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按銷量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進什麼科目
計入企業當期成本、費用。
B.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會計處理
1、會計規定
會計准則規定使用費收入應按有關合同協議規定的收費時間和版方法確認。不同的使權用費收入,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不同,有一次性收回一筆固定金額的情況,如一次收取若干年的場地使用費;有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在使用期內每期收取一筆固定的金額;還有分期不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按資產使用每期銷售額的百分比收取使用費等。
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後續服務的,應視同該項資產的銷售一次性完成,一次性確認收入;如果提供後續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如果合同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照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2、稅法規定
《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人的實現。這也是權責發生制的例外情形。
C. 特許權使用費按比例收取怎麼做賬
特許權使用費的收取方式:
(1)定額收取方式:根據每個加盟店的規模不同,按月或季收取一個固版定數額。這權種方式比較簡單,但不夠合理也不精確。
(2)按比例收取方式:特許人和受許人在合同中約定,按照營業額或利潤額或其他可計算額度的比例,定期收取。這種收取方式比較合理,但操作上比較困難,主要在於許多特許人無法真實了解加盟店每月准確的營業收入。
做帳按入帳金額分批列入即可
特許權使用費納稅怎麼來做賬?
交納的稅金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貸:銀行存款
支付的技術使用費(需扣下代交的稅款)
借:預付帳款 貸:銀行存款
收到技術使用費發票後
借:管理費用 貸:預付帳款 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答:交納的稅金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貸:銀行存款
支付的技術使用費(需扣下代交的稅款)
借:預付帳款
貸:銀行存款
收到技術使用費發票後
借:管理費用
貸:預付帳款
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D.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和合同保證金賬務處理
特許使用費應該對方開具發票給你,計入管理費用
合同保證金計入其他應收款
E.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怎麼記賬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F.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及稅費的賬務處理
交納的稅金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貸:銀行存款
支付的技術使用費(需扣下代交的稅款)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收到技術使用費發票後
借:管理費用
貸:預付賬款
貸: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企業應設置「預付賬款」會計科目,核算企業按照購貨合同規定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1)企業因購貨而預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收到所購物資時,根據發票賬單等列明應計入購入物資成本的金額,借記「物資采購」或「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3)補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4)退回多付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6)特許權使用費的記賬擴展閱讀:
企業撥出用於投資、購買物資的各種款項,不得在「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企業發生其他各種應收款項時,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收回各種款項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實行定額備用金制度的企業,對於領用的備用金應當定期向財務會計部門報銷。財務會計部門根據報銷數用現金補足備用金定額時,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報銷數和撥補數都不再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企業其他應收款與其他單位的資產交換,或者以其他資產換入其他單位的其他應收款等,比照「應收賬款」科目的相關核算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其他應收款進行檢查,預計其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並計提壞賬准備。企業對於不能收回的其他應收款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
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按照企業的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壞賬損失,沖銷提取的壞賬准備。
經批准作為壞賬的其他應收款,借記「壞賬准備」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已確認並轉銷的壞賬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壞賬准備」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其他應收款科目應按其他應收款的項目分類,並按不同的債務人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其他應收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其他應收款。
G.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會計分錄
1. 征稅范圍
(1)一般規定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提示】提供著作權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出版、發表)
轉讓上述相關權利行為,也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但是此稅目不包括土地使用權轉讓。
(2)特殊規定
①對於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屬於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②個人取得特許權的經濟賠償收入,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賠償的單位或個人代扣代繳。
③編劇從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 計征方法:按次計征
(1)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2)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3. 稅率
稅率:基本稅率為20%
4. 應納稅額的計算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
H. 特許權使用費,會計需要分期記賬么
中國氣象台發布最新高溫預警黃色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破35℃!不知北方的小夥伴們是否感受到了滾滾熱浪!
不過,現在雖說是有35℃+,比起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好像又沒那麼悶熱,到底是天氣預報出了問題,還是我們感知有偏差?——從科學角度來看,感覺上的溫度與實際溫度確實不同,從太陽地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所以不能全賴天氣預報。
那麼體感溫度與實際溫度的差別是否有科學依據?掌握了個中規律是否能幫天氣預報員「洗白」?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體感溫度是啥?
溫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
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Felt Air Temperature)。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
我們知道,外界的環境千差萬別,人的感覺很難屏蔽外界的干擾。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濕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可以認為「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但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濕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體感溫度VS實際溫度&濕度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出過「炎熱指數」的概念,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准,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盡管這是美國「標准」,在中國可能「水土不服」,或許和中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一些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美國NOAA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濕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提出了炎熱指數的概念。
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准,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濕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濕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濕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
而在同樣的相對濕度下,溫度越高,相對濕度對體感的增溫作用也越明顯。伊朗的例子就是如此,當天,當地實際氣溫達到46℃,相對濕度47%,體感溫度便飆升至74℃。而在相同的濕度下,如果實際氣溫只有40℃,體感溫度也不會超過55℃。可見,夏季氣溫越高,濕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影響體感溫度的其他因素
不過,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不僅僅是相對濕度,上文提到74℃的體感溫度只是美國NOAA綜合考量了溫度和濕度後推算出的數值,並不是實際氣溫。也就是說,即使身在伊朗,但你身上的那些「蛋白質」實際感受的溫度還沒有這么恐怖。影響體感溫度的其他因素有:
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gif(來源網路)
1.反應時間因素:外界環境溫度感覺由高到低(或是由低到高),才會讓身體感覺到環境溫度的變化,進而作出體溫自我調節的過程,這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
2.風力因素:有分析發現在風力級數為四級的時候,體感溫度有一個向下的波動。
3.客觀原因:如上文提到的濕度因素等,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空氣濕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4.心理因素:人的心情也能讓體感溫度與實際溫度感覺不相符。
此外,人作為有機的生命體,在應對高溫時,體溫可以靠排汗等機能進行有效散熱調節,以維持人體的恆溫環境。
可見,空氣里的水分、穿衣服的顏色、長度、是否有風、是否在水邊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我們對溫度感知的因素,所以現在雖說有著跟三伏天一樣的溫度,卻沒有三伏天那般令人難以忍受,看來是外界因素和體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過,就算未到桑拿天,高溫還是很強烈的,所以防護措施不能少,文末給小夥伴們奉上高溫應對技能,希望小夥伴們及時get:
1.穿著:最好選擇易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注意勤洗勤換;
2.飲食:適量飲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不可過度吃冷飲,飯菜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飯。
3.起居:適當增加午休,保證睡眠時間;渾身大汗時,不要立即沖涼;電扇不要直接對著身體長時間吹,進出空調房間注意適應室內外溫差。
4.出行: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若外出,應採取必要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並帶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葯品。盡量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注意到陰涼處休息。
I.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什麼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特許權所有者的一項專有收入,也是單位和個人應稅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9)特許權使用費的記賬擴展閱讀
1、交易對象無形化
特許權交易活動涉及大量無形商品,包含了技術、知識產權、數字產品等多種無形的對象。無形交易對象意味著它們是與有形的進口貨物相分離的。
2、因智而生
特許權均是智力或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創造力是產品內在價值的源泉。無論是商標、專利、專有技術還是著作權都是智力的凝結和創造力的體現。
3、用於再生產或服務
從交易的目的來看,特許權轉讓的顯著特點是明確用於再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商業目的。如果限定為個人使用的交易,則通常不界定為特許權使用費。
4、交易定價過程復雜
由於技術、知識等產品大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沒有市場同類產品可供參考,因此產品定價難以明確。相應的,海關對特許權的估價也較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