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所行成的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因為如果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該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行成的是永久性差異,而不是暫時性差異。
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可以少繳的所得稅額。
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
(1)內部研發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擴展閱讀:
(一)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根據本准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
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暫時性差異的,應當按照本准則規定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二)企業合並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由於企業會計准則規定與稅法規定對企業合並的處理不同,可能會造成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的差異。
比如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同時,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通常應調整企業合並中所確認的商譽。
(三)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用以後年度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以及可結轉以後年度的稅款抵減,比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原則處理。
Ⅱ 用會計等式解釋自行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原因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既不影響本年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不產生點所得稅。
Ⅲ 關於無形資產加計扣除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問題,求CPA大佬回答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財稅綜合實務范疇。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內「假容如無形資產100,計稅基礎自然是175」——如果不存在稅會差異,那麼,計稅基礎應當是100,不可能會變成175。
第二、「攤銷的時候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當年攤銷的部分,僅僅就攤銷的部分進行加計扣除,一般不存在時間性問題,當然不可能確認什麼遞延問題。
第三、「我認為加計的75%扣除是永久性差異」——這個,這個,可以這么認為吧。
第四、「這個差異在什麼時候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呢?」——我以為,應當在每一個攤銷會計期間的期末,直接調整所得稅費用即可。
弱弱提示一下:不是什麼無形資產都可以加計扣除75%的。
上述看法,僅供參考。
Ⅳ 下面這題為什麼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對於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會計准則規定有關內部研究開發活動區分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人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對於研究開發費用的稅前扣除,稅法中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如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題中該內部開發形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產生和54萬元暫時性差異系資產確認時產生,確認該資產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準則規定,不確認該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遞延所得稅資產屬於資產類科目中的非流動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 (Deferred Tax Asset),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遞延稅款科目的借貸方分別核算的內容是:
一、借方核算(資產類):轉回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余額是借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余額是貸方時稅率減少。
二、貸方核算(負債類):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余額是貸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余額是借方時稅率減少。
Ⅳ 關於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在稅法優惠的情況下,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無法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問題。
加計扣除是對科技研發的一種支持,不需要在以後期間回轉,所以不存在確認遞延所得稅的問題。加計實際上是一種稅收的優惠減免。
Ⅵ 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理由是該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自行研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因而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Ⅶ 請問企業在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的過程中,為什麼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長期股權投資不確認遞延所得稅主要是因為如果現在確認,這個長期股權投資又是長期持有的,所以未來期間是不會轉回的,所以不能確認。
1、對於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來說,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的有關暫時性差異是否應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應考慮該項投資的持有意圖:
(1)如果企業擬長期持有該項投資,則:
因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產生的暫時性差異預計未來期間不會轉回,對未來期間沒有所得稅影響,故無需確認遞延所得稅。
因確認投資損益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如果在未來期間逐期分回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免稅,也不存在對未來期間的所得稅影響(注意是在擬長期持有的情況下)。
因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其他權益的變動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期間也不會轉回,故也無需確認所得稅影響。
所以,在企業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准備長期持有的情況下,對於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一般不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2)如果企業改變持有意圖擬對外出售,則: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在轉讓或者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准予扣除。在持有意圖由長期持有轉變為擬近期出售的情況下,因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有關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2、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是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不管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於近期出售,也不管是成本法還是權益法核算。
《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中規定,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用以後年度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以及可結轉以後年度的稅款抵減,比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原則處理。
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當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據此,對於能夠結轉以後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會計分錄:
1、按照企業的利潤計算的實際應該繳納的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由於納稅差異的存在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影響的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3、遞延所得稅負債影響的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Ⅷ 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後者是外購的無形資產,差異在後期可以轉回,屬於暫時性差異。前者是研發的無形資產,差異不能轉回,加計50%扣除,實際上是永久性差異,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Ⅸ 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謝謝
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暫時性差異對回所得稅的影響?
內部研發答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差異不是暫時性差異,而是永久性差異。無形資產只有會計與稅法的攤銷年限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才是暫時性差異。
如內部研發支出1000萬元。會計上是1000萬元。而計稅基礎是1500萬元(可加扣50%)這其中的500萬元差異是永久性差異而不是暫時性差異。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應付職工薪酬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為什麼?
因為現在不搞計稅工資了,會計和稅法的應付職工薪酬就沒有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