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問題:固定資產和待攤費用
電腦和列印機攤銷的年限太長,一般是5年。你做的分錄沒有計提殘值,應是(10320-10320*5%)/(12*5)=163.40
每月折舊攤163.40,攤5年。
辦公桌椅單價是不是小於2000元?如果是小於2000元的話,做低值易耗品是正確的,分錄也是正確的。這個不用每月攤銷,什麼時候這個低值易耗品消耗完了,就把剩下2075元的一次性攤銷到費用里。
⑵ 1,固定資產和待攤費用有什麼關系
固定資產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都轉移到本企業而在經營和生產活動過程中所計提的磨損和消耗費用。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磨損,消耗,其價值會逐漸減少,這種價值的減少就是固定資產折舊。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其支出的費用不是本期所發生的,而是要在以後的受益期間分別進行攤銷的,並其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也就是說以後期間將要發生的費用也在以前某一期間提前支付了,所以其前期所支出的費用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當在以後期間內分期攤銷。具體包括開辦費、固定資產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
⑶ 固定資產和待攤費用怎麼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有很多的話,你可以按照部門等來分.比如說分為:生產部\銷售部等等,這樣你只要分幾個大類就好了.比如說,買了一台電腦,是生產部用的.可以計為:借:固定資產_生產部.
就沒有必要寫電腦了.
累計折舊和待攤費用有人見意我在EXCEL上做原值,折舊額等,然後明細賬本上只登一個總科目,摘要寫清楚就是了,不用二級科目分設賬頁,這樣做對嗎?
這樣做也是可以的.但是,你每個月的話,你要記清楚哪個固定資產攤了沒攤等.我做帳我也是建一個EXCEL表格,然後在表格中列明固定資產的原值等.比如就剛剛舉例的電腦,我會在表格中寫道:電腦,原值多少元,攤銷了多少錢,計入什麼部門.做帳的時候,就:貸:待攤費用_生產部.
其實這是個人記帳的問題.我覺得吧,能簡單的舊簡單,沒有必要弄那麼復雜
⑷ 固定資產與待攤費用的區別
待攤費用指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一次支出數額較大的財產保險費、排污費、技術轉讓費、廣告費、固定資產經常修理費、預付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等。
⑸ 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和待攤費用有什麼區別嗎能舉下例子嗎
待攤費用: 如果你在8月份付了9-12月份的房租40000元並取得發票(10000元/月),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這些費用是要按月分攤計入到9-12月份的,所以8月份的賬務處理就要增加待攤費用40000元,9-12月份逐月分攤時每月減少10000元。所以這個科目的借方表示已付款未分攤的余額,貸方表示當期實際分攤的費用。 累計折舊: 原理其實跟待攤費用差不多,只不過它是專用用於固定資產的。固定資產一般金額較大,使用壽命較長,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進入費用。如果你買了一輛汽車,價值12萬元,預計用5年,假設用直線法折舊,不考慮殘值,那麼每年的折舊金額就是2.4萬元,即每月折舊額為2000元。所以其貸方表示提取的折舊金額,借方表示結轉的折舊金額(主要用於調整折舊或固定資產處置,就不展開說明了)。 待攤費用是當期支出但應由當期和以後各期(一年內)負擔的費用。 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磨損的價值,固定資產價值發生減少,就應該把這種價值的減少計算出來(即計提折舊),並在賬戶中予以記錄。而且固定資產價值的減少同時能引起費用的增加。累計折舊的意義屬於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被產品磨損而應承擔的一份費用,原則意義上折舊的提取為補嘗設備更新,待攤費用是指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固定資產可以根據企業實際,分別選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折舊方法進行舊。待攤費用是指已經支付但按照權責發生制應該由以後期間分提的費用(目前,新企業會計准則已取消待攤費用科目,並入預付賬款科目)。補充說明:財政部在2006年2月份頒布的新會計准則中,要求在2007年1月1日執行。為了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待攤費用並沒有取消,而是放到預付賬款中核算,不再在會計報表中體現,也是為了美化會計報表。
⑹ 固定資產折舊和待攤費用的問題.
第1題正確。
第2題分錄看似正確其實都不正確,錯在1月份繳費時並不是月末結帳時,故不可將兩個分錄合二為一。費用發生時應該做帳:
1月交時:借:待攤費用
36000
貸:銀存存款
36000
1月末結帳前要將所有攤提項目作賬:
借:管理費用
3000
貸:待攤費用
3000
2月攤銷時:借:管理費用
3000
貸:待攤費用
3000
以後各月月末同2月。
⑺ 請問固定資產一般分幾年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按年攤銷還是按月攤銷
低值易耗品按領用時一次攤銷和五五攤銷(領用時攤銷50%,報廢時攤銷50%)。
長期待攤費內用一般是按3年以上攤銷。容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⑻ 固定資產與累計折舊和待攤費用的關系
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
1、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專的折舊;攤銷一般屬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2、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長期待攤費用以外,都是一年內攤銷完畢。
3、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
4、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的費用核算。
5、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而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
⑼ 怎樣區分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
一、含義不同:
1、長期待攤費用,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股票發行費用等。
2、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二、作用不同:
1、固定資產,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2、待攤費用,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新會計准則已不再使用該科目。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叫做折舊,折舊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年限總和法等;
固定資產在物質形式上進行替換,在價值形式上進行補償,就是更新;此外,還有固定資產的維持和修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