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形資產怎麼評估
無形資產評估的方法
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直接關繫到評估結果,我國無形資產評估實踐中,往往由於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造成較大的誤差,要深入研究各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綜合我國評估工作的具體實踐加以創新。現行的無形資產計算方法主要有市價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
1、市場價值法。該法根據市場交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適用於專利、商標和版權等,一般是根據交易雙方達成的協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上述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大多數無形資產並不具有市場價格,有些無形資產是獨一無二的,難以確定交易價格,其次,無形資產一般都是與其他資產一起交易,很難單獨分離其價值。
2、收益法。此法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無形資產價值。諸如商譽、特許代理等。此法關鍵是如何確定適當的折現率或資本化率。這種方法同樣存在難以分離某種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問題。此外,當某種技術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時,其無形資產可能不存在經濟收益,因此不能應用此法進行計算。
3、成本法。該法是計算替代或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的成本。適用於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計算,也可估算因無形資產使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減少或價格降低,浪費減少和更有效利用設備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評估出這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由於受某種無形資產能否獲得替代技術或開發替代技術的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很難確定,使得此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⑵ 無形資產評估中需關注哪幾個問題
一、關於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中成本法的運用
《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的有關情況進行選擇。」按照已有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與實踐,運用成本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應當具備可以利用的相關歷史資料,尤其是會計核算資料。因此,這就涉及到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會計核算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這項規定,使企業自創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會計核算中僅包括注冊費和律師費這兩項費用。這兩項費用與無形資產本身的研製與開發費用相比,所佔比例很小。這項准則的實施,必然導致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大大降低,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不具有相關性。如果要對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被評估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等資料進行搜集,這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是十分困難或極不準確的。這樣,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採用成本法就比較困難了。
解決問題的思路: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資產評估准則體系。根據其他國家或我國其他相關行業(如注冊會計師行業)制定的准則體系來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至少應包括三個層次:即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執業規范指南。基本准則是資產評估准則的總綱,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執業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制定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和執業規范指南的基本依據;具體准則是依據基本准則制定的,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和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具體規范;執業規范指南是依據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制定的,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具體准則提供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目前已頒布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屬於具體准則,因此,在適當時候,還需要出台與之配套的執業規范指南。
二、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
二、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在該項規定中,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主要採用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個別情況下(首次發行股票)是以賬面價值確定。該項規定並沒有要求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價值。
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修訂後的《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1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又規定:「以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驗證其產權歸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按現行的企業登記注冊的有關規定,組建企業時需要由有資格的驗資機構對投資人的投入資本進行驗證。在上述驗資規定中,明確說明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有兩種方式:由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或由出資者共同商定並確認。由此可見,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方法,不同的法規,有不同的規定。此是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是,驗資規定中的確定無形資產價值的兩種方式(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會造成這樣一種後果,即:作為出資人,通常希望通過自行商定的方式確認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既能滿足出資人在無形資產價值確定方面的要求,又能節省評估費用;作為驗資機構,則總是希望有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這樣,驗資依據充分,可以降低驗資風險。因而,從驗資機構的角度出發,往往就需要投資人提供資產評估報告書。這樣,就涉及到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可以想像,由於出資人和驗資機構有各自的想法,因此,在具體的驗資實踐中,會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驗資的相關規定方面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性說明。在我國,凡是企業接受投資並涉及到股本變化的,都要委託中介機構先進行驗資,然後履行相應的工商注冊登記或變更登記等程序。因此,只要在驗資這個環節對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方式做出相應的規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只要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一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中的「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刪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就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為資產評估包攬市場,其實不是這樣。因為從目前會計准則制定的總的出發點來看,是遵循謹慎性原則,防止通過無形資產投資虛增企業資產的行為發生。如果由各出資者自行商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那麼,就很難控制這種行為。此外,「各出資者商定」這個規定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驗資是一項非常具體的工作。驗資規則也應非常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各出資者商定」是什麼概念?是指各出資人共同簽訂的協議書呢?還是需要公證機關對該協議書進行公證呢?還是需要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核鑒證呢?在驗資規則中沒有說明。關於這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實際的驗資工作中,已經使當事人感到疑惑。鑒於此,在驗資規定中刪去「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影響,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影響,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難度更大的原因在於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主觀判斷分析的因素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在無形資產的評估准則中特別提出了「不得求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評估人員是否會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有意或無意地去進行「求證」呢?
