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本化的借款利息額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可以看出,你的借款並不是專門借款
資本化的借款利息是指,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時間段計提的利息,工程自2007.4.1動工到2008.3.31完工,期間符合資本化條件,期間計提的利息可以資本化,計入工程成本(借入款項,每年利息為1000*12%=120)
2007年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期間為9個月,所以:
2007年資本化利息額為:10000*12%*9/12=90(其中有40不符合資本化,計入當期損益)
同理,2008年為3個月:1000*12%*3/12=30
分錄:
借入款項: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長期借款
1000
2007年:
借:在建工程
890
財務費用
40
貸:銀行存款
800
應付利息
120
2008年:(一整年的)
借:在建工程
30
財務費用
90
貸:應付利息
120
2008年3月31號
借:固定資產
920
貸:在建工程
920
B. 關於資本化的利息
甲公司2008年應資本復化的利息制金額為(33.93)萬元
解析:
2008年專門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時間是2008年1月1日--2月28日和7月1日--12月31日為8個月
專門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1000×6%×8/12-700×0.3%×4=31.6(萬元)
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率為7%
佔用金額為:300+800-1000=100萬元
佔用的時間為(2008年9月1日--12月31日)4個月
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100×7%×4/12=2.33(萬元)
所以,甲公司2008年應資本化的利息金額=31.6+2.33=33.93萬元
C. 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如何計算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借款費用的計量從內容上涉及到每期借款費用發生總額的計量、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的計量和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的計量。每期借款費用發生總額的計量只需要根據當期實際發生的借款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計算確定即可,每期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金額則需要根據當期實際發生的借款費用總額減去當期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後的余額來加以計量。因此,借款費用計量的關鍵是如何計算確定每期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
根據借款費用計量原則,企業在確定每期專門借款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時,應當將其與每期實際發生的資產支出數相掛鉤,根據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計算確定;在確定每期專門借款輔助費和匯兌差額的資本化金額時,出於簡化核算的考慮,可直接根據其實際發生額計算確定,不必與資產支出相掛鉤。以下分別闡述借款利息(鑒於借款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實質是借款利息的調整,所以,以下將折價或者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確定方法放在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方法中一並闡述。)、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方法。
1、利息(包括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下同)資本化金額的計算確定
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應當與在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發生的資產支出相掛鉤。對於那些已經用於固定資產購建支出的專門借款利息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對於那些專門借款雖然已經借入,但是尚未用於固定資產購建的專門借款的利息,說明企業籌資安排與工程進度用款沒有相一致,所發生的利息應當視同理財費用,作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不能將其資本化。尚未使用的專門借款存入銀行而獲得的利息收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上述原則,企業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應當以至當期末止購置或者建造該項資產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計算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每一個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考慮到企業的購建固定資產的支出往往不是一次發生,而是逐步發生的,這樣每筆支出所應承擔的利息費用就有所不同(因為每筆支出的利息計算期不同),所以在計算利息資本化金額時,首先應當計算購建固定資產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作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平均資金佔用額;與此同時,考慮到企業為購建固定資產所使用的借款往往不止一筆,而每筆借款的利率又往往不同,所以企業在計算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時,就不能單純地用一個利率去與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相乘,而應當首先計算出一個加權平均利率作為資本化率,然後再將其與累計支出國權平均數相乘求得當期利息資本化金額。以下具體說明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和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方法:
(1)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計算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應當按照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與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之比計算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清單的天數)]
上述公式中的「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是指發生在固定資產上的支出所應承擔借款費用的時間長度。「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是指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的會計期間的長度。上述時間長度一般應當以天數計算,有時考慮到資產支出發生筆數較多,而且發生比較均衡,為簡化計算,也可以以月數計算,具體可根據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期和發生的資產支出筆數的多寡及其均衡情況而定。
①如果企業按月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則應當以該月中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支出所需要承擔利息費用的天數與當月天數之比,計算確定該月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如果每月資產支出的筆數較多,支出發生比較均衡,為簡化計算,也可以按照每月月初資產支出余額和當月資產支出的算術平均數之和作為當月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即: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月初資產支出余額+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
