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期待攤費用如何攤銷是不是每年攤一次還是每月攤一次呢一次又要攤多少呢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計算公式為專:
年攤銷額=長期待攤費用發屬生額/攤銷年限
月攤銷額=年攤銷額/12
因此,長期待攤費用應當以月為單位進行攤銷,攤銷金額以上述公式計算的月攤銷額為准。
❷ 待攤費用當月攤銷嗎
這個不一定來的,從待攤費用定義看是源可以從本期開始攤的:
定義:待攤費用是指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如……等。
但從攤攤費用設置科目的目的,是為遵循權責發生制的目的,也就是說,應該是義務發生了就開始攤,所以應該是以受益期為准,比如你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當月的,那當然從當月開始攤,但如果支付的是從下月開始半年的,那就應該從下月開始攤,即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處理就好。
最後,新會計准則和小企業會計准則均已經取消待攤費用科目,建議實務中可用其他應收款來進行處理。
❸ 待攤費用能不按使用時間攤銷嗎按使用次數攤銷可以嗎
可以的,待攤費用你每個月攤的金額就是要和你們發生費用的多少相關的,各月均發生,且產生的費用差不多,那就平均攤,有較大差別的,像你這樣攤可以的
❹ 是不是新准則下一年內待攤費用直接作為當期費用,就不用每個月攤銷咯
跨期指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
待攤費用在一年內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期在一年以上。
認為答案有問題.
新准則已沒有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考試不會出此類題目.
❺ 長期待攤費用是下月攤銷嗎
一、新准則已將開辦費直接在管理費用中核算。根據新會計准則資產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開辦費不符合資產定義,不再符合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內容,而在管理費用明細下核算,期末進行結轉。
2010年1月
借:管理費用-開辦費 10萬
貸:現金 10萬
二、至於你所說的「5年攤銷」,應當是稅法關於開辦費攤銷的問題,對此,我查了一下,得出結論:目前,新稅法同新會計准則對開辦費的處理應當是一致的: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新稅法)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在我國實施。新稅法不僅統一了內外資均適用的所得稅法、降低了所得稅稅率,而且在資產處理、稅前扣除等與會計核算密切相關的諸多方面有了重大變化與突破。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
而新企業所得稅稅法並沒有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的相關規定,我們只能在扣稅項目和相關規定上推測開辦費的扣除。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明確規定該項攤銷期限不少於三年)
從上述可以看出,長期待攤費用不包括開辦費, 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和第六十九條是對《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的解釋與說明的,從中也沒有看出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的任何錶述。由此可見,新稅法對開辦費的稅前扣除至少在《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企業所得稅法》中不再有限制規定。這點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上也可以得到證實。2008年4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在其網站上,所得稅司副司長繆慧頻在回答網友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問題時,這樣答復:「新稅法不再將開辦費列舉為長期攤費用,與會計准則及會計制度的處理一致,即企業可以從生產經營當期一次性扣除。」但由於新稅法沒有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的任何錶述,也使得原開辦費的處理、開辦費里包括的限額扣除費用如何處理、開辦費如何進行申報扣除方面尚不明確,需要相關稅收法規進行明確。
從上述可以看出,因為新企業會計准則下開辦費一次性進入當期損益,在管理費用中核算,而不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核算。新企業所得稅法沒有明確要求開辦費作為長期待攤費用進行攤銷,但在原開辦費余額的處理及開辦費里包括的限額扣除費用(如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如何處理等方面尚待明確。
❻ 待攤費用從入賬的那個月攤銷可以么
1、單位規定穿1年,不是做為該費用受益期的依據,所以你應該一次性計入費用,不能攤銷。
2、待攤費用,一般都是有明確收益期限的,如保險、養路費等,票據上都是可以看出受益期的。
❼ 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還是下月開始攤銷
一、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的。「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歷來都是體現權責專發生屬制原則最主要的賬戶。財政部於200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原制度」)中規定的「兩費」分別屬於資產類和負債類科目,其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專項列示。「新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刪除了「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科目,並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也相應取消了這兩個項目。
二、當發生待攤費用時,可以通過「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攤費用」科目。期末將其反映在新准則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或者「其他應收款」等項目,例如待攤房租,會計分錄是: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每月進行攤銷:
借:管理費用-房租
貸:預付賬款
❽ 我公司去年做的待攤費用沒有攤銷完一直放在待攤費用科目里,今年還能攤銷嗎請各位幫忙解答一下
沒攤完的今年還可以再攤。
❾ 長期待攤費用能否按月攤銷
不行!
針對這個問題我咨詢過會計師,答案是不行.
因為作賬要按照會計制度及會計法律法規的辦,至於如何繳稅則要按照稅法的辦,這兩者並不矛盾
只需要在年終進行調整就行了.
