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改增以後 經營性出租設備的會計分錄
第一種情況:企業收到客戶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開具發票:(增值稅納稅義務就產生了)
借:預收賬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第二種情況:未收到款,未開發票,增值稅的納稅義務是根據合同情況而定的.
如果約定時間沒有到款,增值稅納稅義務產生了,也應計提銷項稅.
進項稅和銷項稅,是不分期攤銷的,只是看當期的銷項稅與進項稅,如果銷項稅大於進項稅,下月申報差額,反之留抵.
2. 營改增之前進項稅不得抵扣
一、納稅人身份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1.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2.一般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
3.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以小規模人身份經營期(新開業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受理審批期間除外)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取得的增值稅發票,其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
4.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取得普通發票(購進農產品除外)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
5.增值稅納稅人在認定批準的月份(新開業批准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除外)取得的增值稅發票不允許抵扣進行稅額
6.應當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而未辦理的。
二、扣稅憑證問題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1.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農產品銷售發票和完稅憑證。
納稅人憑完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當具備書面合同、付款證明和境外單位的對賬單或者發票。資料不全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2.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認證、納稅人識別號不符以及發票代碼、號碼不符等情況之一的其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
3. 開具錯誤的增值稅發票不允許抵扣
4.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出之日起,超過180天未認證的(因客觀原因導致除外),不能抵扣。(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78號)
5.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
6.票款不一致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
納稅人購進貨物、應稅勞務或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支付運費,所支付款項的對象,必須與開具抵扣憑證的銷貨單位、提供勞務或服務等的單位一致,才能抵扣進項稅額,否則不予抵扣。
7.匯總開具增值稅發票,沒有銷售清單不能抵扣。
8.對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允許抵扣
三、非正常損失不得抵扣
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丟失、霉爛變質,以及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貨物或者不動產被依法沒收、銷毀、拆除的情形。
1.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2.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3.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以及該不動產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築服務。
4.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築服務。
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於不動產在建工程。
四、用於最終消費(負稅人)不得抵扣
1.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2.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屬於個人消費,進項稅額不得抵扣。
3.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進項稅額不得抵扣。
4.納稅人接受貸款服務向貸款方支付的與該筆貸款直接相關的投融資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等費用,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上述不得抵扣的計算方法:
1.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不含固定資產)、勞務、服務,發生上述情形的,應當將該進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扣減;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扣減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實際成本×適用稅率
2.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發生上述規定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或攤銷後的余額。
五、用於簡易計征辦法和免稅項目,不得抵扣
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簡易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徵收率計算的增值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不含稅銷售額×徵收率
一般計稅方法的納稅人,兼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銷售額+免徵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主管稅務機關可以按照上述公式依據年度數據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進行清算。
六、採用差額征稅的,允許扣減的款項中的進項稅額不得扣除。
差額徵收:
1.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
2.經紀代理服務,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向委託方收取並代為支付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後的余額為銷售額。
3.融資租賃和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差額計征。
4.航空運輸企業的銷售額,不包括代收的機場建設費和代售其他航空運輸企業客票而代收轉付的價款。
5.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客運場站服務,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給承運方運費後的余額為銷售額。
6.試點納稅人提供旅遊服務,可以選擇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向旅遊服務購買方收取並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飲費、交通費、簽證費、門票費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用後的余額為銷售額。
7.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的一般納稅人銷售其開發的房地產項目(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房地產老項目除外),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受讓土地時向政府部門支付的土地價款後的余額為銷售額
3. 營改增後,轉讓一商標權,取得轉讓收入,累計攤銷已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增值稅率6%。
這個分錄的最後一條不應該是其他業務收入,應該是營業外收入。
處置非流動資產回利得和損失答都是營業外收入下的明細科目。
再退一步講,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是配套的,你做了其他業務收入,而此時賬上的無形資產已經消失了,你拿什麼來結轉其他業務成本呢?