上述公式中的「當月資產支出算述平均數」按如下公式計算:
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當月資產支出總額÷2
②如果企業按季、半年或者年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在資產支出筆數較少的情況下,可以以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支出所需要承擔利息費用的天數與該季(半年或年)天數之比,計算確定該季(半年或年)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如果資產支出筆數較多,支出發生比較均衡。此時可以根據每月月初資產支出余額和每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除以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加總計算確定該季(半年或年)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月初資產支出余額+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
(2)資本化率的計算
從理論上講,資本化率應為借款利率,但是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動用的專門借款有多筆,而且各筆專門借款利率又不相同,則採用其中任何一筆借款的利率作為資本化率都會使所計算的利息資本化金額與實際所負擔的資金成本不相吻合,因而需要計算一個加權平均利率作為資本化率。所以,資本化率的確定方法如下:
①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只借入一筆專門借款,則資本化率即為該項借款的利率;
②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借入了一筆以上的專門借款,則資本化率為這些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加權平均利率按如下公式計算:
加權平均利率=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其中,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每筆專門借款本金×(每筆借款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一般情況下,如果企業每期發生的專門借款筆數較多,而且發生比較均衡,出於簡化工作量的考慮,企業也可以將上述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計算公式中所涉及的時間長度以月數為基礎加以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月初專門借款本金余額+當月新增專門借款本金算術平均數)÷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
(3)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前已述及,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應當為至當期末至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之積,即:
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經率
所以,在計算確定每期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和資本化率的基礎之上,只需要將兩者相乘即可以計算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
(4)利息資本化金額的限額
當企業按照前述簡化方法計算每期利息(包括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時,有時由於資產支出的發生不夠均衡,有可能會出現所計算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超過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金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每期允許企業資本化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金額應當以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額為限,即不得超過當期專門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對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設置限額,可以有效避免資產價值高估和利潤虛增。
D. 長期借款中的一般借款應予以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如何確定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內,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應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專門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數+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數
1、專門借款的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
2、所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
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所佔用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所佔用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所佔用每筆一般借款本金×每筆一般借款在當期所佔用的天數/當期天數)
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按如下公式計算: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為簡化計算,也可以以月數作為計算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權數。
3、資本化率的確定(只針對所佔用的一般借款而言)
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只佔用了一筆一般借款,則資本化率即為該項借款的利率。
如果這項一般借款為採用面值發行的債券,則債券的票面利率即為資本化率;
如果是折價或者溢價發行了一筆債券,這種情況下不能直接將票面利率作為資本化利率,
而應重新計算債券的實際利率並將其作為資本化率,計算公式為:
資本化率=(債券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當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債券期初賬面價值-前期已計未付利息)×100%
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佔用了一筆以上的一般借款的,則資本化率應為這些一般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
加權平均利率=(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如果這些一般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的情況,還應當將每期應攤銷折價或溢價的金額作為利息費用的調整額。
4、利息資本化金額的限額
在應予資本化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和折價或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不得超過當期相關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
在按資產支出計算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時,
如果企業購置或者建造固定資產的資金除了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外,還包括其他資金,此時如果資產支出大於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金額,
