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凈利潤 中包含 折舊和攤銷 嗎
凈利潤中是否扣去折舊和攤銷
折舊和攤銷在計提或攤銷時,已計入管理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成本、費用項目中,因此凈利潤中是扣去折舊和攤銷的.
希望能幫到你
㈡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凈利潤 計算
1、所得稅費用=當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或者減去遞延所得稅收益)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所得稅,是錯的。
如果企業以前期間發生虧損,並在以後年度按規定可以扣減時,就影響當年實際應交的企業所得稅額。
此時,當年應交的所得稅額=(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3、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是對的。這是中級財務管理裡面有關完整工業項目投資等的內容。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課件上也是這么說的而在課件《利潤表》的最後一格說明中矛盾出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發生過虧損,而後一個成立的條件是企業以前年度發生過虧損。
(2)凈利潤加上折舊攤銷加利息支出擴展閱讀: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制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收益作為現金編制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余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收益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可揭示凈收益品質的好壞。所謂收益品質,是指對企業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
一般而言,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系越強,表明企業的凈收益品質越好;即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布)越小,說明凈收益的收現能力越強。收益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收益的品質好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
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注企業現金流量信息及創收現金的能力。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㈢ 什麼是折舊攤銷 在巴菲特計算公式里(股東權益=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怎麼是加上折舊攤銷呢
折舊攤銷就是公司固定資產的折舊資產
也就是說公司在利潤里預安排了一些利潤用來彌補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
這些折舊也預留在公司利潤里,而且不用交稅,也就是公司的
所以也可以算著股東以後的回報
㈣ 在計算自由現金流時,為什麼凈利潤只加折舊與攤銷費用,卻不扣除裡麵包含的應收賬款等之類的
折舊和攤銷便於計算,而應收帳款不便於取得和計算,計算現金流量量如果考慮進應收帳款之類的,一方面有太多主觀性,另一方面計算難度也加大。
㈤ 凈利潤加折舊攤銷
這是投資回收的基本來源!
㈥ 股東盈餘=凈利潤—資本性支出+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裡面不是包含折舊攤銷的費用嗎為什麼還要加上折舊攤
股東盈餘=(利潤總額 - 5年內虧損)*(1-所得稅)- 超過5年補虧 - 法定盈餘公積金 - 法定公益金
與折舊攤銷沒有直接關系。
㈦ 償債備付率為什麼要用「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什麼要加上折舊和攤銷!
我不知道什麼叫償債備付率。但是我知道折舊和攤銷的費用並不是現實的支出,但是會影響凈利潤,所以在計算一些比率的時候,會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折舊和攤銷。
㈧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公式理解。
計算稅後凈利潤的時候已經在收入中扣除了當年的折舊和攤銷,因為折舊和攤銷是專以前買設備的成屬本現在看成每年均勻支出,在買設備的時候是一次性付款的,後面算作每年的支出(但是實際上又沒有花錢,所以折舊和攤銷又被稱為非付現成本,題外話),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稅法這樣規定的,折舊和攤銷既然是算作成本,扣稅前的時候僅僅只是為了計算折舊和攤銷的抵稅效應,在收入中扣除了視作成本費用的折舊和攤銷,扣完所得稅後再把折舊和攤銷加回來而已,如果不加回來利潤就被這個虛擬的成本費用算少了,加回來就正常了,就是為了算那抵扣的所得稅,如果不能抵稅,折舊和攤銷就直接計入成本,後面也不會再加回來了。
這是我的理解
㈨ 為何凈利潤+折舊+攤銷只能還本金,不還貸款利息
沒有凈利潤+折舊+攤銷只能還本金,不能還貨款利息的說法,有錢就什麼都能還。
㈩ ncf=息稅前利潤加折舊,為什麼是息前不加利息
運營期稅前凈現金流量NCF=稅前利息+折舊+攤銷+回收-運營投資
運營期稅後凈現金流量NCF=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折舊+攤銷+回收-運營投資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或者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財務費用通常包含了利息、攤銷和折舊。經營成本、營業成本、付現成本只是成本的不同分類而已。付現成本就是直接用錢付的(折舊和攤銷就不屬於這一類)經營成本和營業成本是統稱。
現金流量折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 Technique):在實際操作中現金流量主要使用實體現金流量和股權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全部投資人擁有的現金流量總和。實體現金流量通常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來折現。
股權現金流量是指實體現金流量扣除與債務相聯系的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通常用權益資本成本來折現,而權益資本成本可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式來求得。
(10)凈利潤加上折舊攤銷加利息支出擴展閱讀
用現金流量法折現評估目標企業價值,同一般資本預算分析相似:估計兼並後增加的現金流量和用於計算這些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
然後計算出這些增加的現金流量的現值,這就是兼並方所能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實際成交價格高於這個價格,兼並不但沒有給兼並企業帶來好處,反而引起虧損。
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中,折現率是考慮投資風險後,兼並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但這里的資本成本是兼並企業投資於目標企業的資本的邊際成本。
而不是兼並方企業資本的成本。兼並目標企業所用的資本,一部分來自兼並企業和被兼並企業的自有資本,另一部分則是兼並企業和被兼並企業向外界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