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所得稅清算時,固定資產的帳載金額和計稅基礎
購買稅控設備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價款)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價款+稅金)
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為計稅基礎,所以,對於稅控設備其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就是不含增值稅的價款,與固定資產的帳載金額相同。
所得稅匯算中固定資產賬載金額:
1、所得稅匯算中固定資產賬載金額是指填報納稅人按照會計准則、會計制度應提取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
2、固定資產賬載金額填的是固定資產原值的期末數(即原值期初數+本期增加數-本期減少數)。
3、所得稅匯算中數據欄分別設置「賬載金額」、「稅收金額」、「調增金額」、「調減金額」四個欄次。「賬載金額」是指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項目金額。
(1)固定資產攤銷中的稅收金額擴展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規定:
企業將資產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於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
(一)用於市場推廣或銷售;
(二)用於交際應酬;
(三)用於職工獎勵或福利;
(四)用於股息分配;
(五)用於對外捐贈;
(六)其他改變資產所有權屬的用途。
企業發生本通知第二條規定情形時,屬於企業自製的資產,應按企業同類資產同期對外銷售價格確定銷售收入;屬於外購的資產,可按購入時的價格確定銷售收入。
B. 想問下什麼是"賬載金額",什麼是"稅收金額"
1、"賬載金額"是指賬本上記載的金額。
2、"稅收金額"是指計算繳納稅收的金額。
比如:「利潤」就是指"賬載金額",「應稅所得額」就是指"稅收金額"。
又如:業務招等費,賬上的多少全是"賬載金額",按所得稅法規定,超過稅前扣除部份,就不是"稅收金額"了。
3、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填報說明
(三)資產類調整項目
1.第41行「三、資產類調整項目」:填報資產類調整項目第42行至第50行的合計數。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報。
2.第42行「1.財產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的財產損失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財產損失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的絕對值填入第4列「調減金額」。
3.第43行「2.固定資產折舊」: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行「固定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行「固定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4.第44行「3.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5.第45行「4.長期待攤費用」: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0行「長期待攤費用」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0行「長期待攤費用」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C. 所得稅匯算中,固定資產賬載金額指什麼
所得稅匯算中,固定資產賬載金額就是賬面入賬金額,稅收金額沒有特殊情況與賬面金額是一致。
稅收金額就是稅務確認的金額,調增金額是在所得稅納稅調整前需要調整增加的金額。舉例如下:
1、比如營業收入5000萬,發生招待費50萬,帳載金額50萬,稅收金額25,調增25萬。50*0.6
大於5000*0.005 所以稅收金額只能為,60%稅前扣除,可不能超過千分之五。
2、職工工資 計提100萬,年底實際發放90萬
帳載金額為100 稅收金額為90
調增10。
3、營業外支出的稅收或交通罰款等,比如2000,帳載為2000,稅收為0,調增2000,因為罰金和滯納金等不能稅前扣除。
4、不合法的票據,單位的電話費發票開的是個人,5000,帳載5000,稅收0
調增5000,因為不合法的票據不能稅前扣除。這一項填在20 其他 這一行中。
(3)固定資產攤銷中的稅收金額擴展閱讀
所得稅匯算應注意的是:
1、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所得稅的納稅人,其納稅年度最後一個預繳期的稅款應於年度終了後15日內申報和預繳,不得推延至匯算清繳時一並繳納。
2、若納稅人已按規定預繳稅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的,則應在申報期限內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後,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
3、若納稅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後立即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主管稅務機關經查明事實後,予以核准。
4、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破產或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自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60日內辦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並依法計算清算期間的企業所得稅,結清應繳稅款。
D. 固定資產折舊賬載金額比稅收金額小,調增還是調減
資產的賬面價值比計稅基礎高,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納稅調增。
E. 資產折舊,攤銷情況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
這表是填會計上的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計提折舊和攤銷的金額與稅法上的比較,如果會計的折舊、攤銷與稅法上的要求一致,就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資產原值、折舊攤銷年限、本期折舊攤銷額三列中的「會計」和「稅收」填一樣的金額就行。
原值就是資產原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折舊年限,按照使用年限來填;本期折舊額就是本年計提的折舊。
一、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列「資產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計提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2.第2列「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
3.第3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4.第4列「資產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5.第5列「按稅收一般規定計算的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一般規定計算的允許稅前扣除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不含加速折舊部分。
對於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資產,其折舊、攤銷額不得稅前扣除。第5至8列稅收金額應剔除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的折舊、攤銷額。
6.第6列「加速折舊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政策計算的折舊額。
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後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額」:根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明細表》(A105081)填報,為表A105081相應固定資產類別的金額。
8.第8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9.第9列「金額」:填報第2-5-6列的余額。
10.第10列「調整原因」:根據差異原因進行填報,A、折舊年限,B、折舊方法,C、計提原值,對多種原因造成差異的,按實際原因可多項填報。
二、表內、表間關系
(一)表內關系
1.第1行=第2+3+…+7行。
2.第8行=第9+10行。
3.第11行=第12+13+…+18行。
4.第19行=第20+21+…+24行。
5.第27行=第1+8+11+19+25+26行。
6.第9列=第2-5-6列。
(二)表間關系
1.第27行第2列=表A105000第31行第1列。
2.第27行第5+6列=表A105000第31行第2列。
3.第27行第9列,若≥0,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3列;若<0,將絕對值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4列。
4.第1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8列。
5.第2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2列。
6.第3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5列。
7.第4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8列。
8.第5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1列。
9.第6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4列。
F. 企業所得稅年報里,調整表裡的稅收金額一項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裡的稅收金額是根據稅法規定計算出來的金額.
在實操過程中,企業會計核算方法與稅法規定在某些項目上是存在差異,因此會計核辦法要按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
比如:固定資產折舊的年限,房屋 稅法規定折舊年限是20年,在一些企業為了加速折舊,規定折舊年限為10年,從而形成該項資產折舊年限10年的差異.企業對該項資產每年計提的折舊額大於稅法規定的折舊額,因此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該項資產的折舊額按稅法規定的20年折舊期限來計算,調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假設該項資產的歷史成本為100000元(殘值為0),按稅法的規定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100000/20=5000元,按會計計提的折舊額為;100000/10=10000元.
