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確定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所得來源地
問題描述:
如何確定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所得來源地?
問題答復: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七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六)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因此,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取得各項所得,應按上述文件規定確定所得來源地。
❷ 稅法中對於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是怎麼界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三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為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轉讓中國境內的不動產等財產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五)從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第四條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於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
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其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的連續年限重新起算。
第五條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僱主支付並且不由該僱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2)特許權使用費來源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夥企業的個人合夥人來源於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❸ 企業所得來源地怎麼判定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①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②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③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6.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❹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
d解析: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❺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或者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怎麼理解
各種收入來源的確定,是為了與中國的稅收收入密切相關,避免一些稅收漏洞,並盡量不讓這些外國企業確定其境外收入來源。
這段話是《企業所得稅法》中用於區分境內所得或境外所得的標准之一。
居民企業不存在,因為居民企業在中國停留了很長時間,不能跑掉。當然,居民企業也根據這條規則確定收入來源。
但是,非居民企業收取的款項可以來自國外。如果是從國外來的,就不必向我國納稅。它可能來自國內,所以必須納稅。
收入來源不能與這些項目分開:交易發生地、收款地、付款地和財產所在地。而我國收入來源的確定,只要我們能觸及到這些領域的邊緣,那麼我國的稅收收入就要依靠過去來確定納稅額。
例如,法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在非洲的交易就是我們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們在我們國家做生意,我們就必須處理好。這就是屬地原則。如果我們使用我們的領土,我們將為此納稅。
(5)特許權使用費來源地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條
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本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本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第三條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❻ 企業所得稅中,股息紅利等投資所得按照什麼確定所得來源地
企業所得稅中,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六)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二、確認這類投資所得來源地,主要採用兩個原則:
一是投資權利發生地原則,即以這類權利的提供人居住地為投資所得的來源地;
二是投資權利使用地原則,即以權利或資產的使用或實際負擔投資所得的債務人居住地為所得來源地。簡答的說就是: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使用資金並支付利息或者分配股息、紅利的公司、企業、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的所在地方所得來源地。
(6)特許權使用費來源地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
例如,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在財務部和國稅函都有相關的規定且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答疑時就明確了,在所得稅上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上按照財政部財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稅法的標准。
在實務操作中還一定要注意稅法優先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如合同中寫明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負擔,但是由對方承擔這部分費用,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承擔責任。
(二)稅法協調原則: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凡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應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
(三)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在不違反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國家財務、會計規定計算。
例如,關於勞保支出,目前只是規定了具體的扣除明細范圍,但是沒有扣除標准,那麼企業就可以按照國家財務、會計的規定計算。
❼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2、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C.動產轉讓所得 )。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❽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於個人所得來源地的判斷中,正確的有(多選)
ABC,工資、薪金所得,以納稅義務人任職、受雇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的所在地為所得來源地。所以表述不正確。
❾ 所得來源地與支付地有何關系
納稅人所得來源地規定如下:(1)工資、薪金所得以納稅人任職、受雇的單位所在地為所得來源地;(2)生產、經營所得以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地為所得來源地;(3)勞務報酬所得以納稅人實際提供勞務地為所得來源地;(4)財產轉讓所得,其中不動產轉讓所得以不動產座落地為所得來源地,動產轉讓所得以實現轉讓的地點為所得來源地;(5)財產租賃地所得以被租賃財產的使用地為所得來源地;(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的企業、機構、組織的所在地為所得來源地;(7)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特許權的使用地為所得來源地。
所得支付地是指納稅人支付所得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所在地。一般來說,所得來源地與所得支付地是一致的,即在哪裡任職、受雇,就在哪裡取得所得。但有時兩者也不一致,例如,外籍人員在中國境內的某外國企業擔任業務主管並常住中國境內,為此,該外籍人員的工資、薪金來源地為中國境內,但其支付地可以是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也可以是該企業的境外總機構,當為境外總機構時,所得來源也就同所得支付地產生了不一致。
當所得來源地與所得支付地不一致時,根據稅法規定,下列所得,均為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應依法向中國政府繳納個人所得稅:(1)在中國境內任職、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2)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3)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4)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轉讓中國境內的建築物、土地使用權財產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6)提供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7)從中國境內的公司、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❿ 提供勞務的所得來源地按照什麼原則確定
提供勞務的所得來源地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所得稅來源地的確定: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
①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②
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
③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6.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