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采礦權使用費
國家將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依法按礦區范圍面積向采礦權人收取的費用。
㈡ 四川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是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積極應變、乘勢而上,狠抓落實、突破難關,開拓創新、成績顯著的一年,也是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和服務社會能力進一步提高的一年。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堅決實行土地宏觀調控,堅定推進工業強省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改革,銳意進取,攻堅破難,狠抓落實,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呈現出保護資源規范、保障發展有力、維護權益有效、服務社會優質的態勢,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四川省土地利用現狀為:農用地42423064.36 公頃,建設用地1578320.19 公頃,未利用地 4404222.4 公頃。
各地類面積及比例見表1。
表1 四川省2006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統計表
全省2006年土地變更總量為122769.1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0.25%。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截至 2006 年 10 月 31 日,全省農用地 42 423 064.36 公頃,比 2005 年凈減少2 763.65公頃,主要是因為耕地、牧草地和其他農用地年內面積減少較多。耕地年內減少總量為62 960.10公頃,總面積為5 947 084.48公頃,耕地減少主要因為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分別占減少總量的63.03%和17.90%,其他依次為建設佔用、災毀等。耕地減少情況見表2。
表2 2006年全省耕地減少統計表
2006年全省耕地增加 13015.4公頃。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四川省2006年耕地增加來源分類表
近年來全省大力實施以土地開發整理為主的「金土地工程」,全省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增加耕地12003.6公頃,約佔耕地總增加量的87.27%。
2.建設用地
2006年全省共批准建設用地16805.17公頃,其中農用地12098.27公頃,耕地為7736.60公頃。批准建設用地包括國務院批准和省級批准用地。
2006年全省批准建設用地中,分批次建設用地為9545.87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 7259.32 公頃。其中國務院批準的分批次建設用地為1086.22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4525.66公頃。
2006年全省省級政府批准徵用農用地為8101.02公頃,其中耕地5793.19公頃。征地總費用為876094.84萬元,安置農業人口151527人。
3.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
2006年全省完工驗收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項目522個。共增加土地68427.1公頃,總投資額為186735.09萬元,其中增加為農用地的13659.32公頃。土地整理增加土地 62843.69 公頃,占增加總數的91.84%,投資額為154383.11萬元,占總投資額的82.67%,其中整理為農用地的8631.09公頃。土地開發增加土地4788.20公頃,占增加總數的7.00%,投資額為28918.69萬元,占總投資額的15.49%,其中開發為農用地的為4295.27公頃。土地復墾增加土地795.21公頃,占增加總數的1.16%,投資額為3433.29萬元,占總投資額的1.84%,其中復墾為農用地的為732.96公頃。全省的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以土地整理為主。
全省共完成土地整理項目175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7個,面積12878.76公頃;省級項目38個,面積為21931.42公頃;市級項目57個,面積為24975.12公頃;縣級項目63個,面積為3058.39公頃。
全省共完成土地復墾項目132個,其中,國家級項目2個,面積262.30公頃;省級項目4個,面積為153.71公頃;市級項目7個,面積為75.84公頃;縣級項目119個,面積為303.36公頃。
全省共完成土地開發項目215個,其中,國家級項目2個,面積330.40公頃;省級項目108個,面積為2327.29公頃;市級項目52個,面積為1296.0公頃;縣級項目53個,面積為834.51公頃。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四川省是國內礦產種類齊全、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具有礦產種類齊全、礦種配置組合較好、礦床分布集中的優勢。現在全省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黑色冶金、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加工的生產體系。到2005年末,全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和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采選業等692家國有及非國有工業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達到419.8億元,約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7%。礦業已成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
到2006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產171種(包括亞礦種為234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59種(包括亞礦種為223種)。其中,能源礦產10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2種,水氣礦產3種。
到2006年底四川省具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1種(包括亞礦種為90種)。這些礦產是:
(1)能源礦產4種:煤、石油、天然氣、鈾礦。
(2)金屬礦產33種(包括亞礦種為34種):鐵、錳、鉻、鈦、釩、銅、鉛、鋅、鋁、鎂、鎳、鈷、鎢、錫、鉬、汞、銻、鉑族金屬(統計表中,鉑族金屬、鉑、鈀單獨統計)、金、銀、鈮、鉭、鈹、鋰、鋯、銣、銫、稀土(重稀土礦、輕稀土礦)、鍺、鎵、銦、鎘、硒等礦產。
(3)非金屬礦產42種(包括亞礦種為50種):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石灰岩(熔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鑄型用砂岩)、冶金用石英岩、鑄型用砂、耐火粘土、硫鐵礦、芒硝、重晶石、毒重石、含鉀砂頁岩、化肥用蛇紋岩、鹽、碘、砷、磷、石墨、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石膏、白堊、玻璃用脈石英、硅藻土、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海泡石粘土、膨潤土、其他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泥岩)、飾面用花崗岩、霞石正長岩、飾面用大理岩、鉀、溴、硼等礦產。
(4)水氣礦產2種:地下熱水、礦泉水。