折舊額為5000元就是稅收金額.
G. 固定資產折舊鑒定表中的稅收金額怎麼填
稅收金額是按照稅法規定折舊年限計算出的折舊額
另外 就是減去些不能稅前扣除的折舊 如不征稅收入購買的資產
H. 什麼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賬載金額小於稅收金額
一、《資產折舊、攤銷明細表》的賬載金額為本期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平均原值。即固定資產年初原值余額+1至11月末原值余額)/12。二、《資產折舊、攤銷明細表》填報說明 第1列第1行:「固定資產小計」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平均原值。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第1列第2行:「房屋建築物」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折舊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的平均原值。2、數據來源:來源於會計核算中計提折舊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年初原值余額+1至11月末原值余額)/12。3、注意事項:開業不足一年,或年度中間歇業的,以實際經營期計算。第1列第3行、第4行填報要求同第2行。第2列=第3+4+5+6列。第3列第1行:「固定資產小計」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中記入製造費用的金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第3列第2行:「房屋建築物」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折舊額記入製造費用的金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會計核算中,本期記入製造費用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折舊額。第3列第3行機器設備、第4行電子設備運輸工具的填報要求同第2行。第4列至第6列分別填報納稅人本期按照會計核算的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中計入「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在建工程」的金額。相關要求同第3列。根據總局最新文件,本表第六列後增加「計入其他」一列,填報納稅人在應付福利費和其他業務支出中核算的折舊或攤銷額。第7列「應予調整的資產平均價值」:1、填報除國家統一規定的清產核資外的企業資產重估增值、接受捐贈資產價值(2003年以前受贈)、外購商譽和其計提折舊、攤銷額以及資產會計計價與稅收計價差異的調整額。金額為負數時以「—」表示。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分析,會計核算中固定資產計價與企業所得稅政策關於固定資產計價差異的調整額。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第8列「本期資產計稅成本」:1、本列主要反映有關固定資產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確認的可以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值,主要用於計算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金額等於第1+7列(原值+調整額)。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第9列「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或攤銷額」:1、本列主要反映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計算的,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列第2、3、4行金額=第8列對應行次(小計、合計欄除外)×稅法規定的年折舊率或年攤銷率。固定資產殘值比例統一確定為5%。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採取直線折舊法。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築物為20年。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為5年。第10列「本期納稅調整增加額或減少額」:(1)反映會計核算中實際計提的折舊額(2列),扣減「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額」(9列)的差額,正數為納稅調增額,負數為納稅調減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列金額=第2-9列。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第11列「本期轉回以前年度確認的時間性差異」:1、本列填報納稅人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形成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在本期的納稅調增額。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以前年度確認的時間性差異(遞延稅款貸項)在本期轉回數(遞延稅款借項)。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本列第十七行填入附表四第7行。第12列「本年結轉以後年度扣除的折舊或攤銷」:1、填報會計核算已列支的折舊或攤銷,但按照稅收規定不得在本期扣除的數額,即在本年度已作納稅調整,將在以後年度應予納稅調減的時間性差異。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第10列,本列金額=第10列。第13列「以前年度結轉額」:1、本列主要填報以前年度累計的固定資產折舊額,未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時間性差異額。2、數據來源:金額等於上年度本表第15列「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或攤銷」。第14列「本年稅前扣除額」:1、填報以前年度調增結轉的折舊在本期的扣除額,本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內。(與本期第10列17行的納稅調減額一並填到其他納稅調減)。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分析計算。3、注意事項:建議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的扣除情況建立相應的台帳,詳細列明每年會計核算中計提的折舊,和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的扣除額,以及結轉情況。15、第15列「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或攤銷額」:金額等於第12+13-14列。《資產折舊、攤銷明細表》見下圖
I. 2012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固定資產折舊中賬載金額和計稅金額怎麼填
由於計提的折舊所使用的折舊年限均在稅法認可范圍內,所以賬載金額和計稅金額是一致的
2012年固定資產折舊中賬載金額和計稅金額均為10856.47元
J. 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
資產折舊、攤銷情況及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說明:
1.第1列「資產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計提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2.第2列「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
3.第3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4.第4列「資產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5.第5列「按稅收一般規定計算的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一般規定計算的允許稅前扣除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不含加速折舊部分。
對於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資產,其折舊、攤銷額不得稅前扣除。第5至8列稅收金額應剔除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的折舊、攤銷額。
6.第6列「加速折舊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政策計算的折舊額。
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後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額」:根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明細表》(A105081)填報,為表A105081相應固定資產類別的金額。
8.第8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9.第9列「金額」:填報若不填寫第6列則第2-5列的余額,若填寫第6列則第2-6列的余額。
10.第10列「調整原因」:根據差異原因進行填報,A、折舊年限,B、折舊方法,C、計提原值,對多種原因造成差異的,按實際原因可多項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