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出租無形資產時,是有租金收入的;租金收入記入在「其他業務收入」科目,
權責發生制執行的是收入配比原則,其攤銷要記入「其他業務支出」科目;
發生時做:
借:其他業務成本 ;
貸:累計攤銷;
⑵ 短期待攤費用當月開始攤銷,還是次月開始攤銷
當月開始攤銷。
新准則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中的"待攤費用"主要賬務處理中有一句,「財產保險費應在保險的有效期限內平均攤銷,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租金應在租賃期間內平均攤銷」,應該從1月就開始攤銷。
有明確歸屬期的,應按照歸屬期攤銷,比如1月份支付全年房租,當月就應該攤銷,沒有明確歸屬期的,看預期受益期限是從本月開始還是從下月開始,從本月開始就本月開始攤,否則從下月開始攤。
(2)什麼是月度攤銷成本擴展閱讀:
新准則強化資產負債觀,淡化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觀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將已不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即不符合資產定義的項目剔除出資產負債表。
比如,「待攤費用」本質上是一種費用,屬於無價值資產,是企業一經發生就已消耗的一項「沉沒成本」,它沒有使用價值,沒有流通性,假如企業破產,是不可能用它來償還債務的,
如果將它歸類於資產,會虛增企業的資產總額,虛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嚴重影響企業財務指標的公允性,不利於投資者對企業生產經營與財務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
上述有些企業仍保留「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或者採用「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沒有遵循資產負債觀,不符合新准則的要求。
⑶ 本月攤銷自用的無形資產成本。做會計分錄,借方記什麼科目
企業自用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計入「管理費用」科目。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⑷ 攤銷金額和攤余成本都是什麼意思
賬面成本:
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也指一項專資產賬面上反映的獲屬取成本。
帳面余額,是指某一會計科目的帳面實際余額,不扣除作為該科目備抵的項目(如累計折舊、相關資產的減值准備等)。
攤余成本:
是指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資產在預計期限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當前帳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賬面凈值:一般是對固定資產而言的,即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已計提的累計折舊後的余額。
攤銷:
無形資產,或者長期待攤費用,按照匹配原則,與收入相對地分攤到各個期限,稱為攤消
⑸ 是不是發生的費用都要按月攤銷
一般攤銷的費用都是按受益期來攤銷的,這個發布會的費用是一次性的,一次受益,和以後沒有關系.所以得一次性列支~~~不是所有發生的費用都按月攤銷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年初為全年訂報紙在一月份花了150元,而報紙是按天出的,所以這個屬於以後平均受益,原則上要攤銷,實際中都是一次進費用了,都嫌麻煩.
⑹ 會計做帳中費用按月攤銷什麼意思
基於來權責發生制原則,當自期所發生的資金支出應計入成本費用的,應配比實際受益期,將總支出均攤計入受益期的月份當中去,例如折舊費用——支出資金購入固定資產,按照會計相關規定依法進行資產的折舊攤銷,按月進行均攤。
⑺ 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還是下月開始攤銷
一、待攤費用是本月攤銷的。「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歷來都是體現權責專發生屬制原則最主要的賬戶。財政部於200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原制度」)中規定的「兩費」分別屬於資產類和負債類科目,其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專項列示。「新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刪除了「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科目,並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也相應取消了這兩個項目。
二、當發生待攤費用時,可以通過「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攤費用」科目。期末將其反映在新准則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或者「其他應收款」等項目,例如待攤房租,會計分錄是: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每月進行攤銷:
借:管理費用-房租
貸:預付賬款
⑻ 進入待攤費用中的費用每月攤銷時是按什麼標准攤
進入「待攤費用」科目的金額是根據合同(協議)付款的,另一種是生產車間領專用專用材料或大修屬發生費用
如:1、付房租半年1.8萬元,每月攤銷3000元;
2、專用材料或大修發生費用是根據受益時間來攤銷的,你要向管理車間的技術員或管理工藝的人員問明情況,確定攤銷月份,最長期限為一年,按月平均攤銷。
⑼ 待攤費用是本月支付,本月攤銷的嗎還是下月開始攤銷
待攤費用當月不一定攤銷,應該遵循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義務發生了就開始攤,所以應該是以受益期為准,比如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當月的,那從當月開始攤,但如果支付的是從下月開始半年,那就應該從下月開始攤。
企業單位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以及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項費用,應當列入"遞延資產",不得列入"待攤費用"進行核算。
待攤費用,雖在本期發生,但在以後各期仍起作用,不應將它全部計入本期生產費用、商品流通費,要由以後各期分攤,以正確計算各期的生產費用或商品流通費。
為了反映待攤費用的增減變動情況,應設置"待攤費用"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列作流動資產。
另外,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在"待攤費用"科目中還核算搭建臨時設施、在用周轉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以及一次發生數額較大受益周期較長的大型機械設備的安裝、拆卸及輔助設施費。待攤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這一欄列示資產。
(9)什麼是月度攤銷成本擴展閱讀
在實務中,有些企業對「兩費」業務進行核算時,故意作賬戶游戲,利用「兩費」作為調節利潤的「蓄水池」或「變壓器」,成為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慣用手段。
概括起來,利用「兩費」做假賬主要有隨意改變「兩費」的攤銷、預提期和攤銷、預提額:「掛而不攤」掩蓋虧損;將不屬於「兩費」的內容列入「兩費」;將屬於「兩費」的內容未列入「兩費」:「兩費」攤入和預提對象不正確:「兩費」在會計報表上披露不準確等幾種情況。
另外,預提費用還增加了納稅調整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則取消「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這些過渡性科目,限制了企業調節各期利潤的操縱空間,將發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內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這樣既簡化了會計核算,又比較容易理解,也減輕了審計人員對該類業務審計的工作量。
⑽ 攤銷和計提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攤銷: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
2、計提:英文是Accrual ,指計算和提取。
二、稅法規定不同
1、攤銷:根據《稅法細則》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籌辦費應自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不少於5年。土地使用權應作為無形資產單獨計算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期,凡合同有年限規定的,按合同規定的年限攤銷,無合同規定的,按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
2、計提:按照會計核算一般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財政部[1999]35號文增加了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加上計提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統稱四項計提。
三、計算方法不同
1、攤銷:固定資產准則規定企業應該根據固定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從理論上講,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也應比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即也要反映企業消耗無形資產內含經濟利益的方式。
2、計提: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只要有一項超過了資產的賬面價值,就表明資產沒有發生減值,不需再估計另一項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