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完全權益法攤銷

完全權益法攤銷

發布時間:2021-05-20 20:42:32

⑴ 權益法 對於折舊和攤銷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同調整凈利潤 若公允價值小於賬面價值 如何調整

【需要調增】,長期股權投資中的權益法指的是完全權益法,版相對於簡單權益法而言,不權僅需要對投資日被投資單位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不論正負)進行調整,還要對內部未實現交易損益進行調整。

比如說A企業年初向B企業投資,那麼本年B企業(被投資企業)是按照10萬對固定資產折舊的,但是就A企業而言,這個固定資產在其「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中的體現只是其公允價值50萬,應當按50萬進行折舊,本年應折舊5萬。

所以需要調整凈利潤:300+10-5=315萬元,完了再按照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就行了。

(1)完全權益法攤銷擴展閱讀:

權益法的概念及其適用范圍

權益法,是指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後,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核算使用的明細科目:

長期股權投資—XX公司(投資成本)

(損益調整)

(其他權益變動)

⑵ 權益法和復雜權益法的區別

一、概述

(一)權益法

權益法是適用於長期股權投資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要沖減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時,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重大影響屬於企業聯營范疇。聯營下,投資企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但不須編制合並報表。共同控制屬於企業合營范疇。企業合營包括共同控制經營、共同控制資產和共同控制實體。共同控制經營和共同控制資產沒有導致新的會計方法問題。對共同控制實體的長期投資,既可採用權益法,也可在權益法基礎上採用比例合並法。控制屬於企業合並范疇。根據法律形式,企業合並分為吸收合並、創立合並和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創立合並的結果是只留下一個單一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其處理合並業務所應用的會計方法,都屬於會計的傳統領域。控股合並是一家公司通過長期投資取得另一家公司的控制股權,被投資公司成為子公司,投資公司成為母公司。母子公司均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母公司一方面在其帳冊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在合並時和每一會計期末對母子公司的單獨報表進行全面合並。

權益法強調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之間的經濟實質關系,即它們在會計上已經構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減少了投資企業利用分配政策撥弄利潤的機會。採用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因為它是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損益是否發生來確認投資者應該享有的權益,而無論股利是否收到。但按權益法處理公司間的交叉持股時,具有明顯的缺陷,香港金融報刊比喻為「企圖在布滿鏡子的房間里找到最終的反射」,那是不可能的。同時,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的留存收益包含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份額,按此分派股利不妥,因此有人提出分派股利時應加以適當的限制。

(二)復雜權益法

權益法分為簡單權益法和復雜權益法。復雜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復雜權益法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而且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

復雜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4、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同時沖減長期投資和投資收益帳戶。

完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投資收益=享有的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三)簡單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但在理論上是復雜權益法的簡化,既不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不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但是在實務中,簡單權益法出現更早。美國的權益法以APB18為界,APB18之前為簡單權益法,APB18之後為復雜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不需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在簡單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投資收益=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

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復雜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均要小於簡單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從這一點講,此時復雜權益法更穩健。

由於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是否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損益,因此本文下面主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

二、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差額的處理

復雜權益法之所以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是因為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其差額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低估或有未入帳的商譽,如果這些資產是屬於折舊折耗或攤銷性質,則有一定的受益年限,在其受益年限內,資產每年消耗,故應記提折舊折耗或攤銷。但因資產價值低估或未入帳,使攤提的費用低列,被投資企業的利潤虛增,投資企業每年按投資比例確認的投資收益也虛增。因此,當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公允大於帳面價值時,應分析這項差異是由何種資產產生,如果是要折舊折耗或攤銷的資產,則應按資產的估計剩餘經濟年限,分年攤銷,一方面借記投資收益(減少投資收益),另一方面貸記長期投資。如果差異由永久性資產(如土地)或流動資產(如存貨短期投資)產生,則應等該資產出售時,一次性調整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如果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小於帳面價值,則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高估或有負商譽,使帳上每年的折舊費用等高估,利潤虛減,因此應按照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或出售時一次性轉銷,增加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復雜權益法通過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使被投資企業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從而正確計量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簡單權益法下與現時收入相配比的是資產的帳面價值,從而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控制權時,母公司應編制合並報表。正如復雜權益法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合並報表時也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抵消分錄稍有不同,不同之處在於,簡單權益法下需要在合並工作底稿中把簡單權益法調節為復雜權益法。因此,母公司不論採用何種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最後的合並報表都是一樣的。但復雜權益法下,如果不考慮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母公司帳上的凈收益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收益相等,母公司帳上的期末凈資產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資產相等,從而具有較好的校核性;簡單權益法下上述相等關系不成立,從而不具校核性。

值得注意的是,兩種情況下不存在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如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處理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相同。一種是企業合並會計採用權益集合法時,一種是採用下推會計時。

控股合並下,企業合並會計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根據購買法,母公司計算的投資成本應為購買日的公允價值,因此投資成本與享有子公司帳面權益份額之間存在差額,差額由兩部分構成:資產增值和商譽。復雜權益法和合並報表均需攤銷此項差額。權益集合法不承認購買企業時所發生的任何商譽,它根據已有的帳面金額記錄合並的資產和負債,投資成本與享有投資公司帳面權益份額相等,無差額可攤銷。

