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利用excel計算fcff
其實FCFE和FCFF基本上就是現金流量,因此僅依靠現金流量表就可以搞定了,基本如下:
FCFE
Net Income 即凈利潤,損益表或者現金流量表附表裡有
Change in Net Working Capital 現金流量表附表即間接法下的應收/應付/預提/待攤/存貨的變化
Net Capital Expenditure 資本性凈支出,現金流量表投資活動凈流量
New Debt/Netshare 現金流量表直接法中的籌資活動凈流量
你的公式里好像還少了Depreciation,就是現金流量表下固定資產折舊/資產攤銷/計提減值准備等等
FCFF其實是一樣的,基本都是現金流量表裡面的東西,不用資產負債表或者損益表。
㈡ 關於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fcff
企業自由現金流,是在站在「股東+債權人」的視角看待企業現金流量情況。
對「股東+債權人」這個集合體而言,利息支出實際也是流向債權人的;同時考慮到利息支出的發生減小了利潤總額,起到了「稅盾」的作用(在其他情況均一致的情況下,相比沒有付息債務的企業,有付息債務的企業少繳納了「利息支出*t 」的所得稅),因此剔除「稅盾」影響後,實際「利息支出*(1-t)」仍然留在「股東+債權人」這個集合體內部。
因此,考慮FCFF時需要加上利息*(1-t)。
㈢ 計算凈現值時為什麼要加上折舊
您好,PV是考慮現金流的時間價值。折舊不會影響現金流。但是會影響凈利潤。計算NPV只需要知道該部分投資對於未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可以認為該部分差異就是加上了折舊。也就是說Npv=未來收到現金流現值-初始投資=凈利潤現值+折舊現值-初始投資
㈣ 什麼是股權清償
就是指股份公司破產倒閉時對償還債務後的剩餘部分按股權比例進行分配.
㈤ 自由現金流的凈利潤用普通凈利潤還是扣非凈利潤
FCF【自由現金流量】= EBIT【息稅前利潤】 -Taxation【稅款】+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衍生出兩種表現形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 Free Cash Flow of Equity)和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 Free Cash Flow of Firm),FCFE是公司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再投資支出,所得稅和凈債務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減發行新債務的凈額)後可分配給公司股東的剩餘現金流量,其計算公式為:
FCFE=凈收益+折舊與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追加額-債務本金償還+新發行債務
(確切的計算公式為:FCFE=OCF-FCInv+Net Borrowing)(net borrowing=debt issued-debt repaid)
凈收益+折舊與攤銷 並不一定是OCF,確切的說應該是凈收益+非現金項目。)
FCFF是公司支付了所有營運費用、進行了必需的固定資產與營運資產投資後可以向所有投資者分派的稅後現金流量。FCFF是公司所有權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東、優先股股東和債權人的現金流總和,其計算公式為:
FCFF=息稅前利潤-稅金+折舊與攤銷-資本性支出-追加營運資本
㈥ FCFE模型的FCFE/FCFF估值模型的框架
首先要看看:FCFE和FCFF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只是公司股權擁有者(股東)可分配的最大自由現金額,後者是公司股東及債權人可供分配的最大自由現金額。因此FCFE要在FCFF基礎上減去供債權人分配的現金(即利息支出費用等)。
整個模型的原理就是:你買入的是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可供分配的現金,不等同於股息,除非分紅率100%,但是理論上,這些現金都是可以分配的)在當期的貼現值。這和早期的紅利貼現模型最大的區別就是:紅利貼現模型並不符合實際,因為很多高成長的企業有理由不分配而將資金投入到新項目中去。
按照前面分析的貼現模型,需要明確的就是:公司預期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適當的貼現率、貼現的方法。
因此,一套FCFE/FCFF估值模型的要素就包括:
1、如何定義當期的FCFE/FCFF。
2、如何確定未來各期的FCFE/FCFF。
3、如何選擇適當的貼現率(WACC)。
4、按照何種方法進行貼現?(兩段/三段/或者說無限期?)
可以看出:這個模型的難點就在於:
1)預測未來各期的FCFE/FCFF難度太大!
2)適當的貼現率WACC對於模型最終結果影響很大,但是該貼現率的演算法很難有統一的標准。
3)採用何種方式進行貼現關繫到如何定義該企業在企業經營周期中處的地位,以及預測企業發展周期的時間。這個其實和第一點一樣非常難。
但是學習這個模型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幾點啟發:
(1)多關注企業的自由現金流,而不是僅僅關注收益。但是需要注意不同行業的現金流存在形式是不同的。
(2)WACC實際上就是企業所有負債的加權平均期望成本。也就是說,企業發行了股票,向銀行借貸用於生產,它必須承擔一定的成本。因此,企業拿著這些錢必須投向比WACC收益率更高的領域才能保證生存和發展。因此,要關注企業募集資金或借貸資金投入項目的預期收益率與WACC相比是否存在明顯的優勢。
(3)要關注企業所處行業周期和企業經營周期。在不同的時期應當給於不同的估值水平。
總收入=銷售收入+服務和出租收入+金融性收入
成本和費用=銷售成本+服務和租賃成本+存貨費用+設備租賃費用+R&D費用 +SG&A 費用+重組費用和資產破壞+其他
SG&A 費用:銷售性、一般性和行政性費用
(一)無財務杠桿的公司股權自由現金流
利息稅前收益(EBIT)-所得稅=凈收益+折舊和攤銷=經營現金流-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增加額=股權自由現金流
(二)有財務杠桿的公司股權自由現金流
利息稅前收益(EBIT)-利息費用=
稅前收益-所得稅=
凈收益+折舊和攤銷=
經營現金流-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增加額-償還本金+新發行債務收入
=股權資本自由現金流
㈦ 關於股權現金流的計算公式
這個公式的前提,是保持資本結構不變,也就是負債率不變,正好我也在復習財管。
還有你後面算錯了吧,股權現金流量=凈利潤-股權凈投資=4000-2000=2000
㈧ 關於財務中FCFE和FCFF的計算
net income凈利潤,change in net working capital凈營運資產變動=流動資產-流動負債,new debt債務增加值,debt repayment償還債務金額
operating cash flow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expenses費用,change in NWC凈營運資產變動,changes in investments投資變動
㈨ 公司自由現金流,這公式對嗎Fcff=凈利潤+折扣+利息*(1-稅率)-固定資本支出-營運資本支出
FCFF=息稅前利潤x (1-稅率)+折舊一資本性支出一追加營運資本,你的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