質上看,企業出於投資融資目的或為了爭取行業認證等目的下,其資產價值可能真的存在增值,但作為會計主題持續經營的情況下,這個人為拔高的行為是不可開這個口子的,評估報告的作用就是咨詢的作用,首先是可以評估,然後是這類評估是在脫離持續經營的情況下進行的評估,再次,這類評估的結果只是為了告訴相關當事人(如行業資格認證部門、投資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等),從市場價值角度看他們的確有這個規模,相關資產的確有這個價格,但這個只是供你們參考,是否認證看你自己的政策是否能夠接受了,即:評估報告的假設前提和披露非常重要。
② 合並報表上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在處理固定資產評估增值的攤銷時 合營公司與子公司有什麼不同
非同一按制下企業合並
子公司一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母公司抵銷專分錄
借:固定資產——原屬價(調整固定資產價值)
貸:資本公積
借:管理費用(當年多提折舊)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合營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經過評估增值,對於母公司不將其納入合並報表的,它也沒有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不影響母公司投資損益吧,我覺得在合並報表上不用調整的,只要在個別報表上做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投資收益
合並報表和企業合並那兩章真的很復雜,我也是覺得頭暈,可以交流交流
③ 長期股權投資確定凈利潤時為什麼要減去固定資產的折舊
因為被投資單位核算的凈利潤是根據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算的,而對於版投資單位,應該根據取得該權項投資時點的資產公允價值進行持續計算。
比如取得時,存貨公允價值大於其賬面價值,在計算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時,就需要將出售部分的存貨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從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中減去。而對於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在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基礎上減去因資產評估增值部分而產生的多餘這就和攤銷(計入費用)。
長期股權投資相對於長期債權投資而言,投資風險較大
在中國,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區分企業合並的類型,分別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確定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④ 求助,一道長期股權投資中無形資產攤銷問題
你的例題應該是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當中的C公司取得股權的分錄
你的判斷是沒錯的累計無形內資產公允容價值為1400 而其賬面價值為1100 所以記300萬為營業外收入
借累計攤銷 借長投 貸無型資產 是對的 知識哪裡600萬的累計攤銷為400 相應的營業外收入500也不對 應該是300萬 是無形資產的評估增值
⑤ 請教長期股權投資,其中公允,賬面差額的攤銷方式
無形資產公允價值 2000,賬面價值 500,
丁公司個別報表每年攤銷 500/10=50 兩年就是專100
而對於甲公司來說此無形資產價值屬應為2000,相應的每年攤銷2000/10=200,兩年攤銷400
丁公司的凈利潤是按其個別報表計算得來的,對於甲來說要進行調整,因為攤銷的多所以要調減,凈利潤為1500-(400-100)=1200
⑥ 資產評估增值如何進行賬務處理,科目,企業
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按照歷史成本記賬的會計原則,企業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一般不能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調賬,否則,由於計量基礎的不一致,不同會計期間產生的利潤將沒有可比性,容易誤導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報表使用者,從而影響他們的決策。但國家規定評估增值可以調整賬面價值的事項僅限於下列兩種情況:一是按照《公司法》規定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應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並按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調整企業相應資產的原賬面價值;二是企業兼並,也就是購買其他企業的全部股權時,如果被購買企業保留法人資格,則被購買企業應當按照評估確認的價值調整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如果被購買企業喪失法人資格,購買企業應當按照被購買企業各項資產評估後的價值入賬。
附:資產評估增值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兼並資產評估增減值會計處理
(一)被兼並企業的賬務處理 一是被兼並企業評估後的會計處理。經批准被兼並的企業,按照規定由法定資產評估機構對其財產進行資產評估,該項資產評估事項屬於企業產權變動事項,在評估結果報有關部門核准或備案後,應按如下原則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被兼並企業應按批准評估備案的資產價值調整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流動資產、長期投資以及無形資產,應當按照評估備案的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有關資產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固定資產,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原值與原賬面原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原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按照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累計折舊」科目。二是被兼並企業結束時的會計處理。被兼並企業喪失法人資格的企業結束舊賬時,借記所有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科目的余額,貸記所有資產科目的余額。保留法人資格的企業,仍可繼續沿用原企業賬冊;也可以結束舊賬。另立新賬。企業無論是繼續沿用原企業賬冊還是另立新賬,均應將被兼並企業的凈資產全部轉入實收資本。
(二)兼並方企業的會計處理 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被兼並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情況下的處理。採取有償方式兼並的,按照各項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按照成交價值高於評估確認的凈資產的差額,借記「無形資產——商譽」科目,按照確認的各項負債數額,貸記所有負債科目,按照確定的成交價值,貸記「專項應付款——應付兼並企業款」科目。企業支付價款時,借記「專項應付款——應付兼並企業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兼並的,應按各項資產、負債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貸記所有負債科目,兩者之間如有差額,貸記「實收資本」科目。二是兼並企業仍保留法人資格情況下的處理。企業有償兼並其他企業,作為長期投資處理,按支付的價款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在年終進行財務核算時,兼並企業在編制個別會計報表時應對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其長期投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企業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取得被兼並企業資產的,按劃轉的凈資產,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二、企業對外投資資產評估增減值會計處理
