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匯兌損益的調整
1.收國外貨款結匯,結匯時產生匯兌損益,因為你結匯的匯率和你入帳的匯率存在差異: 借:銀行存款(按結匯匯率7.15)715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5 貸:預(應)收賬款(按入帳匯率7.20)720(如果業務簡單,其實可以不需要用到預收賬款的) 2.銷售結算: 借:應收賬款(按當月入帳匯率7.2)7.2 貸:主營業務收入(按當月入帳匯率7.2)7.2 這樣,到了月底該往來的帳上是平的了。至於期末匯兌損益調整,是針對於那些外幣核算賬戶的余額調整,為使它們可以更准確的反映資產和負債,你們沒有美元賬戶,也就沒有沒有了外幣銀行存款賬戶了,只需要調整外幣債務和外幣債權賬戶余額即可,調整的公式有很多,有些甚至於難以理解,其實很簡單,只要符合這個就可以了: 每個往來帳上外幣余額*期末匯率與當前往來帳上人民幣余額之差就是匯兌損益了,至於是損失是收益就很好判斷了,資產和負債借方余額增加就是收益,貸方余額增加是損失了。
㈡ 外幣的匯兌損益多久做一次每個月都需要做調整嗎假如第一個月做了匯兌損益,第二個月怎麼做以此類推
外幣的匯兌損益多久做一次?每個月都需要做調整嗎?
外幣的匯兌損益每月末做一次。每個月都需要做調整的。年末結轉至本年利潤,匯兌損益科目清零。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外幣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㈢ 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嗎
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是否調整匯兌損益,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屬於外幣貨幣性項目,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不需要調整。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規定: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由此可知外幣貨幣性項目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則不需要。而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的劃分,要視為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如預付賬款,若合同約定供貨方提供固定數額而不是固定金額的商品,不會受貨幣購買力變動的影響,屬非貨幣性項目。如合同約定供貨方提供固定金額而不是固定數額的商品,商品的數量隨物價的變動而變化,預付賬款就會受購買力變動的影響,這時就屬於貨幣性項目。
同樣,預收賬款也要根據供需雙方合同的規定作出判斷。
因此,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是否調整匯兌損益,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3)房租外幣支付攤銷需調整匯兌損益擴展閱讀:
需要調整匯兌損益的款項:
對於外幣核算的科目,不是有的外幣交易款項都需要調整匯兌損益的。只對貨幣性項目調整。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
貨幣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貨幣性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即企業調整匯兌損益時只針對上述的兩類進行調整。
還有一些雖然也是外幣核算的,但不需要進行調整:如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這些項目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即業務發生時就按當時的匯率確定其成本了。
交易性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其匯率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也不需要調整。以外幣投資作為資本的,按交易發生時的匯率折算,也不需要調整。
㈣ 外幣記賬,年底都有哪些科目需要調整匯兌損益
期末需要調整匯兌損益的賬戶,只有三個需要調整,銀行存款--外幣戶、應收賬款--外幣戶、應付賬款--外幣戶其期末余額。已以做好的收入,不用調整。調整時,不用平均匯率調整,應該用12月31日的匯率進行調整。
匯兌損益的賬務處理:
借:應收賬款--外幣戶 0。08
貸:應付賬款--外幣戶 0。04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0。04
㈤ 外幣調匯兌損益的問題
請問大概多長時間調整一次匯兌損益比較好,——按規定,每月月底調整一次
調整的時候是一個會計科目統一調,例如:把應收賬款下外幣的總額一起調整,還是單筆單筆業務調。——是一個會計科目統一調,一起調整,一筆出
㈥ 外幣余額匯兌損益的調整分錄
一般是每月末進行外幣余額匯兌的調整分錄,根據帳面的某外幣余額乘以按月初記帳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只有在年末的時候採用12月31日的外匯牌價)來調整帳面人民幣金額,如計算的結果高於原記帳人民幣金額。兩者的差額是500(確定收益)
借:銀行存款——某外幣 500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500 (表示收益)記在財務費用的借方用負數表示
如計算的結果低於原記帳人民幣金額,兩者的差額是500(確定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500(表示損失)
貸:銀行存款——某外幣 500
㈦ 買入賣出外幣銀行存款業務在期末需要調節匯兌損益嗎
期末匯兌損益=(上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發生額)*期末匯率-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發生額。
此處外幣賬戶余額是指用外幣的計算的賬戶余額。比如銀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余額是指用報表本位幣,比如 銀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幣)
舉個例子:應收賬款上期2008年末余額100 美元,08.12.31.匯率 8,2009.12.31 匯率 9,09年發生應收賬款借方10美元,即期匯率8.5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100+10)*9 - (100*8+10*8.5) 出來正負代表匯兌收益損失。
㈧ 如何做會計分錄,調整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㈨ 是不是每個月月末都要調整匯兌損益。如果這個月沒有發生外幣業務,但是銀行有外幣余額,要調匯兌損益嗎
一般企業如果經常發生外匯業務金額較大且每月匯率變動較大的情況下,就要考慮每月調整,否則就半年或年末最後一天按當天人民銀行公布的實際匯率調整記賬匯率就可以了。
㈩ 會計准則如何規定,外幣記賬年末匯兌損益科目的調整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企業在貨幣交易中,以及納稅年度終了時將人民幣以外的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為人民幣時產生的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以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最常見的是年末外幣資產、外幣負債折算產生匯兌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