就可能會出現計算出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大於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金額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在應予以資本化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資本化金額,不得超過當期相關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
(4)資本化利息和累計攤銷額擴展閱讀
對長期借款的利息計算,我國目前有單利和復利兩種方法。
單利是指在計算借款利息時,只按借款本金計算利息,其前期產生的尚未償付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復計算利息的計息制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借款利息金額=本金x利率x期數
由於長期借款的金額一般較大,因此,在會計核算中,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重要性原則,
長期借款的利息費用需要在每期期末逐期計提。每期計提的計算公式如下:
每期借款利息=本金x相應期限的利率
復利是指在計算借款利息時,不僅本金需要計算利息,而且前期未付的利息並入本期本金滾動計算利息的計息制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借款期內利息總額=本金x(1 利率)期數-本金=本金x[(1 利率)期數-1]
當期借款利息=(本金 截至本期期初累計未付的利息)x相應期限的利率
按照國際慣例,長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按復利法計算。在我國的會計實務中,常常根據借貸雙方的約定,採用單利法計算利息。
1、一次性還本付息
企業向金融機構或其他單位借入的長期借款,一般都是按復利法逐年計算利息,到期時一次性還本付息。
2、分期償還本息
在實務中,有些借款合同約定長期借款分期償還,即企業取得長期借款後,分期、分批地償還借款的本金和利息。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企業歸還了一部分本金和利息,
以後計提利息時就只計提未償付的本金和利息部分的利息,而不需再計提已償付的本金和利息部分的利息。
例如,在例1中,約定於第四年年末償付第四年年末時本利和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前4年年終計提的利息費用不變,其他計算如下:
第四年年末償付的金額=800 000x(1 10%)x4x50%=585 640(元)
第五年計提的利息費用=585 640x(1 10%)=644 204(元)
3、分期付息、到期還本
有時候,貸款合同約定,借款期間每年年終計算並支付利息,到期時一次性歸還本金。在這種情況下,每年支付的利息費用相等,即:
利息費用=本金x年利率
在例1中,若其他條件不變,利息於每年年終支付,則每年年終支付的利息為:
800 000x10%=80 000(元)
(四)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取得的專門借款,在符合前述資本化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並將其計人固定資產的購建成本。
按照我國借款費用會計准則的規定,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應與發生在固定資產購建活動上的支出掛鉤。
在應予資本化的每一個會計期間,因購置或建造某項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利息,
其資本化金額應為至當期末止購置或建造該項固定資產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
如果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還應當將每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金額作為利息的調整額,對資本化率作相應調整。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公式為:
每一個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x資本化率
其中,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應按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與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之比計算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x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資本化率應當分別不同情況,按下列原則確定:
1、為購建固定資產只借入了一筆專門借款,資本化率即為該項借款的利率。
如果該專門借款存在溢價或折價,則應確定該筆借款各期的資本化率。
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溢價或折價時,該借款內含的實際利率即為各期的資本化率;
當採用直線法攤銷溢價或折價時,應按各期實際利息(名義利息加減溢折價攤銷額)除以期初借款的賬面價值計算。
2、為購建固定資產借人一筆以上的專門借款,則資本化率應為這些專門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
在這些借款都沒有溢價或折價的情況下,加權平均利率的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利率= 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的加權天數x100%
其中,專門借款本金的加權平均數是指各專門借款的本金余額在會計期間內的加權平均數,
其計算應根據每筆專門借款的本金乘以該借款在當期實際佔用的天數與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之比確定。計算公式為:
專門借款本金的加權平均數= ∑(每筆專門借款的本金x每筆專門借款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如果專門借款存在溢價或折價,則同樣應當分別確定各期的實際利息,並按期初借款的賬面價值作為本期借款本金計算。
E. 資本化利息支出怎麼算
資本化利息支出金額按如下公式計算:
1、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2、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實際佔用的天數(月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月數)
3、資本化率=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5)資本化利息和累計攤銷額擴展閱讀
差異處理
由於稅法與會計准則對資本化利息的本金、時間上規定的差異產生了資本化利息差額,同時也產生了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或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涉及的賬務處理比較復雜,這里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例說明。
某企業年初借入資金建造固定資產,年底交付使用,按會計制度規定應資本化的利息為20萬元,而按稅法規定應為3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3%,則當年計算所得稅時企業應作會計分錄:
借:遞延稅款33000
貸:應交稅金33000
如果按20年計提折舊,則以後每年要結轉時間性差異
借:應交稅金 1650
貸:遞延稅款 1650
這里必須注意,二者資本化利息的差異並非會計差錯,企業無需調整固定資產原值,只要對產生的時間性差異作賬務處理。如果上例中按會計准則計算的資本化利息比按稅法規定計算的要多,則作反方向會計分錄。在作以上賬務處理時,企業應同時做好台賬記錄。
F.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 為什麼要用加權平均法來計算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內,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包括折價或溢價的攤銷)資本化金額,應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專門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數+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數