一般而言,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應按合並前的帳面價值報告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在合並報表中分攤到子公司凈資產的價值,應當「下推」到子公司所編制的單獨財務報表,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按公允價值計量凈資產。這就是「下推會計」。SEC要求,當子公司幾乎已全部為母公司所擁有(通常97%),且沒有大量發行在外的債券或優先股時,向SEC報送的財務報表應採用下推會計。在購買型合並中若不採用下推會計,在合並報表工作底稿中需將投資成本分攤到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和商譽,合並報表反映了投資成本的分攤。當子公司在其財務報表中採用下推會計時,合並程序大為簡化。同樣,對復雜權益法而言,因為子公司單獨報表已按公允價值調整,與投資成本一致,無差額攤銷,處理程序簡化。可見,如不考慮未實現損益,下推會計下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操作和結果一致。

對於權益法,股份有限公司適用於具體會計准則「投資」,其他企業適用行業會計制度。鑒於我國會計改革的思路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統一各行業會計制度,因此本文僅分析具體會計准則「投資」中所規定的權益法。根據「投資」准則,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處理,並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有人認為,與上述理論上的按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相比,我國的權益法未將差額在商譽和資產之間分配,而是將其以總額的方式列示在「股權投資差額」中並分年攤銷,攤銷的基數和期限與理論均不相同,因此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其實,我國權益法對攤銷的處理是對理論上處理的簡化,仍能體現將被投資企業按帳面價值計算的利潤調整為按公允價值計量的利潤這一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仍是復雜權益法。我國之所以未將這種差額進行具體分配,是因為我國目前缺乏一個規范化的全國統一的資產評估體系,資產評估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適合國情的做法(實際操作中,即使評估體系很健全,也不乏評估人員和會計人員對資產價值以及使用年限的估計,不可能完全與理論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我國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將向更為規范化的復雜權益法的方向發展。

對與控股合並的會計處理,我國迄今為止尚未有明文規定。但從現在的操作實務來看,大多數採用的是購買法,但也有少數採用聯營法。因為購買法和聯營法對投資會計有直接影響,所以建議投資成本和子公司凈資產

三、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的處理

復雜權益法認為,因為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甚至控制,所以兩企業應視同為單一的經濟實體。如果企業間有銷貨發生,例如投資企業銷貨給被投資企業,而被投資企業尚未將該商品出售給第三者,則雖然投資企業列為銷售收入,實際上因為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是同一經濟實體,該筆銷售等於從左手轉到右手,尚未出售。所以投資企業的銷售利潤並未實現,不能確認,應在期末調整剔除。如果被投資企業銷貨給投資企業,道理相同。這就是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企業間的銷售可分為兩種:順銷和逆銷。順銷指投資企業銷貨給被投資企業,逆銷指被投資企業銷貨給投資企業。為討論方便,假設未實現損益在銷售方,反之亦然。在逆銷的情況下,很好理解,被投資企業由於未實現損益而利潤虛增,應予扣除,借記「投資收益」,貸記「長期投資」。順銷則可視為投資企業利用其影響力或控制能力,通過內部交易作有利於其的利潤分配,提前收回資本,因此也要減少投資帳戶以及投資收益。

根據APB18,美國規定使用權益法時,「就像子公司公司合資經營或被投資公司被合並時的處理一樣,投資者或被投資者未實現的公司間內部利潤或虧損應予沖銷。」對未實現的公司間內部利潤或虧損的處理,取決於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的交易是否被認為是「正常」交易。「正常」交易是指在獨立的買方和獨立的賣方之間進行商洽的交易。當投資者通過多數投票權控制某被投資者,並且同某被投資者進行一項非「正常」交易時,由該交易得到的公司間利潤或虧損的部分,在沒有通過與第三方交易而實現之前,都不應確認為投資者的收益。在被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的「正常」交易能被證實的情況下,只有未實現利潤或虧損的比例份額應予沖銷。

台灣的權益法的消除比例區分順銷和逆銷而定。順銷視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是否有控制力,確定未實現損益的消除比例,如果有控制能力,則全部消除,如果不具有控制能力,則按期末投資持股比例消除。逆銷時,則不論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是否具有控制能力,一律按交易日投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消除。消除時,順銷可以借記「未實現銷貨利益(或未實現處分資產利益)」,貸記「遞延貸項——聯屬公司間利益」,前者作為銷貨毛利或處分資產利益之減項,後者作為負債;也可以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逆銷則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

由此可見,美國的扣除比例視「正常」交易和非「正常」交易而定,台灣的扣除比例視順銷和逆銷以及是否有控制力而定。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實質重於形式穩健操作。我國的權益法沒有規定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從這一點講,我國的權益法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因為沒有扣除未實現損益,因此根據我國權益法計算出來的投資帳戶和投資收益要大於美國台灣權益法下的投資帳戶和投資收益,因此我國的權益法沒有美國和台灣的權益法穩健。在編制合並報表的情況下,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得到抵消,因此對合並報表而言,權益法是否扣除未實現損益並無實質影響。但在投資企業單獨的報表中,沒有扣除未實現損益而確認的投資收益會歪曲企業業績,從而給了企業利用關聯交易粉飾利潤的機會,最終損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相關人的利益。

