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有無形資產投資,注銷時要補繳所得稅嗎
注銷要進行所得稅清算,有清算所得,就要繳納所得稅。
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版完整的納稅期間,繳納權所得稅。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加上債務清償損益等後的余額,為清算所得。
清算所得用公式表示為:
清算所得=全部可辨認資產的可變現價值-各項清算費用-各項負債-累計未分配利潤-公益金-公積金-各項權益性基金-實收資本
全部可辨認資產的可變現價值=存貨的可變現價值+非存貨資產的可變現價值+清算資產的盤盈
各項負債=應付未付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等+拖欠的各項稅金+新增加的債務+尚未償付的各項債務-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歸還的債務
Ⅱ 無形資產轉讓的稅務處理
無形資產轉讓的稅務處理舉例:
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交印花稅外,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則雙方都是購銷雙重身份,印花稅要按兩份合同計稅,無形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交營業稅外,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帳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並視存貨或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帳面凈值後,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在各種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下。企業要納的稅種,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確定何時轉銷無形資產需要進行判斷。我國會計准則規定,當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企業應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情形主要包括: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該無形資產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例:三源株式會社2003年5月20日對外轉讓無形資產,收取價款48萬元,無形資產賬面攤余價值6萬元,不考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解答: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應按照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上述業務應納營業稅2.4萬元(48×5%)。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其所有權,二是轉讓其使用權,兩者的會計處理有所區別。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僅僅是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出讓方仍保留對該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而仍擁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受讓方只能取得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而無權轉讓。在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情況下,由於轉讓企業仍擁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此,不應注銷無形資產的賬面攤余價值。
三源株式會社無形資產轉讓應分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兩種情況,分別做會計處理如下:
1.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無形資產60000應交稅金24000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396000。
2.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其他業務收入480000借:其他業務支出24000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24000。
Ⅲ 無形資產如何做稅務處理
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通過「無形資產」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成本。
無形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外購的無形資產,按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的金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按應予資本化的支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科目。
購買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用固定資產換購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
營業外收入
自行研發出的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
(2)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
(3)處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Ⅳ 企業注銷時固定資產應如何處理
1、固定資產銷售或報廢
一般的情況下,都會對絕大部分的固定資產進行出售或者報廢,更多的是當做二手的出售給需要的公司,以獲得一筆資金。固定的資產如電腦、列印機、生產設備、公車、剩餘原料輔料和產品等。
2、知識產權轉讓或失效
企業注銷後,固定的資產,像是專利商標等就失效了,商家可以低價轉讓出去。
3、債務清算
記得理清和清算一下公司的債務情況,有沒有欠供應商的錢,還有沒有客戶欠錢還沒有支付,有誰,有多少。這些都需要清算一遍。
4、核算最終稅務繳
全部按照合理合法的處理之後,在核算一下,公司還應該再繳納多少所得稅。千萬不要注銷就注銷了,不要忘了最後的繳稅。
5、清算最後余額
把出售、轉讓、債務、繳稅、公司流動資金等一一清算一遍,出去債務稅務後,公司還有多少資金,一共多少,等到最終和最後的准確余額。
6、按股權比例分配到每個股東
最後就是分錢,這個錢主要是股東們的分配。正常來說都是按照所佔公司股權的比例來進行分配,把公司最後的資金全部分回股東個人。
(4)企業注銷時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擴展閱讀:
一、固定資產可以按其經濟用途、使用情況、產權歸屬、實物形態和使用期限進行分類核算。