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同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企業驗資工作的通知》中第九條規定:「企業向企業登記主管機關提交驗資報告時,可不再提交銀行出具的出資證明、實物轉讓清單、專利證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商標注冊證、土地使用權證明、資產評估報告及評估結果確認書或者股東、發起人認可證明等其他非貨幣出資的證明文件。但登記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上述內容中,規定了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需要履行的驗資手續中,原來登記主管機關要求企業必須提交的有關資料,現在不再要求必須提供了。這使企業向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資料大為減少。由於涉及工商登記注冊和驗資的資產都是與投資行為有關的,而從上述規定來看,當事人又沒有被要求必須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因此,在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時,當事人似乎沒有必要委託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但規定中又有「登記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這句話,這又留下了一個疑問。什麼叫有「必要」?沒有一個標准。這里就涉及到如果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出資人到底需不需要對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的問題。由於無形資產的價值的不可確定性遠遠大於實物資產,因此,為防止注冊資本的虛化,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完全有可能要求企業提交無形資產的評估報告。企業為防止這個「必要」的發生,往往也需要事先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以備急需。同時,驗資的中介機構出於自身規避風險的考慮,往往也要求出資人提供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以此看來,對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似乎又成為必要。但是,按照上述《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依據」或「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依據」(首次發行股票的公司),因此,關於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會出現以下兩種可能。
⑶ 無形資產評估的意義主要有哪些
企業的有形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而越來越顯得重要的無形資產更能為企內業帶來持久且更可容觀的經濟流入,對無形資產進行研究,研究其確認、計量報告的方法,可以使會計信息的披露更為可靠,並且能給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相關的信息,引導決策。比如知識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目前無法進行確認計量的,因此,需要對無形資產進行研究。
⑷ 評估無形資產增值以後需要叫什麼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評估增值有關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財稅[1997]77號
1997-06-23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制度,根據各地反映的情況,現將企業資產評估增值有關所得稅的處理問題明確如下:
一、納稅人按照國務院的統一規定,進行清產核資時發生的固定資產評估凈增值,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二、納稅人以非現金的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發生的資產評估凈增值,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但在中途或到期轉讓、收回該項資產時,應將轉讓或收回該項投資所取得的收入與該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投出時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納稅人在產權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產權轉讓凈收益或凈損失,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國有資產產權轉讓凈收益凡按國家有關規定全額上交財政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四、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發生的資產評估增值,應相應調整賬戶,所發生的固定資產評估增值可以計提折舊,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五、納稅人接受捐贈的實物資產,不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出售該資產或進行清算時,若出售或清算價格低於接受捐贈時的實物價格,應以接受捐贈時的實物價格計入應納稅所得或清算所得;若出售或清算價格高於接受捐贈時的實物價格,應以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余額計入應納稅所得或清算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⑸ 無形資產評估的幾個問題
首先,必須搞清楚企業中哪一些是無形資產。有的無形資產較容易識別,例如專利、商標、計算機軟體等;有的就較難識別,例如企業自身開發的一些專有技術,由於多項技術可同時在多個產品中使用,一些企業往往難以搞清哪一些是無形資產,有人甚至將企業的產品也當成是無形資產來委託評估。一些關系類無形資產就更難識別。當然,既然是資產就必須能在未來為企業產生收益,如果不能為企業產生收益也就不是資產。
其次,必須明確無形資產的權屬關系。由於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且一項資產可以同時由多個主體使用,所以其產權關系比有形資產要復雜。以專利為例,就有所有權和使用權之分,使用權又有獨家使用權、排他使用權、普通使用權等,而不同的權利其評估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必須搞清楚委託評估的無形資產的范圍和權屬關系,並且提供相應的法律文件。
第三,必須有明確的無形資產評估目的。是將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入股、質押或是企業轉制、聯合等需要。每個資產評估報告只能有一個評估目的。
第四,做好無形資產未來收益期內的收益預測。未來收益預測的客觀和真實性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正確性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為了做好未來收益的預測,首先要確定好收益期,可以根據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例如專利、商標)、簽協期限或預期的經濟受益期限來確定。在受益期內各年收益的預測,可以根據企業以前年份的收益情況,類似無形資產在本企業或其他企業的收益情況。
第五,其他。例如:在為企業保密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無形資產的詳細情況和資料;提供企業的情況介紹;提供委託無形資產評估需要的相關法律文件,如:委託評估的委託函、委託方的承諾函、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入股等經濟行為的合同、協議或意向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