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享受政府補貼的收入如何稅務處理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
即: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按照固定的定額標准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應收全額計量,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
不確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動中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涉及按期分攤遞延收益的,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後各期的收益。
也就是說,這類補助應當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
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等),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1)需要攤銷的政府補貼如何交稅擴展閱讀:
賬務處理:
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收益)。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的,應將尚未分配的遞延收益余額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其他收益)。
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收益)。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收益)。
(2)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收益)。
3、與資產和收益均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需將其分解為與資產相關的部分和與收益相關的部分,分別進行會計處理。
『貳』 取得政府補助應該如何進行納稅調整
來源::中國稅務報日期: 2012-12-20問:形成無形資產的政府補助,每年攤銷額是否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隨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遞延收益同時調整,不形成可抵扣遞延所得稅差異? 答:企業在取得政府補助時,應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判定,該補助是否屬於不征稅收入。 如果該補助屬於不征稅收入,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形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不能稅前扣除。企業分期轉入的營業外收入不需再繳納企業所得稅,每期應納稅調減。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零,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將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如果該補助屬於應稅收入。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時,應計入收入總額,計繳企業所得稅。補助形成的無形資產對應的攤銷支出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以後分期從遞延收益轉入營業外收入額,不需再繳納企業所得稅,應做納稅調減。取得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一般情況下,與會計賬面值一致。該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符合稅法規定,該攤銷會計與稅法不存在差異。企業不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
『叄』 企業收到的政府補貼怎麼做賬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企業取得的各項政府補貼在會計處理上計入營業外收入,作為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
在稅務處理上,是否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判定是否為不征稅收入的依據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號)http://www.shui5.cn/article/72/21948.html和《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http://www.shui5.cn/article/79/51303.html兩個文件。
根據上述文件,對於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企業將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對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由此可以看出,這里的不征稅收入,由於其支出不允許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只是遞延納稅,並非真正的免稅。
『肆』 財政補貼收入應該交稅嗎
府補貼收入原則上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另有規定除外。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國家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家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財稅〔2011〕70號 文件規定,現就企業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通知如下:
一、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二、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三、企業將符合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伍』 請問,接受政府項目補助款,怎麼做會計憑證呢需要交稅嗎
政府補貼收入原則上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另有規定除外。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國家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家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財稅〔2011〕70號 文件規定,現就企業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通知如下:一、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二、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三、企業將符合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陸』 政府補助收入可以按資產折舊年限分攤計入納稅所得嗎
折舊和攤銷的來區別是源:1、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2、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長期待攤費用以外,都是一年內攤銷完畢。3、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4、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的費用核算。5、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而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
『柒』 財政補貼是否交稅
一般來說,政府的財政補貼很難認定為做不征稅收入處理。首先要取得財政文件中必須有專項資金安排說明,並且必須是單獨核算。
請查明你這筆錢是屬於免稅收入還是不征稅收入
如果是免稅收入,對應的支出可以列支
如果是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
財稅[2008]151號:財政性資金,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後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
財稅[2009]87號: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
所得稅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所得稅處理
從以上規定看:1企業取得的財政性資金必須有專項用途
2企業必須按規定使用財政性資金,並單獨核算形成的支出(因為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如果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其取得的補貼就應作為營業額徵收營業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六十三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1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政治詞彙被過濾]
第七條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第二十六條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捌』 政府補貼收入全額交稅嗎
政府補貼是否需要並入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要看其是否符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 行政事業性收費 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要看其是否符合「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的條件,符合條件的,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否則要並入收入總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玖』 政府補貼做營業外收入,要交稅嗎
政府補貼是否需要並入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要看其是否符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 行政事業性收費。
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 、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
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等組織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報領關系收到的由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撥入的財政補助收入,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 、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
企業按規定繳納的 ,由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國務院和省 、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財政 ,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企業繳納的不符合上述審批管理許可權設立的基金 、收費,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對企業依照法律 、法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並上繳財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於上繳財政的當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未上繳財政的部分,不得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
(9)需要攤銷的政府補貼如何交稅擴展閱讀:
企業對於無條件的現金補助,應當在確認補助資產的同時計入當期損益。
對於無條件的非現金補助,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規定,應當在確認補助資產的同時計入資本公積。接受政府補助的非現金資產的初始計量,按照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
部分減免稅款需要按照政府補助准則進行會計處理:
①小微企業銷售額滿足稅法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
貸:其他收益(免徵的稅額)
②一般納稅人的加工型企業根據稅法規定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並按定額扣減的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
貸:其他收益(減征的稅額)
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