1.按經濟用途分為生產經營用和非生產經營用兩類
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直接服務於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固定資產,如廠房、機器設備、倉庫、銷售場所、運輸車輛等。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不直接服務於生產經營,而是為了滿足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資產,如職工宿舍、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醫務室、圖書館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
2.按使用情況分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類
使用中固定資產是指企業正在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包括由於季節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暫時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門以備替換使用的機器設備。未使用固定資產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和經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不需用、准備處理的固定資產。
3.按產權歸屬分為自有、接受投資和租入三類
自有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所有權的各種固定資產。租人固定資產是指企業從外部租賃來的固定資產,租人固定資產又可分為經營租賃資產以及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經營租賃資產所有權不屬於承租人,而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在到期後,所有權歸承租人,承租人可以視為自有資產進行管理,要計提折舊。
4.按實物形態分為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電子設備、運輸設備及其他設備五大類
5.按固定資產最短使用期限分為5年、10年、20年
Ⅳ 企業注銷,賬面上的無形資產怎麼處理
企業注銷,賬面上的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
1、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貸:無形資產版
營業外收入權
2、轉讓時:
)取得轉讓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貸: 無形資產
Ⅵ 公司准備注銷時賬上還有存貨,稅務如何處理
一、 一般納稅人在企業注銷時的存貨處理方法
一般納稅人企業申請注銷稅務登記時,如果企業銷項稅金大於進項稅金,並且按注銷企業的有關政策規定交納增值稅後,企業還有存貨余額的,其存貨余額部分應按存貨的適用稅率計算補交已抵扣的稅款,因為存貨在當初購進時其進項稅金已作了抵扣,減少了當期應交稅費,既然現存貨已經退出了企業的經營活動,所以要對先期已抵扣的進項稅進行調整。這不僅符合增值稅的立法原則,而且也能避免稅收流失,同時也可防止企業利用高存貨增大抵扣稅金偷逃稅款。
企業依法注銷同時取消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說明企業將不再存續,此時清算應注意,企業對所有的資產包括存貨是如何處理的,如果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則應視同銷售;如果無償贈送他人,則應視同銷售;如果已沒有使用價值而廢棄或盤虧,應作非正常損失,作進項稅額轉出,補繳稅金。
二、小規模納稅人在企業注銷時的存貨處理方法
由於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在政策上的特殊性,因此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購進貨物無論是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支付的增值稅額均不得進入進項稅額,不得由銷項稅額抵扣,而應計入購貨成本。因此,經核實其存貨屬正常范圍的(即平時稅負正常,存貨帳實相符,無虛假),不應作進項稅轉出或計提銷項稅等征稅處理。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注銷時,其存貨不作納稅調整。
三、一般納稅人劃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時的存貨處理方法
按稅收政策規定,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的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一般納稅人以及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一般納稅人應劃轉為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進行管理。取消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其存貨性質未發生變化,作進項稅額轉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如果在劃轉時,企業銷項稅大於進項稅,且企業有存貨余額的,應先按存貨購進原價進行價稅分離,分離出的增值稅額應計入原一般納稅人的銷項稅金中去,再按原存貨的購進價稅合計金額計入劃轉後的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存貨賬簿中。
四、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時的存貨處理方法
按稅收政策規定,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達到180萬元以上的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小規模納稅人和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達到100萬元以上的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小規模納稅人,應劃轉為一般納稅人企業進行管理。在劃轉時,如果小規模納稅人有存貨余額的,由於小規模納稅人不具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權,而劃轉後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因此原小規模納稅人可依存貨購進價稅合計金額到稅務機關服務窗口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按政策規定完稅,新劃轉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可將取得的稅務機關開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款進行抵扣。
五、企業注銷後再銷售存貨的處理方法
一般納稅人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注銷稅務登記後,企業已不能再進行經營活動了,如果企業存貨沒有處理完畢,過一段時間後還有存貨需要銷售時,應持購貨單位的結算證明和雙方的購銷協議,到稅務機關開立普通發票,並按稅收政策規定按徵收率交納稅款。
