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後,稅法上規定的攤銷年限最少是幾年
開辦費的抄攤銷
1、會計制度襲規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將開辦費一次性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借記「管理費用」,貸記「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年終要進行納稅調整。
2、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
Ⅱ 開辦費的攤銷
《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第五十條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開辦費指企業在企業批准籌建之日起,到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之日止的期間(即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籌建期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損益和利息支出。
籌建期是指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之日的期間。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之日」,具體是指從企業設備開始運作,開始投料製造產品或賣出同第一宗商品之日起,為企業籌建期結束。
2. 在計算所得稅時,開辦費是從發生月份的次月開始攤銷的。
200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規定: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實施條例對開辦費雖然沒有專門的具體規定,但開辦費應屬於長期待攤性質,你可以按5年進行攤銷。
3.由於納稅人在會計處理時應在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性攤銷,所以在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進行納稅調整,在發生開辦費當年的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在以後年度的申報時,應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Ⅲ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屬於長期待攤費用還是管理費用
如果費用較少的話,直接計入管理費用開辦費;如果費用較多的話,可以先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在受益年限分攤。長期待攤費用雖然計入資產,但是暫時性的,分攤時還要計入費用的。這里不是資產與費用之間的矛盾,而是處理時間上的差異。
開辦費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對開辦費的規定以及《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對開辦費的相關規定已經失效。新企業所得稅法已經於2008年1月1日實施。
國稅函[2009]98號文件第九條規定: 新稅法中開(籌)辦費未明確列作長期待攤費用,企業可以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稅法有關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
企業在新稅法實施以前年度的未攤銷完的開辦費,也可根據上述規定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四)項所稱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Ⅳ 開辦費的攤銷期限
一次性扣除或在不低於5年的期限內攤銷:
1、一次性扣除。
新稅法中開(籌)辦費未明確列作長期待攤費用,企業可以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稅法有關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
2、做為長期待攤費費用,在不低於三年的周期內攤銷完畢。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四)項所稱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開辦費,也叫組建成本。
是指為設立一家股份公司而發生的成本,包括法律費用、發起人費用以及取得執照的費用。具體包括:
1、籌建人員開支的費用。
1)、具體包括籌辦人員的工資獎金等工資性支出,以及應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險;
2)、差旅費:包括市內交通費和外埠差旅費;
3)、董事會費和聯合委員會費。
2、企業登記、公證的費用。
1)登記費;
2)稅務登記費;
3)公證費。
3、籌措資本的費用。
1)籌資支付的手續費;
2)、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
4、人員培訓費。
1)引進設備和技術需要消化吸收,選派一些職工在籌建期間外出進修學習的費用。
2)、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勞務費及相關費用費用。
5、企業資產的攤銷、報廢和毀損。
6、其他費用。
1)籌建期間發生的辦公費、廣告費、交際應酬費;
2)、印花稅;
3)經投資人確認由企業負擔的進行可行性研究所發生的費用;
4)其他與籌建有關的費用,例如資訊調查費、訴訟費、文件印刷費、通訊費以及慶典禮品費等支出。
Ⅳ 開辦費攤銷期限是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
在會計處理時應在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性攤銷,所以在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進行納稅調整,在發生開辦費當年的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在以後年度的申報時,應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開辦費的列支范圍:
1、籌建人員開支的費用。
(1)籌建人員的職工薪酬:具體包括籌辦人員的工資薪金、福利費、以及應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
(2)差旅費:包括市內交通費和外埠差旅費。
(3)董事會費和聯合委員會費。
2、企業登記、公證的費用:主要包括企業的工商登記費、驗資費、評估費、稅務登記費、公證費等。
3、籌措資本的費用:主要是指籌資支付的手續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
4、人員培訓費:主要有以下二種情況
(1)引進設備和技術需要消化吸收,選派一些職工在籌建期間外出進修學習的費用。
(2)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勞務費及相關費用。
5、企業資產的攤銷、報廢和毀損。
6、其他費用
(1)籌建期間發生的辦公費、廣告費、業務招待費等。
(2)印花稅、車船稅等。
(3)經投資人確認由企業負擔的進行可行性研究所發生的費用。
(4)其他與籌建有關的費用,例如資訊調查費、訴訟費、文件印刷費、通訊費以及慶典禮品費等支出。
Ⅵ 新開辦的企業發生的開辦費如何攤銷
1.企業會計制度,對新開辦的企業發生的開辦費攤銷作了重大調整。《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如果企業長期待攤的費用項目不能使以後會計期間受益的,應當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余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2.《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的當月一次性攤銷的開辦費應從生產經營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扣除。納稅人在年終申報所得稅時,應做好納稅調整工作,並建立「開辦費稅前扣除台賬」或備查登記簿,為以後年度准確申報稅前扣除(調減)額打好基礎。
3.舉例處理:
例:某股份公司2005年7月份開始生產經營,前期發生的開辦費總額96萬元,7月份攤銷開辦費時,會計分錄如下:
前期都歸集到長期待攤費用 借: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96 萬元
貸:銀行存款(現金) 96 萬元(匯總額)
7月份攤銷開辦費時,借:管理費用-開辦費攤銷96/60月=1.6萬元
貸: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1.6萬元
以後各月做同樣的分錄,5年內攤銷完
如果金額少的話,不影響當年損益發生和年終所得稅的核算,可以一次性記入費用
Ⅶ 開辦費攤銷
月末"管理費--開辦費"要結轉的.將管理費各明細科目發生額都結轉至本年利潤.
