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消化歷史遺留無形資產攤銷金額是啥意思 本期無形資產有核銷。
:也是一溜一溜,無應資產攤銷呃呃,是啥意思?這個意思是說的,要不他留下的遺專產要去談小趣,屬談小金額啥意思?是不是留下的遺產?無人無人去分這一塊的,要不就是鬼老公公,要不貴了,國家如果留的是遺產的,劃歸國家都是貴重的東西
『貳』 關於處置無形資產中營業外收入計算的問題!
營業外收入來 為什麼是50500?
借方源合計:其他應收款 190000+累計攤銷50000=240000
貸方合計(除了營業外收入)=無形資產180000+應交營業稅9500=189500
借方貸方差額=240000-189500=50500 (計入營業外收入)
這樣借方就等於貸方了。也就說這50500是你的利得。
問題補充:為什麼將50000元的累積攤銷算作營業外收入?
不是這個意思。累計攤銷科目是無形資產的備抵科目,即沖減無形資產原值,計提時計入貸方
借:管理費用 等
貸:累計攤銷
處置無形資產時,應將已經攤銷的無形資產也核銷,所以借記,與計提時貸記沖抵。
『叄』 未實際使用的無形資產可以攤銷並在稅前扣除嗎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版 無形資產應當採取直權線法攤銷。受讓或投資的無形資產,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與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則攤銷;法律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的受益年限攤銷;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於10年」,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0]84號2000-05-16)第二十二條「 納稅人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用可以扣除」,第二十九條「 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之規定,你公司購置取得的土地屬於企業的無形資產,並可以在其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及在稅前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並不以是否使用為前提。
『肆』 無形資產能否按評估價入賬
現在再以評估入賬是否重復入賬?
如果在技術轉讓時已經將該項無形資產的全部專金額核銷了,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無形資產),再次入賬沒有重復;如果沒有全部核銷,沒有核銷的部分就重復入賬了。
評估入賬可行嗎?
如果是同一項無形資產,則不可按評估值入賬,除非該資產轉讓後又有所變化(增加或減少了新的內容),即有新的增值或減值。
因為該項資產是企業自行研發的,雖然經過了轉讓,但研發的會計記錄仍然存在(本企業賬上),所以不能重新按評估值入賬。這樣規定的目的是出於謹慎性會計原則,防止企業利用倒進倒出虛增資產。
如果該項資產轉讓後增加了新的內容,即改變了原專利技術的備案,是可以按評估值入賬的。
『伍』 關於無形資產的幾個問題...分析解釋一下。。。
1.自創商標經過登記注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因為它有排他性,而沒有登記注內冊,則意味著別人可以隨便使用。容所以第一句實際從提法上講就是錯誤的。完整的表述應該是「企業自創而沒有登記注冊的商標不能列為無形資產」。
2.第二題的表述依然是錯誤的,無形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仍然需要計入無形資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
同樣,你對後續支出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這里的後續支出並不是指攤銷,而是指除攤銷以外因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其他費用。
3.我同樣可以問放入預付賬款有什麼不可以啊,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和租入資產改良支出區分開。
4.第四項表述還是有問題,不嚴謹。沒有說明「用自創專利技術開發新產品」是不是無形資產開發過程一個環節,如果是當然就入初始成本,不是當然不行。
5.非專利技術要看是否經過研發了,如果是自行研發,按照可以資本化的部分入賬唄,如果購買的當然按購買價值入賬。當然研發那塊還是挺模糊的,五個確認確認標准也很抽象,我覺得只要你的支出可以往這5個條件上靠,那就可以確認,其實,說是五個條件,還應該以第一個和第五個為主吧,畢竟比較直觀,其他的太虛。
『陸』 關於無形資產處置的問題
你好,
我來解析你的疑問吧!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對本題的理解出現問題的症結在於:你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的理解只是在表面了,沒有理解其實質,從而導致了你的計算中對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運用出現了錯誤,這個錯誤可是致命的。所以你的必須搞清楚什麼是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提醒:你要注意:賬面價值、賬面余額、賬面凈值這三個即有聯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原價(即成本或賬面余額)-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同理: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也是這樣的原理: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即成本或賬面余額)-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所以你的問題一,解析如下: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600000-220000-0=380000元
所以就有:
無形資產的處置損益=取得售價-賬面價值-相關稅費=500000-380000-25000=95000元
你的第二個問題,無形資產科目與累計攤銷科目是兩個不同的科目設置,但是二者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兩個科目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資產類的,但是累計折舊卻是無形資產的備抵性的科目,無形資產的推銷不是直接在本科目內進行的,而是通過「累計攤銷」科目進行的,是一一對應的。無形資產一經入賬,其賬戶的余額就是不再變動了,所以其餘額一直是始初成本的,直到將其處置、報廢、非貨幣性交換、債務重組和對外投資等,終止確認為止。這一點上的核算與固定資產是相同的。(只不過固定資產用到的是「累計折舊」),所以對無形資產每期計提的攤銷時,都是通過「累計攤銷」的貸方進行的,即:
借:管理費用等相關科目
貸:累計攤銷
所以就會在「累計攤銷」科目中出現貨方的余額的,當該項無形資產處置、報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或對外投資等,對該項無形資產終止確認時,就得將其計提的「累計攤銷」一並結轉,結轉則就得通過借方轉出的,使其「累計攤銷」科目歸零。所以就是你所看到的借方計入,就是上述原由!
你的第三個問題,你能理解的那個分錄是錯誤的,是不存在的。只有一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分錄,那就是在對以前的錯誤會計計量或計錄進行差錯更正時,可能會出現,其他正常的經營活動中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分錄的。
原因:累計折舊和累計推銷的業務實質,就是一項非現金流量的費用,所以其不會涉及到現金及貨幣性資金的變動的。累計折舊可能會對應的科目有: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這些都是非貨幣性的科目。
但願我的回答,能解你不解之惑。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柒』 關於無形資產的問題
在舊准則下,蓋了房子的土地合並在固定資產中核算。在新准則下,自用版的土地使用權在無行資產中核權算。其實無論在固定資產還是無行資產中核算,本沒有本質區別,無非是報表列示的不同而已。
至於題目中的解釋,重點不在於是否單獨列示,而是在於壽命是否有限。如例題所說,土地使用權使用年限50年,因此需在50年內攤銷。如果該土地使用權為國家劃撥地,沒有使用年限,則不能攤銷了,只能每年做減值測試,當然顯示中劃撥地成本通常遠遠低於市場價值,不會真的有減值出現。
『捌』 無形資產處置和報廢的會計處理是怎樣的呢
1、無形資產出租:企業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形成的租金收入記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發生的相關費用,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應交的營業稅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無形資產出售: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無形資產報廢: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例如,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所替代,則應將其報廢並予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例如,某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所替代或超過法律保護期,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則不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應將其報廢並予以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
轉銷時,應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額,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無形資產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
1、無形資產出租
取得價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攤銷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2、無形資產出售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該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成本減去累計攤銷和已計提的減值准備)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和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資產處置損益)
借: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資產處置損益(或借記)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