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是什麼意思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包括單項資產和處置組,金額等於「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科目期末余額減去「持有待售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期末余額。處置組是指作為整體出售或其他方式一並處置的一組資產。
如果處置組是一個資產組,並且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0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將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商譽分攤至該資產組,或者該處置組是這種資產組中的一項經營,那麼在處置時,應將商譽一並沖掉。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
1、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
2、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3、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待售條件處理
某項資產或處置組被劃分為持有待售,但後來不再滿足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企業應當停止將其劃分為持有待售,並按照下列兩項金額中較低者計量:
1、該資產或處置組被劃分為持有待售之前的賬面價值,按照其假定在沒有被劃歸為持有待售的情況下原應確認的折舊、攤銷或減值進行調整後的金額;
2、決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再收回金額。
(1)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不應計提折舊或攤銷擴展閱讀
本准則的計量規定適用於所有非流動資產,但下列各項的計量適用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1、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2、採用公允價值減去出售費用後的凈額計量的生物資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
3、職工薪酬形成的資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
4、遞延所得稅資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
5、由金融工具相關會計准則規范的金融資產,適用金融工具相關會計准則;
6、由保險合同相關會計准則規范的保險合同所產生的權利,適用保險合同相關會計准則。
終止經營,是指企業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能夠單獨區分的組成部分,且該組成部分已經處置或劃分為持有待售類別:
1、該組成部分代表一項獨立的主要業務或一個單獨的主要經營地區;
2、該組成部分是擬對一項獨立的主要業務或一個單獨的主要經營地區進行處置的一項相關聯計劃的一部分;
3、該組成部分是專為轉售而取得的子公司。
Ⅱ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是否計提折舊
公司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對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固定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Ⅲ 什麼是持有待售固定資產及是否需要計提折舊
一、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劃分條件:
對於企業將要出售的一項固定資產是否需要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需要考慮三要素:1.決定賣(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2.賣給誰(企業已經與受予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3.什麼時候賣(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二、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原則(不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計量):
企業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需要調整其預計凈殘值,使其反映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但是不得超過不符合持有待售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如果原賬面價值高於調整後的預計凈殘值的,應該將二者的差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
Ⅳ 為什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版對於持有待售的固定權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固定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
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4)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不應計提折舊或攤銷擴展閱讀: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分類、計量基礎和折舊方法。
(二)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
(三)各類固定資產的期初和期末原價、累計折舊額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四)當期確認的折舊費用。
(五)對固定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及其金額和用於擔保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六)准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
Ⅳ 會計問題。為什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對於持有待售專的固定屬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固定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
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Ⅵ 什麼是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是否需要計提折舊
先簡單的說下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確定的條件,作出決定、簽訂協議、短時內完成。
個人認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已經不是非流動資產了,而是屬於流動資產了,資產負債表流動資產里有一欄劃分持有待售的資產就是為它准備的,其實從報表上讓人感覺已經不是固定資產了,再次最主要轉讓價格協議的存在,一開始就進行價格與賬面價值的比較並作出調整,所以持有待售即使不折舊也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了。
舉個正常的固定資產處置例子,不考慮稅費:
①假設某固定資產原值1000,半年折舊為100,半年後出售價格為600。
本年折舊分錄:
借
成本費用科目
100
貸
累計折舊
100
借
固定資產清理
900
累計折舊
100
貸
固定資產
1000
借
銀行存款
600
貸
固定資產清理
600
借
固定資產清理300
貸
營業外支出
300
上面分錄我們得出,企業的整體損益=成本費用100+營業外支出300=400
再舉個同樣的例子:
②假設某固定資產原值1000,劃分為持有待售,簽訂協議價格為600半年後轉讓
,若半年正常折舊為100。
企業劃分持有待售時候,第一步做的就是做調整,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做比較,低於的做減值處理,那麼根據題目我們需要做400的減值損失。那麼賬面價值就是600了,賣出去也是600了,企業的整體損益跟上面一樣也是400。即使折舊,折舊額100,那麼半年後賬面價值為500,賣出600,企業的整體損益跟上面一樣還是400。
Ⅶ 什麼情況下將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以固定資產為例,劃分之後是否計提折舊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
(1)企業已經就處置專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屬
(2)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3)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Ⅷ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為什麼不提折舊
公司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版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權,企業對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固定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Ⅸ 會計實務實操: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是否需要計提折舊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固定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公司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對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
Ⅹ 固定資產應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開始計提折舊,終止確認時或劃分為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時停止計提折舊
不是,固定資產只有『提完折舊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才不用計提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