(1)專門借款的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
(2)所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
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所佔用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所佔用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所佔用每筆一般借款本金×每筆一般借款在當期所佔用的天數/當期天數)
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按如下公式計算: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為簡化計算,也可以以月數作為計算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權數。
(3)資本化率的確定(只針對所佔用的一般借款而言)
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只佔用了一筆一般借款,則資本化率即為該項借款的利率。如果這項一般借款為採用面值發行的債券,則債券的票面利率即為資本化率;如果是折價或者溢價發行了一筆債券,這種情況下不能直接將票面利率作為資本化利率,而應重新計算債券的實際利率並將其作為資本化率,計算公式為:
資本化率=(債券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當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債券期初賬面價值-前期已計未付利息)×100%
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佔用了一筆以上的一般借款的,則資本化率應為這些一般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
加權平均利率=(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如果這些一般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的情況,還應當將每期應攤銷折價或溢價的金額作為利息費用的調整額。
(4)利息資本化金額的限額
在應予資本化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和折價或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不得超過當期相關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
在按資產支出計算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時,如果企業購置或者建造固定資產的資金除了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外,還包括其他資金,此時如果資產支出大於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金額,就可能會出現計算出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大於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金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應予以資本化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資本化金額,不得超過當期相關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
G. 計算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和費用化的金額。
答案僅供參考
(1)20X1專門借款資本化金額:9000×8%-(9000-6750)×6%×6/12+9000×10%×6/12=1102.5(萬元)
(2)20X1一般借款資本化金額:【(6750+13500-9000-9000)×6/12+4500×3/12】×(4500×6%+4500×8%)/(4500+4500)=157.5(萬元)
H. 如何利息資本化如何計算
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借款費用的計量從內容上涉及到每期借款費用發生總額的計量、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的計量和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的計量。每期借款費用發生總額的計量只需要根據當期實際發生的借款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計算確定即可,每期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金額則需要根據當期實際發生的借款費用總額減去當期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後的余額來加以計量。因此,借款費用計量的關鍵是如何計算確定每期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
根據借款費用計量原則,企業在確定每期專門借款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時,應當將其與每期實際發生的資產支出數相掛鉤,根據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計算確定;在確定每期專門借款輔助費和匯兌差額的資本化金額時,出於簡化核算的考慮,可直接根據其實際發生額計算確定,不必與資產支出相掛鉤。以下分別闡述借款利息(鑒於借款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實質是借款利息的調整,所以,以下將折價或者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確定方法放在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方法中一並闡述。)、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方法。
1、利息(包括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下同)資本化金額的計算確定
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應當與在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發生的資產支出相掛鉤。對於那些已經用於固定資產購建支出的專門借款利息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對於那些專門借款雖然已經借入,但是尚未用於固定資產購建的專門借款的利息,說明企業籌資安排與工程進度用款沒有相一致,所發生的利息應當視同理財費用,作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不能將其資本化。尚未使用的專門借款存入銀行而獲得的利息收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上述原則,企業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應當以至當期末止購置或者建造該項資產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計算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每一個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考慮到企業的購建固定資產的支出往往不是一次發生,而是逐步發生的,這樣每筆支出所應承擔的利息費用就有所不同(因為每筆支出的利息計算期不同),所以在計算利息資本化金額時,首先應當計算購建固定資產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作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平均資金佔用額;與此同時,考慮到企業為購建固定資產所使用的借款往往不止一筆,而每筆借款的利率又往往不同,所以企業在計算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時,就不能單純地用一個利率去與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相乘,而應當首先計算出一個加權平均利率作為資本化率,然後再將其與累計支出國權平均數相乘求得當期利息資本化金額。以下具體說明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和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方法:
