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並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某個項目要確認為無形資產,首先必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其次還要符合兩項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前提。即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項目,必須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能夠控制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約束其他人獲得這些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或者說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比如: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通過申請依法取得專利權後,在一定期限內便擁有了該專利技術的法定所有權;又比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合約受讓商標權,由於合約的簽訂,使商標使用權受讓方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法定方式或合約方式認定企業所擁有的控制權,則說明相關的項目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比如:某企業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且能認定通過進一步的培訓將會使員工的技術更有長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預期員工將會繼續把他們的技術貢獻給企業。但是,企業通常無法對因擁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以及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所引起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因而不能認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由於類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術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除非這些管理或技術才能的利用以及預期從中獲得的未來經濟利益受到法定權利的保護。再比如:企業可能擁有一定的客戶或市場份額,並且為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信賴付出了努力,從而期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但是,因為缺乏法定權利來保護或缺乏其他方式來控制這種客戶關系或客戶對企業的信賴,企業一般無法對這種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引起的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從而不能認為這些項目(市場份額、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基本條件之一。
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職業判斷時,需要考慮如下相關因素: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等內在因素;是否存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技術或據其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等外界因素影響(此因素最為重要)。總之,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的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最穩健的估計。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又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又比如: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假定其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合同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預期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但由於這些技術人才的知識難以辨認,加之為形成這些知識所發生的確良支出難以計量,從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確認。
Ⅱ 市場份額的內涵
市場份額又稱市場佔有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業非常重視的一個指標。
市場份額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性:數量和質量。
提起市場份額,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市場份額的大小。但事實上,市場份額的大小隻是市場份額在數量方面的特徵,是市場份額在寬廣度方面的體現。市場份額還有另外一個質量方面的特徵,這就是市場份額的質量,它是對市場份額優劣的反映。市場份額數量也就是市場份額的大小。一般有兩類表示方法:一類是用企業銷售占總體市場銷售的百分比表示,另一類是用企業銷售占競爭者銷售的百分比表示。
市場份額質量是指市場份額的含金量,是市場份額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利益總和。這種利益除了現金收入之外,也包括了無形資產增值所形成的收入。衡量市場份額質量的標准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顧客滿意率,一個是顧客忠誠率。顧客滿意率和顧客忠誠率越高,市場份額質量也就越好,反之,市場份額質量就越差。
企業較少關注市場份額質量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很多企業還沒有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現代營銷理念;第二個原因是提高市場份額質量所帶來的收益不確切,企業對提高市場份額質量心存疑慮。
要提高市場份額質量,企業就必須從顧客的滿意率入手做更深入細致的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並且需要較長時間。這種投資由於數量大、要求高、時間長,且投資效果無法准確的測算,顯得風險較大,使得不少企業最終放棄了提高市場份額質量的打算。
Ⅲ 市場佔有率是如何計算的
市場佔有率=本企業產品銷售量/市場上同類產品銷售量×100%。
市場佔有率指某企業某一產品(或品類)的銷售量(或銷售額)在市場同類產品(或品類)中所佔比重。反映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通常市場份額越高,競爭力越強。有三種基本測算方法:
1、總體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額)在整個行業中所佔比重。
2、目標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額)在其目標市場,即其所服務的市場中所佔比重。
3、相對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與市場上最大競爭者銷售量之比,若高於1,表明其為這一市場的領導者。
(3)市場份額是無形資產嗎擴展閱讀:
市場佔有率的增加方法
談到高的市場份額,一般情況下,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高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帶來高額利潤。
公司提供優質高價的產品,同時價格的升高要超過高質量所帶來的額外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不會增加公司的成本,因為公司也因此減少了廢料和售後服務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適合消費者需要的話,他們寧願為此支出超過成本的價格。
提高企業或者商品的無形資產也是提高產品市場份額的一個方法。
Ⅳ 市場份額是什麼意思
市場份額亦稱「市場佔有率」。指某企業某一產品(或品類)的銷售量(或銷售額)在市場同類產品(或品類)中所佔比重。反映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通常市場份額越高,競爭力越強。
市場份額的大小隻是市場份額在數量方面的特徵,是市場份額在寬廣度方面的體現。市場份額還有另外一個質量方面的特徵,這就是市場份額的質量,它是對市場份額優劣的反映。
市場份額數量也就是市場份額的大小。一般有兩類表示方法:一類是用企業銷售占總體市場銷售的百分比表示,另一類是用企業銷售占競爭者銷售的百分比表示。
(4)市場份額是無形資產嗎擴展閱讀:
市場份額的3種基本測算方法:
1、總體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額)在整個行業中所佔比重。
2、目標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額)在其目標市場,即其所服務的市場中所佔比重。
3、相對市場份額,指某企業銷售量與市場上最大競爭者銷售量之比,若高於1,表明其為這一市場的領導者。
Ⅳ 確定無形資產的條件是什麼
