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算不算股份支付
1.所得抄稅費用=當年應交所襲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或者減去遞延所得稅收益)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所得稅,是錯的。
如果企業以前期間發生虧損,並在以後年度按規定可以扣減時,就影響當年實際應交的企業所得稅額。
此時,當年應交的所得稅額=(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3.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是對的。這是中級財務管理裡面有關完整工業項目投資等的內容。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課件上也是這么說的而在課件《利潤表》的最後一格說明中矛盾出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
你知道你錯在哪或者說你對為什麼不理解嗎?那兩個都是對的,只是前提條件不對。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發生過虧損,而後一個成立的條件是企業以前年度發生過虧損。
5.我的問題就是:在計算息稅前利潤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時,這個彌補虧損該不該減?
結合第4個解釋就知道了。
⑵ 股份支付是一次性計入還是分期計入
原則上,抄如果限制性股票存在襲等待期,在等待期內當然可以分期攤銷,但是,公司股權激勵的等待期往往不是太明確,且分期攤銷也不夠謹慎。
1、股權激勵時點大多在報告期內,有上市之前「論功行賞」的意思,激勵的本質是補償員工之前的服務,還是購買之後的服務不好界定。
2、申報時點上,如果存在較大的員工限售股,容易使股權結構處於不穩定狀態。所以股權激勵在紙面上很可能並未規定明確的鎖定期。
3、對報表的影響看, 公司的股權激勵並非公開操作,如果允許分期計入,存在利用調整鎖定期操縱利潤的可能。
基於以上考慮,股份支付費用一次性計入授予當期更加適當。
⑶ 股權激勵方案不用公司付現,但攤銷費用對凈利潤影響較大。請問攤銷費用是什麼,如何怎麼產生的
《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規定,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和資本公積。
股權激勵的金額是激勵對象完成指標任務應該付給的薪酬(雖然最後是股份支付,不一定需要拿出錢來),在行權之前每年需要將激勵對象當年的服務價值計入當期費用和資本公積。
(3)股份支付ipo攤銷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准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本准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條企業會計准則包括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具體准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准則。
第四條企業應當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又稱財務報告,下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第五條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第六條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第七條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於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第八條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
第九條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第十條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第十一條企業應當採用借貸記賬法記賬。
⑷ 期權成本攤銷計入管理費用怎麼計算的
股份限制性股票期權費用的計算: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回和《企業答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需要選擇適當的估值模型對限制性股票的公允價值進行計算。如果股票沒有鎖定限制,其公允價值應等於市價,但如有鎖定限制,則因流通受限,其公允價值應低於沒有鎖定限制的股票市價。
確認成本費用: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計量和確認》的規定,由於公司實施激勵計劃中的股票期權沒有現行市價,也沒有相同交易條件的期權市場價格,所以公司採用國際通行的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估計公司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
2011年-2014年限制性股票成本攤銷情況見下表: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萬股)
需攤銷的總費用(萬元)
2011年(萬元)
2012年(萬元)
2013年(萬元)
2014年(萬元)
288 1,097.36 445.70 529.50 119.80 2.36
本期失效情況:公司2011年待解鎖的30%限制性股票系因經營業績未滿足權益工具的可行權條件而無法解鎖行權,因此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對應的公允價值3,390,658.81元不確認股份支付費用。
⑸ 股份支付里,借:管理費用,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這個分錄是什麼意思啊為什麼費用增加,權益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因為是股份期權,所以可以看成支付股票份額的公允價值賣出,然後股票溢價計入的資本公積,在這幾年裡由管理費用來攤銷。
⑹ 股權激勵成本攤銷一次授予分期解鎖可以按各年度平均分攤嗎
根據你的問題,經邦咨詢的專家給出以下回答:
「一次授予、分期解回鎖」的股權激勵答計劃,每期的結果相對獨立,即,第一期未達到解鎖條件並不會直接影響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不能達到解鎖條件,因此在會計處理時可將其作為多個獨立的股份支付計劃處理。
以上就是經邦咨詢的專家給出的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邦咨詢,16年專注於做股權這一件事。
⑺ 上市公司在執行《股份支付》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股份支付准則的發展歷史較短暫,因而相對來說不夠成熟,細節上也還不夠完善。同時,准則的制定沒有充分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制度背景帶來的影響,缺乏操作性和適應性。股份支付准則自身的缺陷以及我國目前的各種不成熟條件,很大程度上為利潤操縱提供了方便之門。
股份支付准則自身的缺陷
