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收到一年補貼收入各月如何分攤
這種情況,屬於「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如果是用於補償下半年的支出,則應在下半年分期確認營業外收入。
收到補貼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按月攤銷: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Ⅱ 遞延收益從什麼時間開始攤銷
資產開始折舊或攤銷的時點。如補助款購買的是固定資產,遞延收益從固定資產開始使用的下個月開始計入營業外收入。如果是無形資產,就從可以使用的本月開始計入營業外收入。
Ⅲ 遞延收益可在5年內分攤徵收所得稅嗎
不是當年遞延轉多少收入,確認多少收入,按多少征所得稅么
Ⅳ 關於政府補助,什麼時候計入遞延收益科目,什麼時候計入營業外呢
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的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2、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者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的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者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4)遞延收益房產補貼按多少年攤銷擴展閱讀:
2017 年5 月10 日 財會[2017]15 號《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第二章《確認和計量》中:
第八條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沖減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確認為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應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分期計入損益。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的,應當將尚未分配的相關遞延收益余額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
第九條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情況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Ⅳ 關於政府補貼的遞延收益問題!
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10月收到補貼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11月開始工程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4月,
借:固定資產--配套工程
貸:在建工程
借:遞延收益
貸: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利得
Ⅵ 政府補助的固定資產的遞延收益是次月攤銷,一般收益類的政府補助當月攤銷遞延收益,對嗎
不要被會計書本誤導,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的,稅法規定不是這樣的。
Ⅶ 注會 固定資產折舊 政府補助 遞延收益攤銷
呵呵,你的理解是正確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在該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應該是從10月份開始攤銷。
Ⅷ 估價入賬產生遞延收益,之後遞延收益每月分攤,等資產按實際入賬時,之前已攤銷的遞延收益怎麼處理
之了解釋:
1、已攤銷的遞延收益不用處理
2、剩餘未攤銷的遞延收益需要重新調整確認金額後進行分攤。
望採納,謝謝。
Ⅸ 一項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處置固定資產,相關的『遞延收益』如何結轉
政府補助這100塊錢的攤銷應該和固定資產折舊同步,所以也按照5年期,每年折舊20.
3年後遞專延收入累計攤銷了60,還剩40.在處屬置固定資產後將剩餘的遞延收入轉到營業外收入。
借:固定資產清理 24
累計折舊 36
貸:固定資產 60
借:營業外收入 24
貸:固定資產清理 24
結轉剩餘遞延收入:
借:遞延收入 40
貸:營業外收入 40
Ⅹ 資產按照工作量法計提折舊,遞延收益如何攤銷
政府補助購入固定資產,該資產按照工作量法計提折舊,相對的遞延收益也按工作量法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