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無形資產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的差異 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嗎
如果是無形資產攤銷額在會計賬務處理與稅法上的規定不同,則需要確認暫時性差異
如果是企業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的問題,只需要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不需要確認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Deferred Income Tax ):具體細分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於《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法核算所得稅。
即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
(1)無形資產加計扣除遞延所得稅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
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B. 關於無形資產加計扣除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問題,求CPA大佬回答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財稅綜合實務范疇。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內「假容如無形資產100,計稅基礎自然是175」——如果不存在稅會差異,那麼,計稅基礎應當是100,不可能會變成175。
第二、「攤銷的時候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當年攤銷的部分,僅僅就攤銷的部分進行加計扣除,一般不存在時間性問題,當然不可能確認什麼遞延問題。
第三、「我認為加計的75%扣除是永久性差異」——這個,這個,可以這么認為吧。
第四、「這個差異在什麼時候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呢?」——我以為,應當在每一個攤銷會計期間的期末,直接調整所得稅費用即可。
弱弱提示一下:不是什麼無形資產都可以加計扣除75%的。
上述看法,僅供參考。
C. 在所得稅會計裡面,無形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是什麼
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是由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產生的,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企業自創形成的無形資產,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時稅法上允許150%加計扣除,此時雖然產生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2、差異不產生於企業合並,且不影響應納稅所得和所得稅費用,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的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
(3)無形資產加計扣除遞延所得稅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業持有一項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成本為1000萬元,會計期末,其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假設除該事項外,該企業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
會計期末在確認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00萬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萬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
二是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並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D.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所得稅問題
一,無形抄資產加計扣除是稅法單方襲面給的稅收優惠,會計上並不核算這個事項,所以更不會確認遞延所得稅。
二,暫時性差異本質在於「暫時性」也就是說稅法和會計處理暫時存在差異,以後會一致,但是無形資產只是稅法單方面核算,和會計的日常賬務處理,沒有關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E. 產生暫時性差異但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比如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那為什麼還要算暫時性差異有什麼意義呢
產生的暫時性有些雖然不確認遞延所得稅,但是影響本期應繳納的所得稅。
F.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為什麼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
因為是永久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暫時性差異才確認。
G. 為什麼無形資產加計扣除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企業應當以來很可能取得源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但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不屬於企業合並的情況,在交易發生時也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稅,對於這樣的初始確認,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了。
H. 所得稅會計中涉及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時應該如何處理
一,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是稅法單方面給的稅收優惠,會計上並不核算這個事項專,所以更不會屬確認遞延所得稅。
二,暫時性差異本質在於「暫時性」也就是說稅法和會計處理暫時存在差異,以後會一致,但是無形資產只是稅法單方面核算,和會計的日常賬務處理,沒有關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