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煤礦礦井儲量、三量里的損失量具體的計算方法謝謝!
你看看最新的煤礦地質規范 上面就有3種算儲量的方法 三角形法是最常用的 還有幾種 基本上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來的
② 儲量中攤銷具體含義,說的通熟易懂點
礦井所有采不出來的煤都要算在煤柱損失里,攤銷是為了這部分損失能有序的在礦井各種損失中體現。對平衡礦井回採率有幫助。
③ 煤礦三量及損失量管理台賬和三量及損失量圖
1、煤礦三量是指:開拓煤量,准備煤量,回採煤量,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量。三量平衡對於正常生產有現實的意義。
為了及時掌握和檢查各礦井的採掘關系,按開采准備程度,將可采儲量中已經進行開拓准備的那部分儲量分為開拓煤量、准備煤量和回採煤量,即所謂三量。
開拓煤量,是井田范圍內已掘進開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儲量。
准備煤量,是指采區上山及車場等准備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儲量。
回採煤量,是准備煤量范圍內,已有回採巷道及開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儲量。
對於大中型井工煤礦,開拓、准備、回採煤量分布不低於3年、1年、4個月;而針對於小型煤礦,則為不少於2年、8個月、3個月。
2、以採掘工程平面圖或者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為底圖,繪制三量的分布范圍、煤炭損失的分布范圍。分煤層繪制損失量圖。
也可以以台賬繪製成表格形式,把煤損進行反映。
3、損失量台賬按照永久煤柱台賬、地質及水文地質煤柱台賬、護巷煤柱台賬、三下壓煤量台賬分類。
4、煤炭損失分類。按照損失形態分類分為落煤、面積、厚度損失。按照引起煤炭損失的原因分為開采損失、非開采損失。按照計算范圍分為全礦損失、采區損失、工作面損失。
④ 煤礦損失量包括什麼損失量的定義
損失量是指在資源儲量中,由於地質條件或目前開采水平、設計或生產管理等原因,開采時丟在地下不能利用的那部分資源儲量。
損失量包括設計損失和實際損失。
⑤ 地質礦量,實際采出兩,損失量的關系
先說下,我之前都沒有看過相關的東東,現在也懶得搜相關的,純粹是根據你上述的資料的個人理解。 開採回採率是第n次的數據,開采率是n次總的結果,回採率是第n+1次的數據,其實都不大有關系。我的想法如下: 先設置個情景,就是在一棵樹採摘果子。理想情況下,我們知道了一棵果樹一年的總產量a,總之,就類似於知道礦產儲量。開採回採率x、開采率y、回採率z。 我們假設這一年小主人開始工作,專門負責這棵樹。開採回採率x1就是他採的果子總數除以a。然後,開采率y1也是在這棵樹上摘的果子的總數除以a。這樣我們發現x1=y1(當且僅當是第一次采才有此關系,其餘的xy無關)。當然,因為是第一次親身實踐,自己嘴饞吃了一些,技術問題有些果子根本就沒發現沒摘到,還不小心弄壞了一些,這等等都不能算在他採的果子裡面,所以x1可能只是70%。 好了,小主人摘完了,任務告一段落。後來主人發現樹上還有果子,以免浪費就自己動手再摘一遍,這次的采量除以a就是回採率z。可以想像,由於經驗豐富的原因,主人把剩下的都摘完了,一顆不剩,所以x2就是100%。所以x可以看出技術水平的高低。 然後,我們把父子兩人採的加起來除以a,就有了新的y2,顯然y2>y1。開采率是個遞增的量,但由於損失不可逆,每一次開采率的極限值會越來越小。 補充:我覺得,是寫文的錯了(把開採回採率簡寫成回採率)。不是很明顯的強調某廠的技術強嗎?
⑥ 礦井儲量攤銷如何算
礦井儲量攤銷分為采區和全礦井兩部分。采區煤柱你可以隨綜采工作面進尺攤銷,也可以在工作面初采或末采月一次攤銷。全礦井煤柱攤銷你也可以隨綜采工作面進尺攤銷或者每半年又或者每年年底一次性攤銷。
⑦ 設計損失量和采礦損失量具體的內容包括什麼
設計損失量應包括露天開采設計不能回收的掛幫礦量,地下開采設計的工業場地、井筒及永久建、構築物等需留設的永久性保護礦柱的礦量,以及因法律、社會、環境保護等因素影響不得開採的礦量;采礦損失量是回採過程中造成的損失,如主要巷道(非井筒)、礦房中的頂柱、底柱、間柱、因為技術原因不能回採的部分(如邊角礦、或沒有回採價值的礦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