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泡功夫茶使用的茶具應該算固定資產還是低值易耗品
1、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及其以上,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的資產。我估計你公司的茶具和餐具單位價值不會超過2000元,所以應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如數額較大列待攤費用,如數額較小直接列費用。
2、待攤費用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攤銷、預付保險費、待攤固定資產修理費用、預付固定資產租金。以上這些是指數額較大的列為待攤費用,一般一年內攤銷完畢,如果上述數額不大可一次性列入費用。
3、之前的待攤費用不知你是指什麼?如果是上述的待攤費用可以在一年內攤銷完畢,與公司虧損沒有關系;如果是公司籌建期間的開辦費,應列入遞延資產而不應列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在新稅法實施之前,從經營之日起的下個月,在不短於5年內攤銷完畢;新稅法實施之後,在不少於3年內(即公司營業的第3年開始)攤銷。但方法一經確定就不得變更,還須到有關部門備案。
2. 公司的茶具,沙發,茶幾屬於固定資產嗎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沙發,茶幾屬於。茶具要看其價格及使用年限.
3. 一般茶具怎麼用
一、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二、茶漏的使用方法
茶漏則於置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三、蓋碗的使用方法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鍾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四、茶盤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銹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五、茶則的使用方法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六、茶挾的使用方法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七、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的使用方法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的使用方法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更詳細的茶具使用方面還是到嶺南商訊網看看吧)
4. 茶具的用法怎麼用
茶有茶道,器亦當體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愛品茗,好茶道,也極重茶器,無意或有意中體現和完成了茶器道與實用並重之目的。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贊賞蓋碗呢,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國的茶具據《茶經》「四之器」載,有二十五種,一般可按其選型分為碗、盞、壺、杯等幾類。選擇何種茶具為佳,可根據各自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審美觀念、所處環境,從方便適用著眼而各取所需。不過若從休閑鑒賞、品茗論道角度而言,卻頗有區別,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卻趣味。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此外,茶泡久了,品質會下降而色敗香散。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寫到此,我也要棄壺而用蓋碗了。蓋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聞香杯,茶杯, 茶濾,茶夾,茶托,茶盤,茶巾。這里說的是泡烏龍茶-鐵觀音用的茶具, 當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樣了。 功夫茶具介紹 ---近來喝 鐵觀音 較多,初初開始分辨滋味。茶之味與神萬萬不敢說個知字,「功夫」還算練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門吧。本來這水平論茶,功夫深的人會認為我淺薄,不常接觸的人又會覺得我的「功夫」麻煩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盪。
福建,潮汕,台灣各處的烏龍,製法滋味沖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本功夫不齊備,茶味就出不來,神韻、意境就有點空中樓閣了。廢話少講,我認為必備的茶具有:
1 茶壺,紫砂或朱泥的
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這里的考究多了。
2 茶盤,寬,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為那時的時間控制是論秒計的,一點不順手就泡壞了。
3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
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一套買的,擱在一筆筒似的東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准確,泡多了就會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4 爐及水壺
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置的恆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會受影響
5 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 儲茶的罐,
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有明顯焊縫的錫罐不要用(多數在罐底那一圈),因為焊劑洗不掉,味道會混到茶里。有錢的話買看不見焊縫的錫罐當然最好,多數是東南亞產的,一個都幾百上千,我是買不起的。
備了這些,才好在其基礎上弄功夫。有的老兄茶葉捨得買極貴的,這幾百塊錢卻沒花,這茶就有點可惜了
5. 茶具怎麼用
後提壺的使用手法:用右手拇指、中指從壺把柄的上方提起茶壺,無名指,小指頂住壺把柄的下方,食指輕搭茶蓋蓋鈕;提梁壺的使用手法:右手拿起壺提梁,左手輕提蓋鈕。注意:
①茶壺在放回時茶嘴勿對客人。
②輕按蓋鈕時勿將壺鈕上的孔蓋住。
持壺
6. 700元的茶具做管理費用-其他
建議:
1、用五五攤銷方法入低值易耗品,便於監控實物。
2、入費用,可以使用備查登記,便於跟蹤實物的流失。
7. 茶具怎麼用
首先,你說的你有茶盤,但是我知道你說的是奉茶盤還是茶船。你見過茶藝師泡茶的時候所有東西都放在你個盤子的東西上,而那個盤子底下是可以漏水或接水的,那個盤子(有些做成其它樣子)叫做茶船。而普通的茶具盤子應該叫奉茶盤,是用來放泡好的茶的。
第二,你說你有些小碗,我猜應該是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的,泡好的茶應該盛在品茗杯中飲用。
第三,除了茶壺以外應該有個大點的杯子,那個東西叫公道杯,壺里的茶水應該先倒如公道杯然後再從公道杯到如品茗杯。為什麼要叫公道杯呢,因為茶湯在壺中的濃度是不均勻的(因為裡面有茶葉)然後到入公道杯後,濃度不一的茶湯自然融合也就起到茶湯味道相同的目的了。
第四,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茶道組,茶道組是茶藝中不可缺少的茶具,一般是木製的,都放在一個像小筆筒一樣的東西裡面。裡面有茶夾,用來夾品茗杯(除了奉茶,品茗杯都是用茶夾不用手,這樣給人衛生的感覺):茶匙用來去茶葉;茶則用來加茶葉;茶陣用來通壺嘴;茶漏用來增加壺口面子。
最後說一說泡茶與茶具的選擇。一般的說,烏龍茶(如鐵觀音)和熟普洱用紫沙壺沖泡。一些綠茶(比較嫩的如碧蘿春,龍井等)用玻璃杯沖泡。生普洱,滇紅,花茶,部分綠茶用蓋碗沖
8. 公司購茶具一批放入辦公室,會計上怎麼做賬,計入管理費用---辦公費,還是日用品的費用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9. 茶店的茶具損耗了怎麼做會計分錄
如原來做低值易耗品,現做:借:管理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貸:低值易耗品-----茶具 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