在對開辦費攤銷進行會計處理的時候,是以第一次開發票取得收入為攤銷時間的。
《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第五十條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開辦費指企業在企業批准籌建之日起,到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之日止的期間(即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籌建期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損益和利息支出。
籌建期是指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之日的期間。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之日」,具體是指從企業設備開始運作,開始投料製造產品或賣出同第一宗商品之日起,為企業籌建期結束。
在計算所得稅時,開辦費是從發生月份的次月開始攤銷的。
200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規定: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實施條例對開辦費雖然沒有專門的具體規定,但開辦費應屬於長期待攤性質。
因此,納稅人在會計處理時應在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性攤銷,但在當年的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在以後年度的申報時,應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會計制度,你不難看出,賬務上應根據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處理,根據所得稅法進行納稅調整。但實務中很多會計為了避免納稅調整的麻煩,按稅法規定對開辦費按年攤銷的會計處理是不對的。
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費用,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費用等,
應於發生時,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現金或者銀行存款
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轉入當期損益,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Ⅷ 籌建期的記的開辦費,什麼時候攤銷怎麼攤銷
籌建期的記的開辦費,有營業收入時攤銷,可以一次攤銷,也可以分年度按月攤銷,選定一種方法,不要再變動。
Ⅸ 企業開辦費要怎麼攤銷
開辦費的攤銷是一次性攤銷,即在生產經營開始的當月一次性記入當期的管回理費用。根據新規答定:
新准則下開辦費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且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再是「長期待攤費用」或 「遞延資產」,開辦費的核算范圍包括籌辦人員職工薪酬、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等。
新稅法下對於開辦費的稅務處理與新會計准則一致,即企業當期一次性稅前扣除開辦費。因此,在「開辦費」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不再分離,二者協調一致了。以後在開辦費方面不存在會計與稅務的差異,當然更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攤銷
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
Ⅹ 籌建期間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 如何分攤
《企業會計制度》第五十條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如果企業長期待攤的費用項目不能使以後會計期間受益的,應當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余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注意是當月一次計入,分錄
借:管理費用——開辦費攤銷 10000元
貸: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 10000萬元
帳面上不變了.只是在年終匯算所得稅時調整應納所得稅.10000/5=2000.調整應納稅2000即可.
舊的會計制度是可以按五年計入.但現在新的會計制度規定一次性計入.不然年終審計時會有異議
問題補充:除於5是什麼意思?第一年匯算清繳時調增了2000元,那以後各年就都不用了吧?
《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的當月一次性攤銷的開辦費應從生產經營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扣除。納稅人在年終申報所得稅時,應做好納稅調整工作,並建立「開辦費稅前扣除台賬」或備查登記簿,為以後年度准確申報稅前扣除(調減)額打好基礎。
因為會計制度和所得稅法規定的不一樣..會計上可以一次性計入1萬.但稅法上要分5年攤.所以報稅時調增.每年都要調整..調5年..的確是麻煩了點..但不得不這樣做.
調增和調減都是一個意思。因為你第一年已經一次性計入10000元了。但只能扣除2000元。所以調增,後面四年你帳面上沒計入費用(第一年已經一次性計入),所以調減。
具體做法,第一年+8000,第二年到第五年每年-2000,,即-10000=-10000+8000-2000-2000-2000-2000。或把第一年(-10000+8000=-2000)這樣來理解,這樣來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