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後應該提折舊嗎
一、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准則的規定,對於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不作為本企業的固定資產核算,不計提折舊。如果企業對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進行改良使可能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了原先的估計,即符合有關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資本化條件的,則因改良而發生的支出可以計入固定資產價值。《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二)》(財會200310號)規定,對於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作為固定資產,並單設「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科目核算,同時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至於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能否資本化,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准則中有關固定資產定義及後續支出的相關規定作出合理的判斷。
二、如果發生改良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帳務處理如下:
1、發生的改良支出
借:長期待攤費用——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2、分期攤銷(在剩餘的租賃期內攤銷)
借:管理費用(或營業費用等)
貸:長期待攤費用——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三、如果發生改良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帳務處理如下:
1、發生的改良支出
借: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
貸:銀行存款等
2、在租賃資產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限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或營業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
2. 固定資產如何攤銷
所得稅來實施條例第六十條源規定:
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電子設備,為3年。
這里你可根據哪種固定資產確定使用年限,傢具可以不計殘值,按5年提折舊。若為4900,則每月折舊額為4900/5/12=81.7
借:管理費用81.7
貸:累計折舊81.7
3.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該怎麼處理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通過「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版,並在剩餘租權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就是資產類科目,記入該科目可理解為資本化。
發生的改良支出,應當首先通過「在建工程」進行歸集,然後將計入在建工程的金額全部轉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在費用攤銷時按照對象計入「製造費用」「管理費用」或是「銷售費用」等科目,賬務處理為: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應付職工薪酬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
借:製造費用(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等)
貸:長期待攤費用
4. 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予以資本化,作為長期待攤費用進行攤銷這句話怎麼理解
資本化是說你這筆支出不能直接放進費用,而是當做資產處理。即使是企版業經營租賃進來的,也存在權改善該租賃資產的支出,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比如說租進來的設備(設備可用20年,租7年,未達到按融資租賃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條件,用了兩年後進行改良),像自己的設備一樣進行改善(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企業都會考慮去做),最終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收益,那相關的支出便看做是改良支出,而這個時候也就需要進行資本化處理了。至於資本化後怎麼處理,因為本身租入的固定資產並沒有入賬,不能像企業自身的固定資產那樣處理而增加固定資產價值,而該支出又需要分期攤進相關費用,故作長期待攤費用會比較合理。
5. 固定資產改良後的攤銷也是現金流入嗎
是的。固定資產改良後的攤銷也是分攤原來及改良的資本支出,而相關現金流支出實際在購買及改良時已經發生,之後的攤銷折舊並未形成真正的現金支出,但卻增加了成本費用,所以要作為現金流入加入。
6. 請問固定資產的改良分錄該怎麼做
1.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其增計後的金額不應超過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
2.如果不能區分是固定資產修理還是固定資產改良,或固定資產修理和固定資產改良結合在一起,則企業應按上述原則進行判斷,其發生的後續支出,分別計入固定資產價值或計入當期費用。
3.固定資產裝修費用,符合上述原則可予資本化的,應當在「固定資產」科目下單設「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核算,並在兩次裝修期間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如果在下次裝修時,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仍有餘額,應將該余額一次全部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4.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比照上述原則處理。發生的固定資產裝修費用,符合上述原則可予資本化的,應在兩次裝修期間、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5.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單設「1503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科目核算,並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
7. 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費用計入什麼科目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固定資產的資本性後續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具體核算為先將固定資產的原價、已提累計折舊和減值准備轉銷,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
固定資產的更換與固定資產改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價值是否升值上:
如果舊部件更換後固定資產的運行能力沒有提高,稱為更換,比如更換性能相同的空調系統;如果舊部件更換後固定資產的運行能力得到提高,則稱為改良,比如更換性能列好更復雜的空調系統。固定資產更換與改良相當於我國會計中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或技術改造。
固定資產的更換與改良都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未來的經濟利益,在會計中均作為資本支出。在實踐中,更換為改良很難區分。
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一般數額較大,受益期較長(超過1年),而且使用固定資產的性能、質量等都有較大的改進。企業為固定資產發生的支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應確認為固定資產改良:
1、使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
2、使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提高;
3、使產品質量提高;
4、使生產成本降低;
5、使產品品種、性能、規格等發生良好的變化;
6、使企業經營環境或條件改善。
根據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改建、擴建工程一般要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後再轉入「固定資產」。
8. 攤銷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的會計分錄
改良時:借:在建工程 累計折舊貸:固定資產(原值)改良完工後:借:固定資產貸:在建工程按改良後的固定資產原值及預計使用年限進行攤銷:借:製造費用/管理費用貸:累計折舊
9. 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何界定20%以上
一、新的企業所得稅較現行稅法更從實質的角度明確了固定資產大修理的范圍。
(一) 發生的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50% 以上;
(二) 發生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2 年以上;
(三) 發生修理後的固定資產生產的產品性能得到實質性改進或市場售價明顯提高、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四) 其他情況表明發生修理後的固定資產性能得到實質性改進, 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增加。
二、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必須資本化。尚未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可增加固定資產原值,並適當延長折舊年限,計提折舊;對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作為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的期間內平均攤銷。
三、《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規定下列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1)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
(2)經過修理後有關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兩年以上;
(3)經過修理後的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9)固定資產改良如何進行攤銷擴展閱讀:
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對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的處理存在較大差異.在年終申報所得稅時應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企業當年度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大於稅法規定的提取數或攤銷數,則應當按照其差額部分進行納稅調整,即超過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當年度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小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提取數或攤銷數.則應按實際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額在稅前扣除.不作任何納稅調整。
10. 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在賬務上的會計處理
1、結轉到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1143507.37
借:累計折舊856492.63
貸:固定資產2000000
2、改造費用
借:在建版工程1000000
貸:銀行存款(或權原材料)等科目1000000
3、完成後
借:固定資產2143507.37
貸:在建工程2143507.37
一、固定資產發生收益性後續支出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固定資產的收益性後續支出應當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直接列入「管理費用」,不再採用預提或待攤方式進行核算。具體核算為:
發生收益性後續支出時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或銀行存款等)
如領用了生產用原材料,則
借:管理費用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對於原來為固定資產大修理而發生的預提或待攤費用余額,應繼續採用原有的會計政策,直至沖減或攤銷完畢為止。
計提折舊。
發生收益性後續支出的固定資產,因未轉入在建工程,其賬面價值未發生改變,應照提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