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許權使用費可否稅前列支
問:答:(1)新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約束的都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內部業務往來,而上述問題中提到的義大利在華獨資企業與投資方的關系,是屬於控制與被控制的母子公司的關聯關系,不屬於新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中所列的企業范疇。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
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據此,企業支付給其他企業或關聯方的特許權使用費只要符合以上法規規定,就可以在稅前扣除。
『貳』 商標使用費可不可以稅前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回令第512號)的規定,企答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另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母子公司間提供服務支付費用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8]86號)的規定,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提供各項服務,雙方應簽訂服務合同或協議,明確規定提供服務的內容、收費標准及金額等,凡按上述合同或協議規定所發生的服務費,母公司應作為營業收入申報納稅;子公司作為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因此,企業發生的費用支出是否予以稅前扣除應由主管稅務機關依法判定。
『叄』 哪些項目不允許稅前扣除
不允許稅前扣除的項目有: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款。
3.、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超過規定標準的捐贈支出。
6、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7、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
8、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補交以前年度稅收所交納的滯納金不允許稅前扣除,計入補繳當期「營業外支出」科目。
(3)特許權使用費能稅前扣除嗎擴展閱讀:
稅前扣除項目主要包括:
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實際發生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1.稅金:指銷售稅金及附加
(1)六稅一費:已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出口關稅及教育費附加;
(2)增值稅為價外稅,不包含在計稅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時不得扣除。
(3)企業繳納的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已經計入管理費中扣除的,不再作為銷售稅金單獨扣除。
2.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提示: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以下規定計算限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①保險企業:財產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後余額的15%(含本數,下同)計算限額;人身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後余額的10%計算限額。
②其他企業:按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中介服務機構或個人(不含交易雙方及其雇員、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簽訂服務協議或合同確認的收入金額的5%計算限額。
『肆』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伍』 關於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前扣除問題
已經預提,但沒有支付。是要調增本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
必須要實際支付後才能稅前扣除
回答是那麼完美 那麼准確
『陸』 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
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屬於特許權使用費之一,《實施條例》第二十條有明確的定義,是指企業提供商標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合同約定的商品權使用人應付商品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那麼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根據《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由於企業所得稅法採取法人所得稅,企業分支機構屬於企業總機構的組成部分,不是一個對外獨立的實體,不能成為獨立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由企業總機構統一代表來進行匯總納稅。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企業出於管理和生產經營等因素的需要,可能採取相對獨立的內部分支機構管理,分支機構在企業總機構內部具有相對獨立的資產、經營范圍等,這就可能使這些分支機構之間可能發生類似於獨立企業之間進行所謂提供經營管理服務,如支付商標使用費。但企業內部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的這類業務活動屬於內部業務活動,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由於他們不是獨立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需由企業匯總納稅,所以對於這些內部業務往來所產生的費用,均不計入收入和作為費用扣除。也就是說,分公司與總公司之間的商標使用費,總公司無需計入收入,分公司無需計入費用,也就不存在稅前扣除這個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權所支付的商標使用費,是不屬於《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不得稅前扣除的特許權使用費。由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屬於不同獨立法人企業,存在著控制與被控制的關聯關系,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公平交易原則來確定商標使用費的價格,作為企業正常的費用進行稅務處理。
『柒』 用境外關聯方無形資產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可否稅前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來局關於企源業向境外關聯方支付費用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16號)第五條規定,企業使用境外關聯方提供的無形資產需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應當考慮關聯各方對該無形資產價值創造的貢獻程度,確定各自應當享有的經濟利益。企業向僅擁有無形資產法律所有權而未對其價值創造做出貢獻的關聯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捌』 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嗎
不可以。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四十九條的規定,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企業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組織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費、咨詢費、審計費、訴訟費、排污費、綠化費、稅金、土地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業務招待費,壞賬損失,存貨盤虧、毀損和報廢(減盤盈)損失,以及其他管理費用。
公司經費:指直接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玖』 特許權使用費可否計入研發費用享受加計扣除
高新技術企業在每年的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可以將當年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回按150%加計扣除。比如:當年答發生的研發費用100萬元,則當年可在稅前扣除的研發費用是150萬元。這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特殊優惠政策。當然在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前,企業首先要能對研發費用單獨核算,其次加計扣除前需要到稅務機關備案登記。
『拾』 請問對外國企業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能否扣除繳納的營業稅後,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嗎求救啊
你好,如果是上海等營改增試點地區,稅款所屬期是2012年以後的,向國外支付特許權內使用費已經不交營容業稅了,而是改成了6%的增值稅,之後再交10%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應交增值稅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6%;應交所得稅額=特許權使用費金額/1.06*10%。
另外,再交一部分由增值稅產生的城建稅等附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