4. 融資租賃 營改增後企業如何賬務處理
1.售後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原則
(1)售後租回交易形成融資租賃
賣方(承租人)出售資產時,不確認收益。
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售價-資產賬面價值
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的分攤:按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即按與該項租賃資產所採用的折舊率相同的比例進行分攤,調整各期的折舊費用。
(2)售後租回交易形成經營租賃
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後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價值達成的,銷售的商品按照售價確認收入,並按照賬面價值結轉成本。銷售的固定資產按照售價和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之間差額確認營業外收支。
沒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後租回交易是按公允價值達成的:
①售價低於公允價值的,應確認當期損益,如果損失將由低於市價的未來租賃付款額補償的,應將其遞延,並按租賃付款比例分攤於預計的資產使用期限內。
②售價高於公允價值的,其高出公允價值的部分應予遞延,並在預計的資產使用期限內攤銷。售後租回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
2.售後租回交易的具體會計處理
(1)
出售資產
①出售資產時
借: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固定資產清理
貸:固定資產
②收到出售資產價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貸或(借):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
(2)
租回資產
①租回資產形成一項融資租賃
租回資產時
借:融資租賃資產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租回資產以後各期
支付租金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貸:銀行存款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
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
分攤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
借(或貸):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
貸(或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
②租回資產形成一項經營租賃
租回資產時
不用賬務處理,只需作備查登記。
租回資產以後各期
支付租金時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
貸:銀行存款
分攤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
借(或貸):遞延收益―― 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
貸(或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
5. 營改增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帶來的影響梳理如下。
稅前扣除項目減少
(一)可扣除的流轉稅減少
「營改增」之前,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營改增」之後,企業繳納增值稅不能在稅前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增加。這是「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最明顯,也是最簡單的影響。
(二)可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少
「營改增」之前,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營改增」之後,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由於可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包含進項稅額的那部分,就不能再作為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
「營改增」還會帶來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比如交通運輸業,原來按照3%稅率繳納營業稅,現在按照11%稅率繳納增值稅,但購進的運輸汽車、汽油等生產工具和原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例如: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於2012年6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下同):
借:固定資產 23.4(20+20×17%)
貸:銀行存款 23.4
「營改增」之前,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是價稅合計金額23.4萬元。企業按照5年折舊,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3.4÷5÷12=0.39(萬元)。
2012年9月1日,北京市開始實施「營改增」,該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並於當年10月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 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銀行存款 23.4
「營改增」之後,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能夠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就是不含稅金額20萬元。企業按照5年折舊,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0÷5÷12=0.33(萬元)。
也就是說,同樣價格的卡車,在「營改增」前後確認的計稅基礎是不同的,「營改增」之後的計稅基礎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計稅基礎,從而折舊金額也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折舊金額。
收入確認的變化
「營改增」之前,企業按照含稅價格確認收入。「營改增」之後,企業需要按照不含稅價格確認收入,比「營改增」之前收入減少。
例如:「營改增」之前,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取得收入100萬元,營業稅稅率3%,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3(100×3%)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3
「營改增」之前,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100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萬元。
「營改增」之後,該交通運輸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1%,取得收入100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90.09(100÷1.1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91(100÷1.11×11%)
「營改增」之後,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90.09萬元,比「營改增」之前有所減少,同時以銷售(營業)收入為扣除基數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限額也相應減少。
財政補助資金的稅務處理
「營改增」之後,行業整體稅負下降,但個別企業稅負有所增加,有些試點地區採取了政府補助的方法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企業在取得該財政補貼時,應對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的三項標准來處理。若符合標准,則作為不征稅收入,不用徵收企業所得稅,但其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以及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的折舊、攤銷也不得在稅前扣除;反之,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6. 營改增以後,應交稅金增值稅會計核算怎麼規定的
一、營改增以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等有關規定,財政部於2016年12月3日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16]22號),對增值稅的會計核算作出詳細規定:
一、會計科目及專欄設置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當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預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簡易計稅」、「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明細科目。
(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設置「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抵減」、「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專欄。其中:1.「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而支付或負擔的、准予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2.「銷項稅額抵減」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因扣減銷售額而減少的銷項稅額;3.「已交稅金」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當月已交納的應交增值稅額;4.「轉出未交增值稅」和「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分別記錄一般納稅人月度終了轉出當月應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稅額;5.「減免稅款」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減免的增值稅額;6.「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記錄實行「免、抵、退」辦法的一般納稅人按規定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7.「銷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應收取的增值稅額;8.「出口退稅」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按規定退回的增值稅額;9.「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二)「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月度終了從「應交增值稅」或「預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入當月應交未交、多交或預繳的增值稅額,以及當月交納以前期間未交的增值稅額。