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並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無形資產准則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1)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也就是說,某個項目要確認為無形資產,首先必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其次還要符合以上兩項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能夠控制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這雖是企業一般資產所具有的特徵,但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約束其他人獲得這些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或者說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比如,企業自行研製的專利技術通過申請依法取得後,在一定期限內便擁有了該專利技術的法定所有權。又比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合約,允許其在一定期間內使用其擁有的商標權。由於合約的簽訂,使商標使用權受讓方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法定方式或合約方式認定企業所擁有的控制權,則說明相關的項目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比如,某企業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且能認定通過進一步的培訓將會使員工的技術更有長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預期員工將會繼續把他們的技術貢獻給企業。但是,企業通常無法對因擁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以及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所引起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因而不能認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出於類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術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除非這些管理或技術才能的利用以及預期從中獲得未來經濟利益,受到法定權利的保護。再比如,企業可能擁有一定的客戶或市場份額,並且為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信賴付出了努力,從而期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但是,因為缺乏法定權利來保護或缺乏其他方式來控制這種客戶關系或客戶對企業的信賴,所以企業一般無法對這種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產生的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從而不能認為這些項目(市場份額、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這種判斷時,需要考慮相關的因素。比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應關注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是否存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技術或賴以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等。總之,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的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穩健的估計。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資產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形成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假定其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合同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能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
Ⅵ 市場營銷里的相對市場佔有率怎麼計算,還有市場佔有率,謝謝
企業某種商品的相對市場佔有率=企業自身市場佔有率÷市場上三大競爭者所佔市場佔有率
企業某種商品的市場佔有率=(本企業某種商品銷售量/該種商品市場銷售總量)×100%
市場佔有率是分析企業競爭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營銷狀況的綜合經濟指標。市場佔有率高,表明企業營銷狀況好,競爭能力強,在市場上佔有有利地位;反之,則表明企業營銷狀態差,競爭能力弱,在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6)市場份額是無形資產嗎擴展閱讀
市場佔有率增加方法
談到高的市場份額,一般來講,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高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帶來高額利潤。
公司提供優質高價的產品,同時價格的升高要超過高質量所帶來的額外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不會增加公司的成本,因為公司也因此減少了廢料和售後服務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適合消費者需要的話,他們寧願為此支出超過成本的價格。
提高企業/商品的無形資產也是提高產品市場份額的一個方法。
Ⅶ 幾個初級會計學的問題~
解:
1.市場份額為什麼不是無形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第二章第三條,對於無形資產的確認指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而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第四條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五條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時,應當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作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證據支持。 市場份額既不可辨認,與它相關的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可能性小(市場份額會隨著新技術、更新產品的出現而不斷變化),且其最重要的一點是其成本不能可靠地計量。
2.原材料的不理解
生產車間使用機械設備生產產品,雖然潤滑油不是產成品的直接原料,但是其間接輔料(生產產品需要機械設備,而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需要潤滑油),因此可以看成是原材料。
3.企業用於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和經營租賃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為什麼都不算無形資產?
企業出租土地使用權是用來獲得投資收益的,屬於投資性房地產; 而經營性租賃土地使用權其租期短,租金小,承租人租賃的目的不在於獲得租賃資產的所有權,只是為了獲得對其短期內的使用權,因此不予資本化。
4.退休工資計入管理費用問題
按照企業會計制度,退休工資計入管理費用中的勞動保險費,不在職工工資總額中計算,不必交納個人所得稅。且職工退休後所領取的退休金需要到社會保險機構去領取,與企業無任何關系。因此在一般的非上市公司計入管理費用為宜。
Ⅷ 什麼叫市場份額
提高市場份額的方法談到高的市場份額,一般來講,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高的市場份額意味者帶來高額利潤。
1、單位成本隨著市場份額的提高而降低。這是由於市場領導者所經營的工廠較大,享有成本上的規模,另外成本經驗曲線下降較快,所以單位成本下降。
2、公司提供優質高價的產品,同時價格的升高要超過高質量所帶來的額外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不會增加公司的成本,因為公司也因此減少了廢料和售後服務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適合消費者需要的話,他們寧願為此支出超過成本的價格。這種既可增加市場份額又能帶來盈利的策略已經被日本索尼公司所採用。
3、提高企業/商品的無形資產也是提高產品市場份額的一個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兩句話:一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另外一句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兩句話揭示出了無形的奧妙.
何為無形資產,網上查到無形資產要滿足以下三個方面:
(1)不作為物質實體存在並能為企業長期擁有;
(2)作為企業擁有的一種權利,能使企業在較長時期內取得超過同行業一般收 益水平的盈利能力。
(3)必須是企業有償取得的。凡不是有償取得的(或在有償取得之前),都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
個人理解無形資產可以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度,知名度.一個門店的外在形象與內在形象.一個商場整體裝飾,整體陳列等. [編輯本段]市場份額的不足之處公司的市場份額並不一定總與利潤率正相關。有的時候,公司為追求增加市場佔有率的手段反而會得不償失,降低利潤率。例如大規模廣告促銷需要額外支出;減價促銷犧牲了短期利潤卻不一定換來客戶對本品牌的忠誠;從專門經營利潤率高的高檔產品擴展到低檔產品市場,也可能減低總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