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資性房地產與無形資產什麼差別投資性房地產與企業自用房地產在會計處理上的區別。
企業會計准復則第3號——投制資性房地產(2006)財會[2006]3號第二條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應當能夠單獨計量和出售。第三條 本准則規范下列投資性房地產:(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二)持有並准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三)已出租的建築物。第四條 下列各項不屬於投資性房地產:(一)自用房地產,即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房地產。(二)作為存貨的房地產。 無形資產具有如下特徵:1.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 2.無形資產屬於非貨幣性長期資產。3.無形資產是為企業使用而非出售的資產。4.無形資產在創造經濟利益方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您的問題好多,回答太長,我寫不下了!
㈡ 如何確定土地使用權是無形資產還是投資性房地產
取得土地使用權看企業的持有目的
1、建造自用項目(廠房、辦公內樓),建造自營項目(飯店、容購物中心)確認無形資產
2、建造對外出售項目(商品、公寓),確認存貨,開發成本科目
3、建造對外出租(商鋪、寫字樓)確認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主要包括: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
2、持有並准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
3、已出租的建築物;
(2)房產和地產是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下列各項不屬於投資性房地產
1、自用房地產,即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房地產;
2、作為存貨的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屬於正常經常性活動,形成的租金收入或轉讓增值收益確認為
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但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是與經營性活動相關的其他經營活動。
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首先應當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其次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與該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3、該投資性房地產為可靠房產商提供。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
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㈢ 房產證到底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房產屬於固定資產,是有形資產
㈣ 房地產公司購買用於建造商品房的土地屬於庫存還是無形資產
房地產抄公司購買用於建造商品房的土地屬於庫存。
房地產公司購買用於建造商品房的土地計入開發成本---土地
借:開發成本---土地
貸:銀行存款
待到商品房完工後,一起轉入開發產品裡面
借:開發產品
貸:開發成本
房地產公司購買用於建造商品房的土地,產權是業主的,不是房地產開發商的,所以不是開發商的資產。
㈤ 房地產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記入「無形資產」
房地產公司買的土地不應計無形資產吧
按新規定,即使不開發想增值後賣掉,也應記「投資性房地產」,如果還要開發的話,應記「開發成本」
㈥ 會計書上有一句話,「先將外購的房地產確認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首先看自己是什麼企業 如果是房地產企業,你外購進來直接進存貨。如果不是的話繼續專往下走,第屬一考慮外購進來的目的是什麼,是自用還是准備對外出租還是持有增值後轉讓。如果是自用,那麼土地和建築物是要分開的,成本按公允價值在地和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土地進無形資產,建築物進固定資產,分開折舊攤銷。這就是原話的意思了。
㈦ 房地產企業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產嗎
作為存貨核算。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的或為銷售而正在開發的商品房和土地,這部分房地產屬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存貨。
㈧ 房產是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不動產。
㈨ 自用房地產是否屬於無形資產
土地屬於無形資產,房子屬於固定資產。
㈩ 你好,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在涉及到買地蓋房時,什麼情況下土地和房子分別作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
你好,
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解析:
首先要說得是,在將來的、未來土地與房子一塊作為固定資產的情況會越來越少的,都將逐漸成為分別核算為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的。
下面就說說為什麼吧!
這與我國的土地國有性質與土地直接劃撥的土地供應機制的歷史有關的。在建國初期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國民經濟的支柱,就是國有企業,那就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情形。國有土地由國家直接劃撥給國有企業來使用,國有企業獲得土地不用花一分錢,這里的土地是沒有支付對價的,所以企業在會計賬上,是沒有土地的價值的,(或有隻在備查簿中登記一下土地的相關情況),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也隨之進行了市場化的改置。其大量的國有企業脫離了國有性質,且土地市場的不斷建立與完善,其原來作為國有企業時擁有的土地在市場體制下,自然是水漲船高了。而其賬面上卻還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其在用這樣的土地上去修建不動產,其土地不確定的價值,就自然會形成並記入到地上建築物之中的,也就是說,在以上的這種情況下,其土地的價值是無法獲取到歷史性的記賬憑據的,即會計上所說的無法可靠計量,所以就會並入到所建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去了,但是實質上,其整體價值是遠遠高於其賬面凈值的。這是歷史延留下來的情形!
而如今,改革開放所形成的開放式的市場化,也將土地市場推向了公開的市場化運作形式下了,土地的轉讓市場逐步的不斷的完善,企業取得一塊土地的使用權,都是需要經招拍掛等形式競得,土地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並以此取得的價值來入賬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得到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土地所有權仍是國有性質),所以都得入「無形資產」,此時的價值是可以可靠計量的,故應單獨計量與核算的。在這種情況下,再在此土地上建築不動產,那自然就得分別來進行核算,分別進行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攤銷與地上固定資產的折舊了。
當然,國有土地的歷史情形還將在一定的時期內會存在的,但是一定會越來越少的。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