❿ 我的長期待攤費用這個月攤銷嗎
正式開業之前發生的費用全部可納入「長期待攤費用-籌建費」,從開業當月起分五年分攤,這個是稅法要求的做法。而會計要求的做法為在開業當月全部納入當期管理費用。
開辦費的會計核算是每個新辦企業的主管會計都會遇到的麻煩問題,雖然開辦費的核算並不復雜,但是由於國家對於開辦費的規定比較少,對不少參加工作不久的會計人員來說,開辦費的確是他們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問題。
(一)開辦費會計核算的文件依據
規范開辦費會計核算的文件是比較少的,主要是依據以下兩個文件:
1, 1957年商業部頒布的《關於新成立的公司在開辦期間開辦費用的規定》
2, 1995年財政部頒布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財政財務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財工字〔1995〕223號)
上述兩個文件中,商業部在57年頒布的文件從法律意義上說已經作廢,但是該文件的精神和一些做法在我國會計實踐工作中一直沿用至今。本文主要以95年財政部頒布的這個文件為依據。
(二)企業開辦期的時間范圍
對開辦期的起止時間目前存在不少誤解,最常見的就是認為「開辦期是指從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開業之日,即企業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止。」其主要依據是《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新辦企業所得稅優惠執行口徑的批復》(國稅函〔2003〕1239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國家稅務總局97年頒布《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業務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191號)文件規定「對新辦企業、單位開業之日有多種提法,為便於各地具體執行和掌握,對新辦企業、單位開業之日的執行口徑,統一為納稅人從生產經營之日起開始計算。生產經營之日,是指從納稅人開始從事生產經營的當天算起,包括試營業。」很明顯03年的文件和97年的文件差異很大,97年規定「從生產經營之日起開始計算」開辦期,03年改為「企業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經濟情況差異很大,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來判斷那天才是「生產經營之日」,為了防止企業騙取優惠政策,稅務總局不得不採取使用營業執照這個易於掌握的標准,而且由於這些優惠政策是針對第三產業的企業,相對於工業企業來說,這些第三產業的企業開辦期較短,這樣規定對其影響基本不大。但是如果是工藝復雜的工業企業或者大型商業企業,以營業執照為標准就不合適了。即使一般的工業企業,蓋造廠房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何況還要安裝設備等其他的准備時間,所以以營業執照作為開辦期的截止日期是不妥的。同時稅務總局的上述文件只是對一個優惠政策的界定,不能隨意擴大到開辦費的計算上來。因此,05年8月稅務總局頒布了關於印發《稅收減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29號)對《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新辦企業所得稅優惠執行口徑的批復》(國稅函〔2003〕1239號)文件的規定進行了修證,國稅發[2005]129號規定「規定新辦企業減免稅執行起始時間的生產經營之日是指納稅人取得第一筆收入之日。」
財政部頒布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財政財務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規定「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自簽訂合同之日至企業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為止期間,外資企業自我國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之日起到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為止期間為籌建期。」這個規定基本與05年稅務總局的規定是一致的,但是不同企業需要進行具體的職業判斷。例如一般的商貿企業和服務性行業可以正式開業納客的當天作為開辦期結束,工業企業可以第一次投料試生產作為開辦期的結束。
(三)開辦費的開支范圍
一、開辦費的具體內容
1,籌建人員開支的費用
(1)籌建人員的工資費用:具體包括籌建人員的工資獎金等工資性支出,以及各種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在籌建期間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職工福利費也包括在這個項目里。
(2)差旅費:籌建人員從事籌辦業務發生的市內交通費和外地差旅費。
(3)董事會費:指籌建期間董事會及其成員為執行董事會的職能而開支的費用,包括董事會開會和工作期間董事會成員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差旅費、住宿費、伙食費以及有關的必要開支。
2,企業登記的費用:主要包括工商登記費、驗資費、國地稅稅務登記費、代碼證辦理費、財政登記費、公證費等。
3,籌措資本的費用:主要是指籌資支付的手續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
4,人員培訓費:主要有以下二種情況
(1)選派一些職工在籌建期間外出進修學習的費用。
(2)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勞務費及相關費用費用。
5,企業資產的攤銷、報廢和毀損
6,其他費用
(1)籌建期間發生的辦公費、廣告費、交際應酬費。
(2)印花稅
(3)經投資人確認由企業負擔的進行可行性研究所發生的費用
(4)其他與籌建有關的費用,例如調查費、通訊費以及慶典禮品費等支出。
二、不列入開辦費范圍的支出
1,取得各項資產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購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是支付的運輸費、安裝費、保險費和購建時發生的相關人工費用,這些費用應該資本化,記入資產原值。
2,規定應由投資各方負擔的費用。投資各方負擔的費用主要是指投資者還未最終決定投資,合作的投資者雙方未簽署投資協議(如是准備投資獨資企業的,投資方企業權力機構(一般是董事會)未做出正式投資決定)前發生的研討是否投資所發生的費用。如投資各方為籌建企業進行了調查、商務發生的差旅費、咨詢費、招待費等支出。我國政府還規定,中外合資進行談判時,要求外商洽談業務所發生的招待費用不得列作企業開辦費,由提出邀請的企業負擔。
3,為培訓職工而購建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支出不得列作開辦費。
4,投資方因投入資本自行籌措款項所支付的利息,計入開辦費,應由出資方自行負擔。
5,以外幣現金存入銀行而支付的手續費,該費用應由投資者負擔。
(三)開辦費的會計處理
根據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辦費應記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科目,在企業開始經營後一次性攤銷記入當期的管理費用。
企業進行開辦費核算時應注意在開辦費科目下要設置詳細的三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例如可設置「工資」、「福利費」、「辦公費」、「招待費」等等,同時每月應按明細科目編制開辦費報表以利於企業進行財務管理。
(四)開辦費的稅務處理
和會計處理不一致的是,按稅法規定開辦費應在企業開始經營後按5年攤銷記入管理費用,因此需要每年作納稅調整。例如某企業開辦費是100萬,按企業會計制度在01年一次性記入費用,那麼01年該企業需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20萬=80萬。
另外要注意記入開辦費的工資不需要按計稅工資調整,招待費之類也沒有扣除比例的限制,這一點和企業正常經營期間的所得稅納稅調整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