全省查明資源儲量礦產資源的特點是:①礦種較齊全,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人均資源佔有量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②大型或特大型礦床分布集中,有利於形成綜合性的礦物原料基地;③礦床的共伴生礦產多,具有重要的綜合利用價值,但增加了采礦和選冶工藝難度;④部分重要礦產以貧礦和低品質礦石為主,富礦不足,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6年全省共投入勘查費用287601.4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3400.4萬元,地方財政撥款2212.85萬元,企事業投入281982.23萬元。年末從業勘查人員16381人。對煤、鐵、錳、銅、鉛鋅礦、鎳礦、鉑礦、金礦、磷礦以及一些不能分的礦種進行了勘查。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為219191米,坑探工作量達27334米。
2006年全省新發現礦產地8處,其中煤礦1處,資源量為65260千噸;鉛鋅礦2處,資源量為252200金屬噸;鉛礦1處,資源量為50000金屬噸;磷礦3處,資源量為18569礦石千噸。
2006年全省新查明礦產資源資源量:煤為51456千噸,鐵礦10614礦石萬噸,錳礦1034礦石萬噸,鉛鋅礦330867金屬噸,金礦10024金屬千克,磷礦18675礦石千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勘查許可證共783個,批准登記面積為9946.51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為152.04萬元;全省有效采礦許可證6929個,批准登記面積3324.47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511.5萬元。
在有效的勘查許可證中經濟類型以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為主,分別佔42.01%和29.5%。礦種以有色金屬礦產和貴金屬礦產為主,分別佔34.99%和33.07%。
在有效的采礦許可證中經濟類型以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為主,分別佔13.89%,68.82%和12.13%。礦種以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分別佔26.84%和71.71%。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按照經濟類型分,2006年全省共有礦山企業7825個,從業人員473649人,年產礦量20920.05萬噸,礦山企業工業總產值為2445649.92萬元,利潤總額為240917.46 萬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都有所增長。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一級市場
2006全省共出讓土地32696宗,出讓面積8844.37公頃,土地成交價款4705363.07萬元,土地純收益為2991260.99萬元;租賃16宗,面積3.58公頃,獲土地租金160.28萬元;其他供地方式115宗,面積62.92公頃,收入5656.30萬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土地出讓宗數增加2209宗,增加7.24%;出讓面積增加294.66公頃,增加3.44%;出讓純收益增加361150.07萬元,增加13.73%。
招標出讓1宗,面積1.09公頃,成交價款160萬元,純收益160萬元;拍賣出讓1764宗,面積2465.89公頃,成交價款2722307.15萬元,純收益1790752.52萬元;掛牌出讓508宗,面積780.75公頃,成交價款520598.74萬元,純收益375561.76萬元。
在土地出讓類型中主要用於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和住宅用地,分別佔用地類型總量的11.01%,8.22%和80.24%。
2.土地二級市場
2006年全省轉讓土地93650宗,面積3749.43公頃,轉讓金1019974.09萬元;出租1194宗,面積12.71公頃,獲租金518.51萬元;抵押24206宗,面積15012.94公頃,抵押價款4921306.25萬元。在土地二級市場交易類型中還是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最多。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6年探礦權出讓36宗,其中,拍賣28宗,掛牌8宗,總合同金額為10409.58萬元。采礦權出讓871宗,其中,行政審批102宗,拍賣269宗,掛牌500宗,總合同金額為121497.9萬元。探礦權出讓礦種有煤、鐵礦、銅礦、錳礦、鉛鋅礦、多金屬礦、磷礦、水泥用灰岩等。采礦權出讓礦種有煤、鉛鋅礦、熔劑用石灰岩、建築用白雲岩、磚瓦用頁岩、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用灰岩等。
2.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全省探礦權轉讓69宗,轉讓價款26453.4萬元。其中出售56宗,轉讓價款9550.29萬元;作價出資13宗,轉讓價款16903.11萬元。轉讓礦種有鐵礦、銅礦、金礦、鉛鋅礦、多金屬礦、磷礦、冶金用石英岩等。
全省采礦權轉讓146宗,轉讓價款10477.22萬元。其中出售111宗,轉讓價款8006.18萬元;作價出資9宗,轉讓價款2428.12萬元;其他轉讓26宗,轉讓價款42.92萬元。轉讓礦種有煤、鉛鋅礦、鐵礦、銅礦、金礦、長石、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建築用砂等。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及查處情況
2006年全省統計發現違法案件5722件,涉及土地面積3981公頃,其中2006年發現違法3566件,歷年隱漏案2156件,較2005年增加22%;全省立案查處4275件,涉及土地3840公頃,結案4263件,涉及土地3862公頃,結案率達99.7%,與2005年持平。立案中,2006年發生違法案件2285件,涉及土地1679公頃,其中以未經批准佔地的違法形式表現最為突出,為2027件,佔2006年發生違法案件的88.7%;2006年發生案件結案2235件,涉及土地1661公頃;隱漏案件立案1990件,涉及土地面積2161公頃,隱漏案件結案1952件,涉及土地面積2120公頃,隱漏案件結案率達98%;同2005年相比隱漏案件的立案和結案均大幅上升。全省拆除違法用地構建物18014萬平方米;沒收構建物37670萬平方米,均高於2005年;收回土地897公頃,罰沒款達2億元。立案查處數、拆除構建物、沒收構建物、收回土地面積和罰沒款數額分別是2005年的1.5倍、1.87倍、18倍、7.7倍、5.7倍。土地動態巡查發現違法行為5165件,巡查制止違法行為4279件,制止率為83%,挽回經濟損失大幅上升為3159萬元。
查處土地違法案件中追究責任人責任共88人次,為歷年追究責任人最多的一年。追究責任中刑事案件移送11人;刑事處罰6人;給予黨紀處分21人,黨紀處分建議22人;給予行政處分14人,行政處分建議14人。
(二)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及查處情況
2006年度,礦產資源違法案件查處統計發現2006年立案622件,開采類違法行為為591件,占立案總數的95%,其中無證開采194件,越界開采178件,這兩類違法行為仍是礦產違法案件發案率最高的,分別占立案總數的31%和29%。礦產違法案件全年結案584件,結案率為94%。吊銷采礦許可證10件,罰沒款2934萬元,高於2005年同期1.6倍。
礦產違法案件中有15人次被追究相關責任,其中有8人次受到刑事處罰,有7人次被刑事移送。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6年全省共申請復議81件,其中行政處罰28件,行政許可17件,行政強制措施8件,不作為2件,其他26件。審結37件,其中維持18件,撤銷4件,撤回申請9件。行政復議情況同2005年相比數量略有上升。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6年末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從業人數786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154人,大學本科及大專5564人;高中及中專1793人,初中及以下人員354人。事業單位798個,職工人數5907人,鄉級土地所2229個,人員5900人,其中專職4667人,兼職1233人。經費收入為167432.3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159044.1萬元,其他收入8388.24萬元。