1.攤銷期被任意延長或者縮短。根據《股份支付》准則的規定,企業的股份支付,無論是以權益結算,還是以現金結算,都應當在等待期內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或者可行權權益情況進行最佳估計,並以此最佳估計數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或者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金額,將當期所取得的服務計入當期相關的成本或者費用,以及資本公積或者相應的負債。換而言之,企業應當將股份支付的費用分攤到每一個等待期內,若等待期被延長,則每一個等待期內攤銷的費用減少,反之則每一個等待期內攤銷的費用增加。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調整攤銷期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2008年4月,海南海葯在其200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將股份支付費用的分攤方法進行了調整,延長了攤銷期,因此當期股份支付的費用比原業績預告金額減少了,進而減少了虧損,達到了利潤操縱的目的。
2.行權條件自由化。企業激勵對象的可行權條件一般會與企業的業績相掛鉤,但它們之間存不存在關聯以及存在的是什麼樣的關聯都極具自由性。
行權條件自由化的典型做法,就是企業將股份支付的可行權條件的標准訂得很低,在業績中也不考慮股權支付成本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伊利集團在2006年4月20日召開的五屆董事會臨時會議中通過的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議案中的一項行權條件:首期行權時,上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17%,而且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0%。而伊利集團2001年到2005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是22.7%、19.8%、40.6%、18.6%、21.5%,很低的期權激勵門檻會導致伊利集團的高管可以輕松地獲得巨額股份。
3.股份支付授予日及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最佳估計數的隨意選擇。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方式中,股份支付費用=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
當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很小時,即使等待期的股票價格不斷上漲,企業計入當期相關成本或者費用的金額也是很小的。所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來選擇授予日。
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也是可以調整的。《股份支付》准則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有後續信息表明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量與以前估計的有所不同的,則應當進行調整。對於可行權條件為規定業績的股份支付,則應當在授予日根據最可能的業績結果來預計等待期的長度。因此,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也是可以被操縱的。
4.不同股份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同股份支付方式的選擇,會形成不同的成本和費用。以權益結算股份支付時,權益工具按照「授予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以現金結算股份支付時,權益工具按照「行權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不同方式的選擇給企業帶來了利潤操縱的空間。
當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會持續增加,這時如果企業選擇以權益結算,就能夠確認較少的股份支付費用,反之,當股票價格不斷下跌,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
會持續減少,這時如果企業選擇以現金結算,就能夠確認較少的股份支付費用。所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來選擇不同的股份支付方式,從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5.權益工具估值模型的選擇。股份支付,無論是以權益結算,還是以現金結算,都是按照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公允價值的確認和計量目前來說,對各個國家都是一個難題,對我國更是如此。我國可行權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嚴格來說根本不存在活躍市場,所以,採用何種估值技術對其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股份支付》准則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只是有要求企業對權益工具估值模型進行表外披露。不同的估值模型計算出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也是不同的。因此,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自行選擇權益工具的估值模型,從而操縱利潤。
⑻ 股份支付公允價有利修改發生在行權日後會計處理
股份支付公允價有利修改後應當按照修改後的股份支付進行會計處理。
⑼ 等待期內股份支付相關的會計處理 季報需要攤銷嗎
股份支付來有各種情況:
1、立自即支付,那麼就是沒有等待期
2、約定服務期限條件,那麼服務期限就是等待期,在服務期滿時,得到支付。
3、約定服務期限附帶約定業績條件,比如市場條件(利潤增長率等)、非市場條件(人均消費指數等),那麼就是要在滿足條件時得到支付,一般超過服務期未滿足支付條件的會修改支付條件、或取消股份支付計劃等
⑽ 股份支付,員工在行權日後離職應該如何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第五條:「可行權條件是指能夠確定企業是否得到職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務、且該服務使職工或其他方具有獲取股份支付協議規定的權益工具或現金等權利的條件;反之,為非可行權條件。可行權條件包括服務期限條件或業績條件。服務期限條件是指職工或其他方完成規定服務期限才可行權的條件。業績條件是指職工或其他方完成規定服務期限且企業已經達到特定業績目標才可行權的條件,具體包括市場條件和非市場條件。」
根據你說的情況,在可行權期內離職時,未行權的期權仍將失效。在此情況下,應考慮可行權期是否也屬於等待期之內,相應合理確定股份支付費用的攤銷期間。例如,如果原先估計到2012年初就會全部行權,則費用仍可在2012年初攤銷完畢。在此情況下,後續等待期的改變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按未來適用法處理,不調整前期已確認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