(1)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計算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應當按照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與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之比計算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清單的天數)]
上述公式中的「每筆資產支出佔用的天數」是指發生在固定資產上的支出所應承擔借款費用的時間長度。「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是指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的會計期間的長度。上述時間長度一般應當以天數計算,有時考慮到資產支出發生筆數較多,而且發生比較均衡,為簡化計算,也可以以月數計算,具體可根據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期和發生的資產支出筆數的多寡及其均衡情況而定。
①如果企業按月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則應當以該月中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支出所需要承擔利息費用的天數與當月天數之比,計算確定該月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如果每月資產支出的筆數較多,支出發生比較均衡,為簡化計算,也可以按照每月月初資產支出余額和當月資產支出的算術平均數之和作為當月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即: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月初資產支出余額+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
上述公式中的「當月資產支出算述平均數」按如下公式計算:
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當月資產支出總額÷2
②如果企業按季、半年或者年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在資產支出筆數較少的情況下,可以以每筆資產支出金額乘以每筆支出所需要承擔利息費用的天數與該季(半年或年)天數之比,計算確定該季(半年或年)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如果資產支出筆數較多,支出發生比較均衡。此時可以根據每月月初資產支出余額和每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除以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加總計算確定該季(半年或年)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月初資產支出余額+當月資產支出算術平均數)÷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
(2)資本化率的計算
從理論上講,資本化率應為借款利率,但是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動用的專門借款有多筆,而且各筆專門借款利率又不相同,則採用其中任何一筆借款的利率作為資本化率都會使所計算的利息資本化金額與實際所負擔的資金成本不相吻合,因而需要計算一個加權平均利率作為資本化率。所以,資本化率的確定方法如下:
①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只借入一筆專門借款,則資本化率即為該項借款的利率;
②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借入了一筆以上的專門借款,則資本化率為這些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加權平均利率按如下公式計算:
加權平均利率=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其中,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每筆專門借款本金×(每筆借款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一般情況下,如果企業每期發生的專門借款筆數較多,而且發生比較均衡,出於簡化工作量的考慮,企業也可以將上述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計算公式中所涉及的時間長度以月數為基礎加以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月初專門借款本金余額+當月新增專門借款本金算術平均數)÷會計期間涵蓋的月數]
(3)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前已述及,每期利息資本化金額應當為至當期末至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之積,即:
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經率
所以,在計算確定每期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和資本化率的基礎之上,只需要將兩者相乘即可以計算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
(4)利息資本化金額的限額
當企業按照前述簡化方法計算每期利息(包括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時,有時由於資產支出的發生不夠均衡,有可能會出現所計算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超過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金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每期允許企業資本化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金額應當以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額為限,即不得超過當期專門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對利息和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的資本化金額設置限額,可以有效避免資產價值高估和利潤虛增。
I. 對於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公式總結
一般借款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一般借款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1)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計算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 涵蓋的天數)
(2)資本化率的計算(不與資產支出相掛鉤)
購建固定資產只佔用一筆一般借款,資本化率為該項借款的利率,購建固定資產佔用一筆以上的一般借款,資本化率為這些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
加權平均利率=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其中: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每筆借款本金×每筆借款實際佔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利息是指貨幣持有者 (債權人) 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 (債務人) 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9)資本化利息和累計攤銷額擴展閱讀:
銀行存款公式利息:
利息(年)=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或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存款利息=本金×天數×掛牌利息(日利率)=計息天數×日利率
利息稅=存款利息(應繳納所得稅額)×適用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