2006年度全省參加各種院校培訓畢業或結業人數達729人次,其中參加黨校學習226人次,行政學院學習98人次,其他培訓405人次;參加學歷教育99人,2006年取得碩士學位1人,學士學位7人。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水平和政治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七、問題與建議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無證采礦等違法行為還時有發生;礦山布局不合理,小礦數量偏多,開發中經營粗放等問題還比較嚴重;全面規范土地和礦業權市場秩序還有很多阻力和障礙,處理遺留問題的工作任務還比較艱巨;對土地供應定額和產業用地的投資密度等政策研究不夠、執行不力;一些地方征地資金缺口較大,一些重點建設項目征地費用到位不及時,甚至有挪用現象;土地資產運營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地方拍賣出讓比例較低,招拍掛出讓行為還不規范;土地執法難、查處難的問題還未根本解決,特別是一些基層政府違法、法人違法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執法難度;黨風廉政建設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貫徹落實嚴格土地管理和調控政策,轉變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實現科學發展:①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②從嚴審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調整;③節約集約用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④深入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⑤從嚴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嚴格實行問責制。
(2)繼續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和地質工作,增強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統籌礦產開發與經濟建設的關系,統籌礦產開發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統籌礦產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探索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礦政管理新機制,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3)扎實推進惠民行動,努力促進和諧四川建設。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關心群眾疾苦,積極改善民生,扎扎實實地抓好所承擔的惠民行動工作,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4)全面加強基礎工作,不斷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國土資源管理基礎工作直接決定著國土資源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參與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和實效性,關系著執政能力建設。因此,在狠抓重點工作的同時,務必高度重視加強基礎工作,以保證國土資源事業健康發展。
(5)深入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堅持以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為主線,以推進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品德好、有能力、會幹事」為落腳點,不斷加強新形勢下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踐行省委確定的重大主題的本領,為推進國土資源事業健康發展提供製度和人才保障。
㈢ 采礦權使用費是否每年都交
是每年都要交的。一般年檢的時候收取
㈣ 采礦權使用費怎麼寫分錄呢 費用報銷單上就只有采礦權使用費2000元
這樣完全可以。
㈤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來是國家將礦產資源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收費標准: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部分特別規定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可申請減繳或免繳,具體請參見《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辦法》(國土資發[2000]174號)。
表1-1 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㈥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采礦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就是采礦權價款,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文件,只有已回經開採的國家出答資形成的探礦權才要評估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是登記礦區面積的登記費,兩者數額差距巨大。現在有些省區要求新取得的采礦權也需要按照儲量繳納采礦權有償使用費,實際上變相收取采礦權價款,沒有理解和執行國家探礦權招、拍、掛的市場化競價取得制度。另外礦業權市場化程度不夠,通過招拍掛政府沒有收到多少出讓資源的錢,政府感覺到資源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為數不多的出讓礦產資源、土地換錢的招數捨不得放手,於是出此下策。
㈦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的區別是什麼采礦權價款又是怎麼回事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財建[2003]530 號)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均須按規定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價款。
第三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包括:
(一)探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二)采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第四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包括
(一)探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二)采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第五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收取標准
(一)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二)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第六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取標准: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以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一次或分期繳納;但探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采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第八條 屬於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財政部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屬於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
