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固定資產的定義及其特徵
> > > > 固定資產的特徵
(1)固定資產是為了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
(2)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3)固定資產是有形資產。
> > > >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在符合資產定義的條件下,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 > > > 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具體應用
1.企業由於安全或環保的要求購入設備等,雖然不能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是有助於企業從其他相關資產的使用中獲得未來經濟利益或者獲得更多的未來經濟利益,也應確認為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由此適用不同的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此時,企業應將其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3.對於工業企業持有的工具、用具、備品備件,維修設備等資產,施工企業持有的模板、擋板、架料等周轉材料,以及地質勘探企業持有的管材等,盡管該類資產具有固定資產的某些特徵,如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也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但由於數量多、單價低,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在實務中通常確認為存貨。
⑵ 遞延資產、攤銷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回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答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包括開辦費、經營租賃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建設部門轉來在建設期內發生的不計入交付使用財產價值的生產職工培訓費、樣品樣機購置「大修理」條。
這個概念跟待攤費用其實相當接近,區別在於期限問題。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個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實質是已經付的費用,花了費用當然應該取得資產,遞延資產就是這個意義上的資產,它沒有實體。
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的攤費用核算.
⑶ 固定資產的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3)固定資產攤銷的定義擴展閱讀:
固定資金作為固定資產的貨幣表現,也有以下特點:
1、固定資金的循環期比較長,它不是取決於產品的生產周期,而是取決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2、固定資金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更新是分別進行的,前者是隨著固定資產折舊逐步完成的,後者是在固定資產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時,用平時積累的折舊基金來實現的。
3、在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時,需要支付相當數量的貨幣資金,這種投資是一次性的,但投資的回收是通過固定資產折舊分期進行的。
⑷ 會計上的固定資產的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但中小心企業可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適當降低標准。比如:購置一台列印機,價值1600元,大型企業按低值易耗品處理了,可小企業可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固定資產的主要特徵
1、固定資產的價值一般比較大,使用時間比較長,能長期地、重復地參加生產過程。
2、在生產過程中雖然發生磨損,但是並不改變其本身的實物形態,而是根據其磨損程度,逐步地將其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其價值轉移部分回收後形成折舊基金。
(4)固定資產攤銷的定義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企業在確認固定資產時,需要判斷與該項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實務中,主要是通過判斷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到了企業來確定。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資產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要確認固定資產,企業取得該固定資產所發生的支出必須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有時需要根據所獲得的最新資料,對固定資產的成本進行合理的估計。如果企業能夠合理地估計出固定資產的成本,則視同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⑸ 固定資產的認定標准及折舊方法
一、固定資產的認定標准:
1、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機器、機械、回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答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
2、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
3、使用期限較長。
4、單位價值大。
二、固定資產的特點:
1.固定資產的價值一般比較大,使用時間比較長,能長期地、重復地參加生產過程。
2.在生產過程中雖然發生磨損,但是並不改變其本身的實物形態,而是根據其磨損程度,逐步地將其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其價值轉移部分回收後形成折舊基金。
(5)固定資產攤銷的定義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平均年限折舊法:
月折舊率=(1-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
月折舊額=月折舊率×原值=(原值-殘值)÷預計使用月份
殘值=原值×殘值率
⑹ 折舊費和攤銷費的定義與區別
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來:源
1、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2、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長期待攤費用以外,都是一年內攤銷完畢。
3、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
4、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的費用核算。
5、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而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
⑺ 固定資產的攤銷
把折舊總額計算出來,在B項目中使用了多少就攤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