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政策性搬遷無形資產的處理

政策性搬遷無形資產的處理

發布時間:2021-05-29 03:19:20

㈠ 政策性搬遷賬務處理問題!!!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企業收到政府補助: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即:①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②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2.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後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說,這類補助應當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009年6月1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財會〔2009〕8號),對搬遷補償支出的會計處理又進行了進一步明確規定:企業因城鎮整體規劃、庫區建設、棚戶區改造、沉陷區治理等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其中,屬於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㈡ 企業收到拆遷賠償款,怎樣做賬務處理

對企業搬遷補償款賬務處理,主要涉及《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和《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

1、因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的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企業應於收到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專項應付款」科目。然後區別以下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第一、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並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即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二、屬於補償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搬遷損失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在固定資產清理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在無形資產轉銷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三、屬於補償搬遷後新建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並作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四、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後的結余,應當轉入資本公積中的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由全體股東共同享有,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2、因非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包括因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的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

企業應於收到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

(2)政策性搬遷無形資產的處理擴展閱讀:

企業拆遷賬務處理應注意事項:

第一、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的,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二、屬於補償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搬遷損失的,在固定資產清理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在無形資產轉銷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三、屬於補償搬遷後新建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作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四、企業搬遷完畢,遞延收益應保留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金額,差額部分應轉入營業外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㈢ 企業政策性搬遷賬務處理怎麼做

這個文件的道理在於:搬遷收入是政府撥付的,有固定用途,企專業搬遷是要有費用發生的,屬所以規定了5年內不作所得稅處理。3年內完成了,就看企業的搬遷收入用完了沒有,有節余,5年期到後要將節余並入應稅收入征稅。如果7年才完成,就不等到第7年了,在第5年到期時,看是否有節余,如果有,就要並入應稅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再發生的搬遷費用,如果原撥付的費用不夠,企業也只能自己承擔了。

㈣ 政策性拆遷原入賬的「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什麼時候算滅失

舊的「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在喪失實際使用的權利時算滅失。就是搬走了,不能再繼續使用的時候算滅失。

㈤ 企業政策性拆遷或普通拆遷都涉及到哪些稅費及計稅依據

涉及到的稅金等參見下面的回復:
1、營業稅及其附加稅務處理規定
對於企業收到的拆遷補償款是否要交納營業稅,目前國家稅務總局的文件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參考《廣東省地方稅務局關於舊城拆遷改造有關營業稅問題的批復》(粵地稅函「1999」295號)規定,「為了支持城市改造建設,經請示國家稅務總局同意,凡經縣級以上政府批准,國土局及有關房地產管理部門發出公告,限期拆(搬)遷的地(路)段的,被拆遷戶取得的拆遷補償收入(包括貨幣、貨物或其他經濟利益)暫不徵收營業稅。」;《福建省地方稅務局關於拆遷補償業務徵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閩地稅發[2004]63號規定,「被拆遷單位和個人因拆遷取得的房屋(或土地)拆遷補償費及其他補助費或補償安置的房屋,除下列兩種情況外,均應徵收營業稅。1、被拆遷單位和個人取得政府財政部門支付的房屋(或土地)拆遷補償費及其他補助費,暫免徵收營業稅。2、被拆遷個人因自用普通住房拆遷,所取得的補償費或拆遷過程中發生的房屋等面積產權調換,暫免徵收營業稅。」
結合上述文件,可知,搬遷企業取得政府財政部門支付的拆遷補償費及其他補助費,免收營業稅;搬遷企業通過市場(招標、拍賣、掛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轉讓收入,按「轉讓無形資產」徵收營業稅;
2、土地增值稅稅務處理規定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土地增值稅宣傳提綱》的相關規定,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徵用、收回的房地產,免徵土地增值稅;因城市市政規劃、國家建設的需要而搬遷,由納稅人自行轉讓原房地產而取得的收入,免徵土地增值稅。因此,企業取得政策性搬遷收入免予徵收土地增值稅。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11條規定,符合上述免稅規定的單位和個人,須向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稅申請,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免予徵收土地增值稅。但是此類情況下的免徵應以原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的批文為准。如果尚未收到批文,則應視同房地產出售或轉讓,計提應交土地增值稅。
3、印花稅稅務處理規定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和《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和《關於印花稅若干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62號)相關規定:「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商品房銷售合同按產權轉移書據徵收印花稅。」因此,搬遷企業取得政策性搬遷收入中屬於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部分需按規定繳納印花稅。

