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還是下月開始攤銷
一、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的。「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歷來都是體現權責專發生屬制原則最主要的賬戶。財政部於200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原制度」)中規定的「兩費」分別屬於資產類和負債類科目,其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專項列示。「新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刪除了「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科目,並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也相應取消了這兩個項目。
二、當發生待攤費用時,可以通過「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攤費用」科目。期末將其反映在新准則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或者「其他應收款」等項目,例如待攤房租,會計分錄是: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每月進行攤銷:
借:管理費用-房租
貸:預付賬款
Ⅱ 房租攤銷完成後最後一個月怎麼做分錄
如果你的房租是預付,後面按月分攤的,等房租分攤結束後,下一個正常情況下應該繼續分攤,但是你可能還沒有支付房租,所以無法按月分攤,那麼,需要先計提,這樣才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
Ⅲ 待攤費用可以停一個月再攤銷嗎
如果是平時月份,不是年底的話,少計一個月的可以在下一個月補上,但是少攤一個月的不行,稅務局不會同意的,也不符合會計制度。
Ⅳ 待攤費用最後一個月不夠怎麼做分錄
呵呵,按實際余額攤銷就成.
借:管理費用 0.2
貸:待攤費用 0.2
Ⅳ 代攤費用可以每月攤銷,也可以每季度攤銷嗎如果這個月忘記攤銷,下個月需要補提嗎
根據企業對財務報表的不同要求而定,如果要示報表准確的話,就應該按照會計期間每月攤銷;如果要求粗一點那麼也可以按季或者是年來攤銷。
對於漏攤的待攤費用,應於發現月份給予補攤。
Ⅵ 關於會計問題,每個月為什麼要攤銷,攤銷到什麼時候,才不需要攤銷攤銷時,是要看攤銷的期末余額嗎
攤銷是買回的無形的資產或能在以後一段時間內使用的東西,預計使用多久就攤銷多久,全部攤銷完了就不用攤銷了,和期末余額無關
Ⅶ 支付的房屋租金最後一個月還要攤銷嗎
如果支付房屋租金時計入待攤費用科目,那就得按月進行攤銷,直至攤銷完畢,余額為零
Ⅷ 固定資產這個月攤銷完了,固定資產還在使用。下個月就不用攤銷了嗎還用做什麼處理
下個月不攤銷了,賬務也不作處理,殘值掛在賬上,等不用處置時再作賬務處理。
Ⅸ 短期待攤費用當月開始攤銷,還是次月開始攤銷
當月開始攤銷。
新准則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中的"待攤費用"主要賬務處理中有一句,「財產保險費應在保險的有效期限內平均攤銷,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租金應在租賃期間內平均攤銷」,應該從1月就開始攤銷。
有明確歸屬期的,應按照歸屬期攤銷,比如1月份支付全年房租,當月就應該攤銷,沒有明確歸屬期的,看預期受益期限是從本月開始還是從下月開始,從本月開始就本月開始攤,否則從下月開始攤。
(9)攤銷最後一個月還要攤銷嗎擴展閱讀:
新准則強化資產負債觀,淡化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觀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將已不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即不符合資產定義的項目剔除出資產負債表。
比如,「待攤費用」本質上是一種費用,屬於無價值資產,是企業一經發生就已消耗的一項「沉沒成本」,它沒有使用價值,沒有流通性,假如企業破產,是不可能用它來償還債務的,
如果將它歸類於資產,會虛增企業的資產總額,虛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嚴重影響企業財務指標的公允性,不利於投資者對企業生產經營與財務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
上述有些企業仍保留「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或者採用「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沒有遵循資產負債觀,不符合新准則的要求。
Ⅹ 此題,無形資產最後一個月為什麼攤銷,求指點
該無形資抄產攤銷年限為10年,襲
第二點是,攤銷了4年零一個月,攤銷後的凈值是177.5萬元。
第三點是,計提損失准備,計提後的凈值為177.5-35.5=142萬元
第四點是:計算剩餘攤銷,剩餘攤銷年限是10-4年零1個月=5年零11個月,所以142除以5年*12個月/年+11個月,即剩餘攤銷年限是71個月,
2012年要攤銷12個月,所以為142/(12×5+1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