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將合並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並且不予以攤銷,這種處理方法
選擇AC
㈡ 自行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按照稅法規定可以按照成本的150%進行攤銷,這個是永久性差異,為什麼不調整應
按照成本的150%加計扣除就是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稅法允許的稅前調整,調減了應納稅所得額。
㈢ 將合並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並且不予以攤銷,這種處理方法()多選
這個答案是A符合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和C符合商譽不能脫離會計主體而獨立存在的這一特性
㈣ 土地為永久性使用還用攤銷嗎謝謝
好像土地法沒有規定哪些土地可以永久使用啊,而且你說的攤銷是什麼意思呢,是否指需不需要延期和補交地價呢?
㈤ 關於無形資產確認時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問題。到底形成的是暫時性差異還是永久性差異。
形成的是永久性差異。
會計上的攤銷額是100%,稅法認可的是150%,所以,形成了50%的差異。而這個差異會持續下去,後期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是永久性差異,或者叫非暫時性差異。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為研究開發過程中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因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則其計稅基礎應在會計上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50%,因而產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初始確認時的差異。
但如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5)永不攤銷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的實際會計處理
例如:會計利潤105萬。當年無形資產原值100萬,使用年限10年,每年攤銷10萬。稅法允許每年攤銷15萬。但是在財務賬簿中並沒有記載會計和稅法5萬的差異,公司只是在計稅應交所得稅時直接扣除。
當期應納稅所得額=105-5萬=100,當期應交所得稅=100*25%=25萬。通過這樣的會計調整,就完成了企業稅法上的加計扣除。這種差異不調整會計賬簿的任何數據,只是在計算應交所得稅時計算使用。
㈥ 請教高人"會計"的幾個折舊公式
購入設備原價值10萬,預計能夠使用5年,最後殘值1000元,
1、直線法:就是每年的折舊額相同,即直線折舊
例:(100000-1000)/5=19800
2、年數總和法(也叫年限總和法):就是將每一年起使用的年限求和,然後以每一年時使用年限所佔份額求取折舊額。
例:5年年限,那麼第一年時使用年限還有5年,5
第二年時使用年限還有4年,4
第三年時使用年限還有3年,3
第四年時使用年限還有2年,2
第五年時使用年限還有1年,1
5+4+3+2+1=15(年限總和)年數總和就是15,
第一年的折舊額就是5/15*(100000-1000)=33000
第二年的折舊額就是4/15*(100000-1000)=26400
第三年的折舊額就是3/15*(100000-1000)=19800
第四年的折舊額就是2/15*(100000-1000)=13200
第五年的折舊額就是1/15*(100000-1000)=6600
3、雙倍余額遞減法:每年的折舊額就是當年原值與年限(都是最高年限)的商的兩倍(此方法在計算時是忽略殘值的),所以最後兩年的折舊額一般不能再用這種方法計算,而會用直線法代替。
第一年的折舊額就是(100000/5)*2=40000
第二年的折舊額就是(60000/5)*2=24000 60000=100000-40000
第三年的折舊額就是(36000/5)*2=14400 36000=60000-40000
第四年的折舊額就是((36000-14400)-1000)/2(直線法)
第五年的折舊額就是((36000-14400)-1000)/2(直線法)
如果你用EXCEL計算,它有相應的函數:
直線法:sln
年數總和法:syd
雙倍余額遞減法:ddb
㈦ 出售無形資產的會計分錄如何理解
如果是正常出售,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累計折舊內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應容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資產處置損益(可借可貸)
如果是報廢,分錄:
借:營業外支出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累計折舊
貸:無形資產
㈧ 購買軟體永久使用權後的需要攤銷嗎
俺來回答:
該軟體是否需要攤銷,需要看該軟體是否可確定其使用壽命,能合理估計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需要攤銷,並按期使用壽命周期來分期攤銷。該軟體的年度維護費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入管理費用項下。
詳細解釋請見以下《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部分註解:
一、無形資產後續計量的原則
無形資產初始確認和計量後,在其後使用該項無形資產期間內應以成本減去累計攤銷額和累計減值損失後的余額計量。需要強調的是,確定無形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累計攤銷額,基礎是估計其使用壽命,只有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才需要在估計的使用壽命內採用系統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每年進行減值測試。
無形資產准則規定,企業應當於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如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一)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應考慮的因素
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是以其使用壽命為基礎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包括法定壽命和經濟壽命兩個方面,有些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受法律、規章或合同的限制,稱為法定壽命。如我國法律規定發明專利權有效期為20年,商標權的有效期為10年。有些無形資產如永久性特許經營權、非專利技術等的壽命則不受法律或合同的限制。經濟壽命是指無形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年限。由於受技術進步、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無形資產的經濟壽命往往短於法定壽命,因此,在估計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時,應當綜合考慮各方面相關因素的影響,合理確定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
確定無形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通常應考慮以下因素:該資產通常的產品壽命周期,以及可獲得的類似資產使用壽命的信息;技術、工藝等方面的現實情況及對未來發展的估計;以該資產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情況;現在或潛在的競爭者預期採取的行動;為維持該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預期的維護支出及企業預計支付有關支出的能力;對該資產的控制期限,對該資產使用的法律或類似限制,如特許使用期間、租賃期間等;與企業持有的其他資產使用壽命的關聯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