第九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第十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中可以開支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進行審批、登記的管理和業務費用。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中可以開支以下成本費用: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評估、確認費用,公告費、咨詢費、中介機構傭金、場地租金以及其他必需的成本、費用等。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批准,可全部或部分轉增企業的國家資本金。
國有地勘單位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未按規定及時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責令其在30日內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2‰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吊銷其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定期檢查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情況。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辦法發布之前已經收取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按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關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財綜字[1999]1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地礦廳(局):
為了進一步規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現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
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字[1999]74號,以下簡稱《辦
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辦法》中所稱「國家出資」,是指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地質勘探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以及各種資金等安排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撥款。 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按各自投入比
例享受出資權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撥款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按《辦法》的規定進行管理。
二、對出讓目前擱置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各級登記管理機關應按規定向探礦權采礦權人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對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批准,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可全部或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或國家基金;在合資、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業中持股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其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投准,可轉作為國家股。
三、為了適應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實行四級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需要,各地應對市(地)縣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予以規范。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備案。
四、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直接收取,不宜實行層居委託收取的辦法。確需委託收取的,必須經上一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出具委託書。接受委託的登記管理機關按規定收取的使用費和價款,應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和使用。
五、按照《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0號令)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規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屬於國家財政權入,納入預算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可不辦理收費許可證,但必須嚴格按《辦法》規定,切實做好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收取和管理工作。
六、根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敦主要由中央和省兩極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要求,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印製;省級及省級以下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印製。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㈧ 采礦權人何時可以申請減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礦產資復源開采登記管制理辦法》(國務院令〔1998〕第241號)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的減免辦法審查批准,可以減繳、免繳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1)開采邊遠貧困地區的礦產資源的;
(2)開采國家緊缺的礦種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礦山企業嚴重虧損或者停產的;
(4)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㈨ 采礦權價款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
第十一條 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專全部納入國家預算屬管理。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計劃主管部門制定。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㈩ 礦業權使用費的征繳和使用有什麼要求
礦業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業權出讓給礦業權人,按規定向礦業權人收取的使用費,包版括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權使用費。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國土資源部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國土資源部收取,繳入「國土資源部非稅收入財政匯繳專戶」;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指定賬戶。礦業權使用費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土資源部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