(三)「預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轉讓不動產、提供不動產經營租賃服務、提供建築服務、採用預收款方式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等,以及其他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應預繳的增值稅額。
(四)「待抵扣進項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已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並經稅務機關認證,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以後期間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包括:一般納稅人自2016年5月1日後取得並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或者2016年5月1日後取得的不動產在建工程,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以後期間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實行納稅輔導期管理的一般納稅人取得的尚未交叉稽核比對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上註明或計算的進項稅額。
(五)「待認證進項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由於未經稅務機關認證而不得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包括:一般納稅人已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但尚未經稅務機關認證的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已申請稽核但尚未取得稽核相符結果的海關繳款書進項稅額。
(六)「待轉銷項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已確認相關收入(或利得)但尚未發生增值稅納稅義務而需於以後期間確認為銷項稅額的增值稅額。
(七)「增值稅留抵稅額」明細科目,核算兼有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截止到納入營改增試點之日前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不得從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的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留抵稅額。
(八)「簡易計稅」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採用簡易計稅方法發生的增值稅計提、扣減、預繳、繳納等業務。
(九)「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增值稅納稅人轉讓金融商品發生的增值稅額。
(十)「代扣代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納稅人購進在境內未設經營機構的境外單位或個人在境內的應稅行為代扣代繳的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只需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不需要設置上述專欄及除「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外的明細科目。
二、賬務處理(一)取得資產或接受勞務等業務的賬務處理。
1.采購等業務進項稅額允許抵扣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按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的金額,借記「在途物資」或「原材料」、「庫存商品」、「生產成本」、「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管理費用」等科目,按當月已認證的可抵扣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當月未認證的可抵扣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待認證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發生退貨的,如原增值稅專用發票已做認證,應根據稅務機關開具的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如原增值稅專用發票未做認證,應將發票退回並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采購等業務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進項稅額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應借記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科目,借記「應交稅費——待認證進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經稅務機關認證後,應借記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3.購進不動產或不動產在建工程按規定進項稅額分年抵扣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自2016年5月1日後取得並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或者2016年5月1日後取得的不動產在建工程,其進項稅額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應當按取得成本,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科目,按當期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以後期間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尚未抵扣的進項稅額待以後期間允許抵扣時,按允許抵扣的金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科目。
4.貨物等已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購進的貨物等已到達並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增值稅扣稅憑證並未付款的,應在月末按貨物清單或相關合同協議上的價格暫估入賬,不需要將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暫估入賬。下月初,用紅字沖銷原暫估入賬金額,待取得相關增值稅扣稅憑證並經認證後,按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的金額,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應付賬款」等科目。
5.小規模納稅人采購等業務的賬務處理。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物資、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不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
6.購買方作為扣繳義務人的賬務處理。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境外單位或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購買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境內一般納稅人購進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按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的金額,借記「生產成本」、「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管理費用」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進項稅額」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借記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科目),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賬款」等科目,按應代扣代繳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代扣代交增值稅」科目。實際繳納代扣代繳增值稅時,按代扣代繳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代扣代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二)銷售等業務的賬務處理。
1.銷售業務的賬務處理。企業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應當按應收或已收的金額,借記「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取得的收入金額,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清理」、「工程結算」等科目,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計算的銷項稅額(或採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發生銷售退回的,應根據按規定開具的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得的時點早於按照增值稅制度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點的,應將相關銷項稅額計入「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科目,待實際發生納稅義務時再轉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
