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形資產的特點 有「取得的有償性」嗎
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特徵包括:1、不具有實物形態;2、具有可辨認性;3、屬於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貳』 土地使用權計入存貨和計入無形資產有什麼區別
土地使用權作為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必須經過評估,評估需要如下文件:
1、提供專土地使用權證,房地產證,土地平面位置圖,與無形資產出資有關的轉讓合同,交接證明等。
2、填寫無形資產出資驗證清單。要求填寫的名稱,有效狀況,作價等內容符合合同,協議,章程,由企業簽名或驗收簽章,獲得各投資者認同,並在清單上簽名。
3、無形資產應辦理過戶手續(知識產權辦理產權轉讓登記手續;非專利技術簽定技術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辦理變更土地登記手續)但在驗資時尚未辦妥的,填寫出資財產移交表,由擬設立企業及其出資者簽署,並承諾在規定期限內辦妥有關財產權轉移手續;
交付方式,交付地點合同,協議,章程中有規定的,應與合同,協議,章程相符:「接收方簽章」欄,由全體股東簽字蓋章。
4、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目的,評估范圍與對象,評估基準日,評估假設等有關限定條件滿足驗資要求的評估報告和出資各方對評估資產價值的確認文件。
5、一般無形資產出資最高可達企業注冊資本的70%。
6、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提供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
(2)無形資產有償移交擴展閱讀:
變更程序:
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是指出讓人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出讓年限尚未屆滿的情況下,終止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而收回土地使用權。
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前提條件是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並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經原審批機關批准。
(1)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為公共利益需要是指國家為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衛生等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可以將土地使用權收回。
(2)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新的城市規劃的實施,需要對舊城區進行大規模的改造,需要重新調整和安排城市各個區域的土地的使用,為配合舊城區改建,國家要調整使用土地,收回或重新安排一些單位和居民正在使用的土地。
(3)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4)因單位撤消、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的。
(5)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使用權
『叄』 電網行業中桿塔佔地需要移交無形資產嗎
無形資產,抄指企業為生襲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無形資產可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所以土地是無形資產!
『肆』 無形資產權屬確認的規定有哪些
通過核實產權證明,向經辦人詢問資產的來源、賬面值的形
成,並結合實地察看相結合了解資產的使用狀況。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榮譽等。
無形資產是一種特殊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在市場上可以進行有償轉讓,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利潤。因此對無形資產採取保護措施,制訂積蓄方案,是防止其流失的重要手段。
一、 保護措施
第一是法律保護。無形資產具有受法律保護的特點。在西方發達的國家,法律對知識產權的特殊保護已有100多年歷史。各國早有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等。此外,各國法律還在刑法、民法、合同法、稅法、金融法等有關方面予以特別規定。正是有了法律的特殊保護,這些國家的高科技產業才有了高速的發展。在我國,要營造保護無形資產的法律環境,政府部門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有效執法,既要進行輿論宣傳,又要組織普法學習。這樣,才能使企業提高認識,逐步樹立保護無形資產的法律意識,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制度。我國已建立一套科學的適合中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無形資產評估指標體系和法規准則,當前現實條件下,企業應盡快培養自己的無形資產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無形資產全面評估,使之量化,並且登記入賬。
第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一是來自職代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內部監督;二是來自消費者和社會中介組織的社會監督;三是國家法律、法規的監督。採取政府監督、內部監督和社會中介組織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說來就是國家監察部門應成立企業經濟監察機關和國有資產保全機關,建立國有資產流失舉報制度,定期組織經濟監察。企業內部應建立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國有資產流失個人責任制。資產評估機構、審計事務所等中介組織應規范操作、實事求是地評估、核定、清算。
二、 積蓄措施
企業應針對本企業生產與經營的特點,採取有效的、切實可行的無形資產積蓄方式,才能真正充分地利用無形資產。根據我國國情,目前,應採取以下方式:
第一, 提高企業家素質,建立一支成熟的企業家隊伍。通過企業家自身學習,政府和社會幫助培訓,提高企業家自身的素質,達到自省、自律、自控。通過考核實績,重點考核資產保值增值,採取獎懲、升降等方法建立和完善企業家激勵和約束機制。
第二, 實施名牌戰略。名牌是經濟效益之本,具有極高的無形資產價值。企業要走向市場,與國內外強者競爭,迫切需要實施名牌戰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只有名牌才是一種最可靠的、最恆久的資產。
第三,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高新技術是未來知識經濟的第一支柱產業。目前,我國法律已逐步放開無形資產投資比例。無形資產投資入股的比例,已突破我國原公司法20%的上限。
第四, 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當前,企業一方面要及時、及早地進行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另一方面,對侵權得為要毫不留情,積極配合司法機關查處、打擊、並且索賠。此外,企業要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建設,要有專門的機構、專職人員,而且應該是一批懂法律、懂技術、懂經濟,會分析研究和開拓創新的人才。
『伍』 轉讓無形資產包括幾種形式
包括兩復種方式,一是轉讓無形資制產的使用權(也稱之為有限產權,就是說在一定期限內承租方可以擁有有限的產權,就是使用,很明顯的就是土地使用權),二是轉讓其所有權。我們平常理解的轉讓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其實就是出租無形資產,而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銷售,另外還有抵償債務、換入非貨幣性資產,其實質也是銷售。
『陸』 無形資產須有償取得。 是什麼意思
就是要得到這個無形資產,需要付出報酬呀。可以是錢,也可以的勞務付出,還可以是使其享用權益。方法多種多樣。
『柒』 無形資產是有償取得的,但請問為什麼接受捐贈的能入帳
1、"無形資產是有償取得復的",此命題不成立!
2、無制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
(1)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3、結論:是否無償受贈,不是決定無形資產能否入帳的條件!!!
『捌』 無形資產轉移和無形資產轉讓有什麼區別
關鍵在於轉移和轉讓的區別。
資產轉移是指資產在公司內部、控股子公司范內圍內發生的因調撥、容調劑、投資、買賣而發生的產權變更。資產轉讓,是指資產所有者為更有效地使用其資產而對部分資產進行調劑處理等經營管理活動。
簡答來說,無形資產轉移,並沒有跳出自己掌控范圍內,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子公司,都在自己控制范圍內。無形資產轉讓,有外人、外公司介入,並接收了你的無形資產。轉讓也分有償和無償兩種。
轉讓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出租電影拷貝、轉讓著作權和轉讓商譽。
『玖』 有償和無償轉讓無形資產個和不動產都視同銷售嗎
一.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版以權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二.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對於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 不動產視同其發生了應稅行為,理解本條需把握以下內容:為了體現稅收制度設計的完整性及堵塞征管漏洞,將無償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 動產與有償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同等對待,全部納入應稅行為的范疇,體現了 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同時,將以公益活動為目的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情況,排除在 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之外,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要注意區別提供應稅服務、視同提供應稅服務以及非營業活動三者的不同,准確把 握征稅與不征稅的處理原則。 根據國家指令無償提供的鐵路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屬於《試點實施辦法》第 十四條規定的用於公益事業的服務,不徵收增值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款的適用主體是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第二款的適用主體還包括其 他個人。
『拾』 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無形資產交付使用驗收制度,確保無形資產符合使用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正確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