企業只有以實物資產對外投資時需要進行資產評估,在評估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核准或備案並投資成功後,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均要按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間進行股權重組或以非現金資產對外投資,應按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分別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股權投資差額)」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投資成本)」科目,並按規定的期限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某單位(投資成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
企業以放棄非現金資產而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與所放棄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首先應當扣除按規定未來應交的所得稅,記入「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投資成本與所放棄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扣除未來應交所得稅後的余額,記人「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企業處置該項投資時,原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的金額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科目;待企業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時,已實現的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科目的金額,可用於轉增資本(或股本)。企業以現金對外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也比照上述原則處理。
⑦ 固定資產評估增值後進行投資,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公允價值)
借:累計折舊(該項資產累計折舊余額)
貸:固定資產(該項固定資產原值)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00(增值部分)
⑧ 會計問題,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計算某年的投資收益時,調整凈利潤時什麼時候要把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評估
因為被投資單位核算的凈利潤是根據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算的,而對於投資單位專,應屬該根據取得該項投資時點的資產公允價值進行持續計算。比如取得時,存貨公允價值大於其賬面價值,在計算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時,就需要將出售部分的存貨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從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中減去。而對於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在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基礎上減去因資產評估增值部分而產生的多餘這就和攤銷(計入費用)。
針對下一張截圖,是因為該內部交易的存貨作為固定資產使用,而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折舊攤銷可以視為未實現內部交易的實現。即未實現內部交易部分是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按相同會計政策同時折舊後的差值。
兩道題的區別是前一個是取得投資時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評估增值。而下一題是內部交易的抵消。
⑨ 長期股權投資評估是怎麼進行會計處理的
長期股權投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投資收益和實現投資增值。因此,被投資企業的獲利能力就成為長期投資評估的決定因素。這種長期股權投資評估也因此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作為
中級會計職稱
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股票投資和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是指企業通過購買等方式取得被投資企業的股票而實現的投資行為;股權投資則是指投資主體將現金資產、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等直接投入到被投資企業,取得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然後通過控制被投資企業來獲取利益的投資行為。
長期股權投資評估的會計處理
(一)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或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
(二)長期股權投資評估投資差額的會計處理
在股權比例增加時,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若為從成本法到權益法,股權投資差額遵循的是「追溯調整,合並攤銷」的追溯調整法;若為從權益法到權益法,則應採用「分次計算,分次攤銷」的未來適用法。在股權比例減少時,若為從權益法到成本法,應「全額結轉,不再攤銷」;若為從權益法到權益法,則應「比例結轉,余額攤銷」。
⑩ 長期股權投資 評估增值部分 轉長提股權投資 如何入賬
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按照歷史成本記賬的會計原則,企業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一般不能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調賬,否則,由於計量基礎的不一致,不同會計期間產生的利潤將沒有可比性,容易誤導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報表使用者,從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但國家規定評估增值可以調整賬面價值的事項僅限於下列兩種情況:一是按照《公司法》規定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應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並按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調整企業相應資產的原賬面價值;二是企業兼並,也就是購買其他企業的全部股權時,如果被購買企業保留法人資格,則被購買企業應當按照評估確認的價值調整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如果被購買企業喪失法人資格,購買企業應當按照被購買企業各項資產評估後的價值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