按照增值稅制度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點早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得的時點的,應將應納增值稅額,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得時,應按扣除增值稅銷項稅額後的金額確認收入。
2.視同銷售的賬務處理。企業發生稅法上視同銷售的行為,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制度相關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並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計算的銷項稅額(或採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增值稅額),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利潤分配」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
3.全面試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前已確認收入,此後產生增值稅納稅義務的賬務處理。企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前已確認收入,但因未產生營業稅納稅義務而未計提營業稅的,在達到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點時,企業應在確認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同時沖減當期收入;已經計提營業稅且未繳納的,在達到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點時,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並根據調整後的收入計算確定計入「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科目的金額,同時沖減收入。
全面試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名稱調整為「稅金及附加」科目,該科目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及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調整為「稅金及附加」項目。
(三)差額征稅的賬務處理。
1.企業發生相關成本費用允許扣減銷售額的賬務處理。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相關成本費用允許扣減銷售額的,發生成本費用時,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待取得合規增值稅扣稅憑證且納稅義務發生時,按照允許抵扣的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抵減)」 或「應交稅費——簡易計稅」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存貨」、「工程施工」等科目。
2.金融商品轉讓按規定以盈虧相抵後的余額作為銷售額的賬務處理。金融商品實際轉讓月末,如產生轉讓收益,則按應納稅額借記「投資收益」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科目;如產生轉讓損失,則按可結轉下月抵扣稅額,借記「應交稅費——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等科目。交納增值稅時,應借記「應交稅費——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年末,本科目如有借方余額,則借記「投資收益」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科目。
(四)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
為核算納稅人出口貨物應收取的出口退稅款,設置「應收出口退稅款」科目,該科目借方反映銷售出口貨物按規定向稅務機關申報應退回的增值稅、消費稅等,貸方反映實際收到的出口貨物應退回的增值稅、消費稅等。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尚未收到的應退稅額。
1.未實行「免、抵、退」辦法的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按規定退稅的,按規定計算的應收出口退稅額,借記「應收出口退稅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收到出口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出口退稅款」科目;退稅額低於購進時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增值稅額的差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2.實行「免、抵、退」辦法的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在貨物出口銷售後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時,按規定計算的退稅額低於購進時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增值稅額的差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按規定計算的當期出口貨物的進項稅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在規定期限內,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不足以抵減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不足部分按有關稅法規定給予退稅的,應在實際收到退稅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
(五)進項稅額抵扣情況發生改變的賬務處理。
因發生非正常損失或改變用途等,原已計入進項稅額、待抵扣進項稅額或待認證進項稅額,但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應付職工薪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或「應交稅費——待認證進項稅額」科目;原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因改變用途等用於允許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稅項目的,應按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經上述調整後,應按調整後的賬面價值在剩餘尚可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或攤銷。
一般納稅人購進時已全額計提進項稅額的貨物或服務等轉用於不動產在建工程的,對於結轉以後期間的進項稅額,應借記「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六)月末轉出多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的賬務處理。
月度終了,企業應當將當月應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稅自「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對於當月應交未交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對於當月多交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科目。
(七)交納增值稅的賬務處理。
1.交納當月應交增值稅的賬務處理。企業交納當月應交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交納以前期間未交增值稅的賬務處理。企業交納以前期間未交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3.預繳增值稅的賬務處理。企業預繳增值稅時,借記「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月末,企業應將「預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余額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科目。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在預繳增值稅後,應直至納稅義務發生時方可從「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科目結轉至「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
4.減免增值稅的賬務處理。對於當期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損益類相關科目。
(八)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賬務處理。
納入營改增試點當月月初,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按不得從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的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留抵稅額,借記「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待以後期間允許抵扣時,按允許抵扣的金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科目。
(九)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和技術維護費用抵減增值稅額的賬務處理。
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企業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支付的費用以及繳納的技術維護費允許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的,按規定抵減的增值稅應納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等科目。
(十)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的會計處理規定。
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並確認為應交稅費,在達到增值稅制度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損益。