㈥ 關於舊城改造企業房屋拆遷會計問題處理

首先,拆遷補償收入不繳納營業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單位和個人土地被國家徵用取得土地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969號)規定,國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建設規劃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權,對於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來說,是將土地使用權歸還土地所有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因此,對國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規劃需要而收回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並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標准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包括不動產)的補償費,不徵收營業稅。根據上述規定分析,房屋徵收部門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標准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包括不動產的補償費收入,均不徵收營業稅。但是,稅收政策強調不徵收營業稅的補償收入,僅指按照國家標准取得的收入。
現實中,支付補償款項的單位往往是一些實際受讓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對從這些單位獲得的拆遷補償收入是否可以免徵營業稅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規定,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無論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資金來源是否為政府財政資金,該行為均屬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不徵收營業稅。而且,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及納稅人代墊拆遷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20號)第一條規定,關於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包括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報經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後由該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因此,無論資金來源何處,納稅人取得符合上述文件規定的拆遷補償收入,不徵收營業稅。
其次,產權置換的房屋要繳納營業稅。產權置換也被稱作產權調換,根據評估方法不同,有兩種置換方式。一是價值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對被拆遷人房屋的產權價值進行評估,之後再以新建房屋產權予以價值的等價置換。二是面積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以房屋建築面積為基礎,在應安置面積內不結算差價的異地產權房屋調換。上述產權置換中,由於負責補償的單位將自己的房屋抵債換出,按照稅法規定,其置換出去的房產應繳納營業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銷售拆遷補償住房徵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768號)規定,房地產開發公司對被拆遷戶實行房屋產權調換時,其實質是以不動產所有權為表現形式的經濟利益的交換。房地產開發公司將所擁有的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給了被拆遷戶,並獲得了相應的經濟利益,根據現行營業稅有關規定,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
置換出的房產沒有取得收入,按照什麼計稅依據繳納營業稅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徵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發〔1995〕549號)明確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應當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就其取得的營業額計征營業稅。對償還面積與拆遷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由當地稅務機關按同類住宅房屋的成本價核定計征營業稅。該文件雖是對外資企業的營業稅問題答復,但我國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營業稅政策處理是一致的。

㈦ 企業搬遷發生的費用在財務上如何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以下簡稱「解釋3」)規定:企業因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企業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遷補償款,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進行處理。分析上述規定,可以發現:①對於那些為了公共利益而進行的、所獲補償款由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以下簡稱「政策性搬遷」),解釋3進行了類似預算會計的雙分錄處理:一方面要反映企業因拆遷發生的財產損失、重建等業務,另一方面要反映搬遷補償款的使用與結余情況;對於那些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搬遷(以下簡稱「非政策性搬遷」),就要按照轉讓資產與獲得政府補助處理並一次性確認資產轉讓損益。②解釋3突破了政府補助准則只允許採用收益法的規定,而是同時採取了收益法和資本法:專項應付款余額轉入「資本公積」,這屬於資本法(這一處理延續了財企〔2005〕123號文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操縱利潤或作為結余用對股東分配);對企業因政策性搬遷發生的損失與新建資產支出,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這屬於收益法。③解釋3強調以企業經營業務為主線,將政策性搬遷補償作為非經常性損益事項處理,不在搬遷當期一次性確認損益,反映的會計信息更加清晰真實。

㈧ 核算政策性搬遷應該用什麼會計科目

根據財企[2005]123號《關於企業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精神,企業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及費用應按規定進行單獨的賬務處理:

(一)企業在收到搬遷補償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二)因搬遷出售、報廢或毀損的固定資產,以凈損失額來核銷專項應付款:

1、核銷固定資產及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作會計分錄:

(1)核銷固定資產時:

借: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清理

貸:固定資產

(2)發生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現金、銀行存款或應付款

(3)取得核銷資料的殘款時:

借:銀行存款、現金或應收賬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2、將「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轉入「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科目進行核銷:

借: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三)發生拆卸、運輸、重新安裝機器設備的費用時,直接核銷專項應付款:

借: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現金或應付款

(四)原已作為資產單獨入賬的土地使用權的攤余價值,現因搬遷而滅失,直接核銷專項應付款:

借: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貸:無形資產

(五)支付職工的安置費,直接核銷專項應付款:

借: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六)企業搬遷結束後,在搬遷完成年度或在第五個年度,進行搬遷清算,將余額計入當年度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作轉增營業外收入處理。

借:其它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貸:營業外收入

(七)企業搬遷結束後,如有搬遷損失,可以一次性在搬遷完成年度,作為企業損失扣除;或自搬遷完成年度起,分3個年度均勻作為企業損失扣除。

閱讀全文

與政策性搬遷無形資產的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