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造價工程師考試中常用的計算公式是哪些
1.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工藝設備投資×(1+∑Ki)
2.擬建項目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1+∑Ki)
3.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其中:
基本預備費=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率
漲價預備費P=∑It[(1+f)t一1] (其中:It=靜態投資 f=上漲率)
4.靜態投資=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
5.投資方向調節稅=(靜態投資+漲價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率
6.建設期貸款利息=∑(年初累計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貸款利率
7.固定資產總投資=建設投資+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貸款利息
8.擬建項目總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
9.用擴大指標估演算法估算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擬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率
10.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年計息次數)*年計息次數-1
11.用分項詳細估演算法估算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
流動資產=應收(預付)帳款+現金+存貨
應收帳款=產成品+年經營成本/年周轉次數
現金=(年工資福利+年其他費)/年周轉次數
存貨=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在產品+產成品 流動負債=應付帳款+外購原材料燃料+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年周轉次數
在產品=(年工資福利費+年其它製造費+年外購原材料燃料費+年修理費)/年周轉次數
12.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稅率
13.所得稅:(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總成本)*所得稅率
14.年折舊費=(固定資產原值-殘值)÷折舊年限=(固定資產總額-無形資產)(1-殘值率)÷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總額應包括利息)
15.固定資產余值=年折舊費*(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營運期)+殘值
16.動態投資回收期=(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出現正值的年份-1)+(出現正值年份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絕對值/出現正值年份當年折現凈現金流量)
17.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18.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
19.等額本金償還: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全部稅後利潤 (不計盈餘公積金和應付利潤)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該年應還本金+上年虧損)-折舊費-攤銷費費
盈餘公積金=(稅後利潤-上年虧損)*10%
稅後利潤=該年利潤總額-(該年利潤總額-上年度虧損)所得稅率
應付利潤=稅後利潤-盈餘公積金-未分配利潤
B. 造價師計算工程量的順序是什麼
每一幢建築物的分項工程繁多
C. 工程造價如何算模板費,一道簡單的工程造價題
根據公式:
模板攤銷量=一次使用量*(1+損耗率)/周轉次數*(1+補損率)=1500*(1+15%)/12*(1+8%)=155.25
模板費=155.25*35=5433.75
D. 關於模板的攤銷量計算問題在一級造價師中哪本課本哪一章哪一節
在建設工程計價的科目中,自己查看一下。
E. 造價師對工程量計算依據有哪些
(1)施工圖紙及配套的標准圖集。施工圖紙及配套的標准圖集
F. 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在造價中,攤銷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某項工程的總費用攤銷到另一項工程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難道是說把一個分項工程的費用攤銷到另外一個分項工程?
不理解不理解
G. 模板攤銷費的計算公式
模板攤銷量的計算公式:攤銷量=一次使用量x(1+施_工損耗)x{[1+(周轉次數,1)x補損率]/周轉次數,(1,補損率)50%/周轉次數]}。
「長期版待攤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的種類設置明細分類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各項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應按費用項目披露其攤余價值、攤余期限、攤銷方式等。
(7)造價師模板攤銷量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用攤銷方法核算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如兩次大修理的間隔期為3年,就應在36個月內平均攤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
在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時,應按受益對象分攤攤入工程施工權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工程施工 ×××
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 ×××
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H. 造價工程師考試中常用的計算公式是哪些
個人總結的一些造價計算常用公式,僅供參考,更多造價工程師詳情www.dalie.cn#wltg
1.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工藝設備投資×(1+∑Ki)
2.擬建項目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1+∑Ki)
3.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其中:
基本預備費=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率
漲價預備費P=∑It[(1+f)t一1] (其中:It=靜態投資 f=上漲率)
4.靜態投資=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
5.投資方向調節稅=(靜態投資+漲價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率
6.建設期貸款利息=∑(年初累計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貸款利率
7.固定資產總投資=建設投資+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貸款利息
8.擬建項目總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
9.用擴大指標估演算法估算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擬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率
10.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年計息次數)*年計息次數-1
11.用分項詳細估演算法估算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
流動資產=應收(預付)帳款+現金+存貨
應收帳款=產成品+年經營成本/年周轉次數
現金=(年工資福利+年其他費)/年周轉次數
存貨=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在產品+產成品 流動負債=應付帳款+外購原材料燃料+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年周轉次數
在產品=(年工資福利費+年其它製造費+年外購原材料燃料費+年修理費)/年周轉次數
12.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稅率
13.所得稅:(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總成本)*所得稅率
14.年折舊費=(固定資產原值-殘值)÷折舊年限=(固定資產總額-無形資產)(1-殘值率)÷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總額應包括利息)
15.固定資產余值=年折舊費*(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營運期)+殘值
16.動態投資回收期=(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出現正值的年份-1)+(出現正值年份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絕對值/出現正值年份當年折現凈現金流量)
17.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18.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
19.等額本金償還: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全部稅後利潤 (不計盈餘公積金和應付利潤)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該年應還本金+上年虧損)-折舊費-攤銷費費
盈餘公積金=(稅後利潤-上年虧損)*10%
稅後利潤=該年利潤總額-(該年利潤總額-上年度虧損)所得稅率
應付利潤=稅後利潤-盈餘公積金-未分配利潤
I. 定額中模板攤銷次數如何換算
1、確定採用定額的模板原攤銷次數。(這個從定額配套的基礎交底資料或者說明中有)
2、根據目前模板的攤銷次數,調整定額中模板主材的消耗量即可。例如:假設原定額木模按5次攤銷,實際按3次。那麼直接調整定額材料中板枋材(或復合木模板)消耗量為原來的1.67倍即可(5/3)。
(9)造價師模板攤銷量擴展閱讀
累計攤銷(accumulated amortization)是針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而言的,這與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同理,只是為了區別而使用的稱謂不同而已。
是反映了企業在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對其價值的分期收回行為及收回額,其計提攤銷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採用在使用或受益期間內直線平均法。
設立意義:無形資產雖不象固定資產具有有形的損耗,但其會隨著使用過程的各種因素(如科技進步,泄密,市場轉型等等)、環境的影響,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會出現下降,為了能使其價值在預計的使用期間內得到補償與回收,而採取分期攤銷的方法,將其分期收回。
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雖不進行分期攤銷,但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其的價值進行減值測試,通過計提減值准備的方式,對其價值進行收回。
累計攤銷用法如下:
如同固定資產要單獨核算累計折舊一樣,新制度對無形資產新增加了一個一級科目「累計攤銷」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
二、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累計攤銷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②處置無形資產時,還應同時結轉累計攤銷,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