Ⅶ 公司注銷時的帳務處理
如下:
一般納稅人公司注銷的稅務處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存在關、停、並、轉等一系列原因,被中止或注銷的情況時有發生。下面就不同情況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中止或注銷時的稅務處理方法作一介紹。 一、一般納稅人發生倒閉、破產、解散、停業,應依法中止納稅義務的,應當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之前,持有關證件向原稅務登記機關申報辦理注銷稅務登記。 二、一般納稅人倒閉、破產、解散、停業前,賬面銷項稅額大於進項稅額,並且有存貨余額的,其進項稅額均已作了抵扣,減少了當期應交稅金,因此,其存貨余額部分應一律補繳已抵扣稅款。 三、一般納稅人倒閉、破產、解散、停業後,應交稅金賬面余額為進項稅余額的,若經清稅後企業賬面余額仍然存在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的情況,對其差額部分稅務機關一律不再辦理退稅。 四、一般納稅人因違反稅收政策有關規定,被稅務機關暫時取消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在稅務機關限定的整改期內,其取得的增值稅發票進項稅不得進行抵扣。經稅務機關檢查整改合格後恢復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其在整改期內取得的增值稅發票進項稅額仍不得抵扣。 五、一般納稅人有合並、分立情形的,應當向稅務機關報告,並依法繳清稅款。 納稅人合並時未繳清稅款的,應當由合並後的納稅人繼續履行未履行的納稅義務;納稅人分立時未繳清稅款的,分立後的納稅人對未履行的納稅義務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Ⅷ 公司注銷時做哪些賬務處理
一、企業注消前,應該先成立清算組進入清算。
企業清算賬務處理的步驟為:編制解散的資產負債表;核算清算費用;核算變賣財產物資的損益;核算及收回賬面債權,清償債務及損益;核算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核算剩餘財產及其分配;編制清算損益表,清算結束的資產負債表。
二、帳務處理
1. 於終止經營日編制資產負債表,這和正常經營日的資產負債表編制相同。
2.清算費用:清算組成員的各類報酬及財產變賣,債權債務處理過程發生的一切費用。
(1)支付清算費用
借:清算費用
貸:銀行存款、應收票據等相關科目
(2)結轉清算費用
借:清算損益
貸:清算費用
3.核算變賣資產及其損益的賬務處理
(1)經清查,原材料盤盈時
借:原材料
貸:清算損益
(2)將各類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預提費用全部攤銷
借:清算損益
貸:無形資產、遞延資產、預提費用等
(3)固定資產拍賣得收入
借:銀行存款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貸:清算損益
(4)將上述清算凈損益轉入未分配利潤賬戶
借:清算損益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核算收回債權,清償債務及損益的賬務處理
(1)經認真查核,應收賬款確系無法收回。
借:清算損益
貸:應收賬款
(2)經認真查核,應付賬款確系無法清償。
借:應付賬款
貸:清算損益
(3)將上述清算凈損益轉入未分配利潤賬戶。
借:清算損益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核算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帳務處理
(1)用盈餘公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借:盈餘公積--一般盈餘公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繳納清算年度所得稅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核算剩餘財產及其分配的帳務處理。將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實收股本的份額,在各個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
借: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現金、銀行存款
6.編制清算損益表、清算資本的資產負債表
三、會計人員把會計資料移交給法人。
其他如到稅務局注銷稅務登記證正、副本的工作,以及報工商注銷備案-登報聲明-工商注銷這些程序性的工作可由法人或者其他清算組成員完成。
Ⅸ 企業注銷稅務清算,未攤銷完的無形資產賬面和企業所得稅怎麼處理
企業最後注銷時賬面只能有貨幣資金和所有者權益類了,無形資產應處置,或者說沒有處置的價值,直接將賬面價值就沖減所有者權益了
Ⅹ 公司注銷前稅務要怎麼處理
在企業注銷稅務期間,主要有以下涉稅事項:
1、流轉稅
清算期間,企業往往會有存貨、固定資產等交易行為,包括直接銷售或轉讓、資產分配兩種。對於資產的直接銷售和轉讓行為,企業在清算期間要將其視為正常的貨物銷售行為,要按照和所得稅的納稅要求來及時繳納稅金,對於企業的不動產,納稅應該由購買方承擔,該項稅額可以進行適當的轉移。資產分配,即注銷企業資產直接分配個股東或投資者,納稅人資產進行分配的,都應當按照視同銷售進行稅務處理。
2、所得稅
所得稅是企業開展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時必須要繳納的稅種之一,是企業在清算期間結束經營業務之後,對企業自身的剩餘財產和債務分配進行清算,並對自己的經濟行為進行所得清算、分配企業的股息;根據,企業清算期間所得稅處理主要包括:可向股東分配的剩餘財產、應付股息;確認債權、清償債務所得或損失;處理預提、待攤費用;彌補虧損,確認清算所得;全部資產按變現價值或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及損失等。其中,清算所得的計算為資產處置損益減去清算費用、稅金及附加、債務清償損益、往期虧損及其他所得或支出,即為清算所得。
3、其他稅類
其他稅類主要包括清算中房屋租賃稅、印花稅、各種欠稅和罰款等。這類稅種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在清算期間要重視其他類稅種對企業清算工作的影響。
(1)房屋租賃稅
一般來說,房屋租賃稅是公司注冊地址的房東向接到每月繳納的,因此在注銷公司的時候要跟房東確定其是否有按時繳納房屋租賃稅,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到地稅補交(從租賃起到終止)按照租金的12%繳納。
(2)印花稅
根據相關,公司注銷了,即使注冊資本沒有到位也要補交印花稅。在印花稅稅目中,營業賬簿屬於賬務賬簿,是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設置的,反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賬冊。
(3)各種欠稅和罰款
欠稅和罰款沒有繳清的話是不能直接注銷的。根據《公司法》的,公司注銷清算組應主動對企業申報的欠稅情況進行全面清查,核實欠稅是否屬實,對企業欠稅在清償過程中優先清償,避免稅收流失。《企業所得稅法》,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的,應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企業在注銷前,清算所得並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