四、綜述

復雜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它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簡單權益法既不需要攤銷差額,也不需要扣除未實現損益。

復雜權益法下,與被投資企業現時收入配比的是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簡單權益法與被投資企業現時收入配比的是按所耗資產帳面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不是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復雜權益法強調科學合理,簡單權益法強調簡單可操作。

利用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編制的合並報表相同,但復雜權益法下母公司單獨報表與合並報表更具校核性。

⑶ 何為簡單權益法購買法的權益法和完全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亦稱完全權益法,簡單權益法在理論上是復雜權益法的簡化,既不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不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 個別報表上的重大影響共同控制類型的權益法屬於完全權益法,合並報表中對子公司的合並採取購買法權益法,完全權益法和購買法差別在於後者不考慮之間的內部交易。就是在長投那一章的權益法題目中要用完全權益法,但是在合並那裡,如果把子公司的投資從成本法調到權益法,那裡的題目中就不用消除內部交易,用的是購買法。

⑷ 完全權益法與不完全權益法核算下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有何不同

會計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1、取得時:
成本法:借:長期股權 貸:銀行存款
權益法:借:長期股權(成本) 貸:銀行存款

2、長期股權初始成本與其在被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
成本法:不確認
權益法:如果長期股權初始成本低於其在被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調整初始成本,長期股權初始成本高於其在被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不調整初始成本。
借:長期股權——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上述差額)

3、被單位權益變動時:
成本法:除追加或收回外,長期股權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
權益法:按比例調整長期股權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

4、被單位實現利潤或發生虧損時:
成本法:不作處理
權益法:確認收益(虧損時作相反分錄處理):
借:長期股權(損益調整) 貸:收益

5、被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時:
成本法:作為當期收益處理:借:應收股利貸:收益
權益法:權益法下被單位分派現金股利,分得的現金股利沒有超過已確認的損益調整的,就要沖減「長期股權——損益調整」,超過部分(也就是當損益調整明細科目金額為0時),即沖減「長期股權——成本」。
當年分得的現金股利也是按以上原則處理。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損益調整 或 貸:長期股權——成本

6、收到現金股利時:
成本法: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權益法: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成本法:後按實際成本確認賬面價值,除追加、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或收加外,長期股權的賬面價值一般保持不變。

權益法:最初以初始成本計價,以後根據享有被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⑸ 是不是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時,採用的是完全權益法還是不完全權益法

現在有新的准則,采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
不完全權益法是什麼意思,不懂

⑹ 什麼是完全權益法

簡單的說就是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而且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

⑺ 完全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該如何理解

完全權益法是一種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會計方法,又稱復雜權益法。完全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它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而且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在這種方法下,除了像簡單權益法那樣處理投資方在被投資方稅後利潤中所佔的份額以及從被投資方收到的股利以外,與其最大的不同是還要攤銷購買時投資方投資成本與被投資方凈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便將被投資方按所耗資產賬面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調整為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同時,對企業集團內部交易的未實現損益或推定損益需在母公司賬上加以抵消,調整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賬戶,從而正確計量投資方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
在完全權益法下,控股公司(投資方)個別會計報表上的稅後利潤以及留存利潤分別等於合並財務報表上的稅後利潤和留存利潤。而成本法和簡單權益法下直接編制出的合並財務報表與控股公司(投資方)會計報表之間不存在這種勾稽關系。所以,在母公司按成本法和簡單權益法記錄長期股權投資時,一般應先將其轉換為完全權益法下的記錄,然後再編制合並財務報表。但在三種記賬方法下,編制的合並報表的結果應是一致的。

⑻ 按完全權益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時需要消除哪些集團內部交易

這里的壞賬等屬於是金融資產資產減值損失的,有關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失不應抵消。

⑼ 會計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區別一: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兩頭,權益法是中間。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對「四無」企業,「四無」企業,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公允價值 不能可靠計量。這種情況一般是買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佔20%以下,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開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而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的,則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准則來處理。比如:一個企業在二級市場上買了點股票,當然不能按長期股權投資來處理了。

區別二: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 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成本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宣告或派發股利時

宣告時:

借:應收股利

貨:投資收益

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股利

權益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貨:投資收益

收到分紅時:

借:銀行存款

貨: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被投資單位分紅時,資金從公司流向了股東,即被投資公司的凈資產減少,而權益法的本質是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要反映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享有份額的價值,被投資企業凈資產減少,那企業享有的份額的價值相應地也減少,所以這里又要貸記一筆損益調整。)

合並報表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是以成本法為基礎,因為要納入合並報表范圍的一般都是能夠實施控制的,這種情況下都是成本法。

中級會計學習

閱讀全文

與完全權益法攤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