三、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列示「應交稅費」科目下的「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等明細科目期末借方余額應根據情況,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資產」 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列示:「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等科目期末貸方余額應根據情況,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負債」 或「其他非流動負債」項目列示:「應交稅費」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稅」、「簡易計稅」、「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科目期末貸方余額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費」項目列示。
二、國家統計局統計設計管理司印發《關於明確財務報表有關稅金指標填報要求的通知》,將「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名稱調整為「稅金及附加」科目,該科目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及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調整為「稅金及附加」項目,已自發布之日(2016年12月3日)起施行。
7. 我們是營改增企業之前有一筆業務是:借:應收賬款1000000 貸:預收賬款 900000 主營業務收入100000十期攤銷
開票開的全是增值稅票,分錄: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繳稅金-銷項增值稅
然後,根據流轉稅,計提稅費附加: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繳稅金-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供參考。
8. 營改增小規模企業購買CA證書怎麼做會計分錄,需要攤銷嗎,請各位高人指點
金額不大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就行了,不需要攤銷了。
9. 營改增給企業所得稅帶來哪些影響
「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帶來的影響梳理如下。
稅前扣除項目減少
(一)可扣除的流轉稅減少
「營改增」之前,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營改增」之後,企業繳納增值稅不能在稅前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增加。這是「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最明顯,也是最簡單的影響。
(二)可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少
「營改增」之前,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營改增」之後,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由於可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包含進項稅額的那部分,就不能再作為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
「營改增」還會帶來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比如交通運輸業,原來按照3%稅率繳納營業稅,現在按照11%稅率繳納增值稅,但購進的運輸汽車、汽油等生產工具和原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例如: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於2012年6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下同):
借:固定資產 23.4(20+20×17%)
貸:銀行存款 23.4
「營改增」之前,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是價稅合計金額23.4萬元。企業按照5年折舊,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3.4÷5÷12=0.39(萬元)。
2012年9月1日,北京市開始實施「營改增」,該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並於當年10月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 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銀行存款 23.4
「營改增」之後,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能夠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就是不含稅金額20萬元。企業按照5年折舊,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0÷5÷12=0.33(萬元)。
也就是說,同樣價格的卡車,在「營改增」前後確認的計稅基礎是不同的,「營改增」之後的計稅基礎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計稅基礎,從而折舊金額也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折舊金額。
收入確認的變化
「營改增」之前,企業按照含稅價格確認收入。「營改增」之後,企業需要按照不含稅價格確認收入,比「營改增」之前收入減少。
例如:「營改增」之前,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取得收入100萬元,營業稅稅率3%,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3(100×3%)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3
「營改增」之前,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100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萬元。
「營改增」之後,該交通運輸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1%,取得收入100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90.09(100÷1.1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91(100÷1.11×11%)
「營改增」之後,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90.09萬元,比「營改增」之前有所減少,同時以銷售(營業)收入為扣除基數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限額也相應減少。
財政補助資金的稅務處理
「營改增」之後,行業整體稅負下降,但個別企業稅負有所增加,有些試點地區採取了政府補助的方法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企業在取得該財政補貼時,應對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的三項標准來處理。若符合標准,則作為不征稅收入,不用徵收企業所得稅,但其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以及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的折舊、攤銷也不得在稅前扣除;反之,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例如:某交通運輸企業全年取得營業收入1000萬元(含稅),當年6月購買3輛運輸卡車金額300萬元(按5年折舊),全年汽油花費200萬元,相關費用300萬元(包括業務招待費10萬元)。
1.「營改增」之前:
該企業繳納營業稅:1000×3%=30(萬元);
該企業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30×10%=3(萬元);
該企業卡車折舊:300÷5÷2=30(萬元);
該企業會計利潤:1000-200-30-300-30-3=437(萬元);
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1000×0.5%=5<10×60%=6,納稅調增10-5=5(萬元);
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437+5=442(萬元);
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442×25%=110.5(萬元);
該企業稅後利潤:437-110.5=326.5(萬元)。
2.「營改增」之後:
該企業繳納增值稅:1000÷1.11×11%-(200+300)÷1.17×17%=26.44(萬元);
該企業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26.44×10%=2.64(萬元);
該企業卡車折舊:300÷1.17÷5÷2=25.64(萬元);
該企業會計利潤:1000÷1.11-200÷1.17-25.64-300-2.64=401.68(萬元);
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1000÷1.11×0.5%=4.5<10×60%=6,納稅調增10-4.5=5.5(萬元);
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401.68+5.5=407.18(萬元);
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407.18×25%=101.8(萬元);
該企業稅後利潤:401.68-101.8=299.89(萬元)。
可見,「營改增」之後,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發生變化,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減少,但稅後利潤也相應減少。這是由會計核算的改變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可以使一些處於臨界點的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享受到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減稅的幅度將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營改增」必然會帶來企業所得稅的變化,但改革的結果將使企業整體稅負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