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存貨包括特許權使用費

存貨包括特許權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5-06 12:47:58

A. 為什麼進口關稅的完稅價格中包括特許權使用費,而不包括復制權費,這兩種費用有什麼區別嗎

還是有區別的

B. 新所得稅法在存貨方面的規定

存貨的稅法規定

存貨的價值轉移就是存貨成本逐步結轉。

企業會計制度與稅法在取得存貨的計價上是一致的,都要求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實際成本包括的內容是一致的,在存貨盤盈的處理上是一致的,在「存貨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這一點上,兩者也是一致的,關於存貨價值轉移,稅法規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存貨的發出或領用的計價方法

稅法對後進先出法的使用增加了限制條件,即如果納稅人正在使用的存貨實物流程與後進先出法相一致,也可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發出存貨或領用存貨的成本。其他情況不得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發出存貨或領用存貨的成本。稅法對此增加了限制條件,主要是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1.目前世界范圍內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趨勢。

2.後進先出法用於消除通貨膨脹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方法。因為隨著企業連續經營,存貨不斷流轉,昔日購進的存貨的成本可能要等到若干年後才能結轉銷售,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存貨價值早已面目全非,這種情況不利於存貨的管理。

3.即使像香港這樣自由的工區對後進先出法的運用也有所限制,發達國家在稅收乃至會計上限制後進先出法的也很多。

(二)存貨計價方法變更方面的規定

存貨的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稅法對此規定:如需改變的,應在下一納稅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取消該審批項目後,納稅人改變了成本計算方法、間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的,主管稅務機關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工作:(1)主管稅務機關應重點審查納稅人改變計算方法的原因、程序,改變計算方法前後銜接是否合理,有無計算錯誤等有關事項。(2)要求納稅人在年度納稅申報時附報改變計算方法的情況,說明改變計算方法的原因,並附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等類似機構批準的文件。(3)納稅人年度納稅申報時,未說明上述三種計算方法變更的原因、不能提供有關資料,或雖說明但變更沒有合理的經營和會計核算需要,以及改變計算方法前後銜接不合理、存在計算錯誤的,主管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由於改變計算方法而減少的應納稅所得額進行納稅調整,並補征稅款(國稅發[2004]82號)。否則,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影響的,稅務機關有權調整。這樣規定主要是防止納稅人利用會計方法的變化在不同納稅期間或不同產品之間調劑應納稅所得額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這一許可權的濫用。只要納稅人從經營管理、財務核算方面能舉出適當、合理的理由,主管稅務機關一般不應該限制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變。

(三)存貨數量確定規定方面的規定

稅法規定,企業期末存貨資產數量的確定可以採取實地盤存制和永續盤存制。採用實地盤存制的企業必須在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預繳期末對存貨進行實地盤點。採用永續盤存制的企業每一納稅年度年終至少要對全部存貨進行一次盤點。

(四)納稅人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的計算

納稅人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在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只有商業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提取的商品削價准備才能扣除。

http://cp.cnnsr.com.cn/jtym/wzxx/csfw/20050921/2005092116080812565.shtml

C. 無形資產除了包括特許權使用費外海包括什麼呢

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D. 企業所得稅法所指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E. 什麼叫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版技術以及其他權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以上所說的專利權是批由專利注冊機構授予發明者或者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獨家創造使用和轉讓技術發明的權利;所說的商標權,是指為標識某種商品而專門使用特定詞語、名稱及圖案的權利;所說的著作權是指書籍、美術作品、音像製品的創作人以及他們授權的出版商所擁有的製作、出版、發行上述作品及復製品的權利(不包括稿酬所得);所說的非專利技術是指享有一定價值的,為生產某種產品或某項工藝技術所需的一切技術知識、經驗和技能或其組合,包括各種設計資料、圖紙、數據、工藝流程、配方等。個人在出讓以上這些權利時所取得的所得就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F.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

G. 特許權使用費的使用費范圍

特別需要注意,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形式(國稅函[2009]507號),明確了下列四類使用費,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一、是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是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是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是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由此可見,特許權使用費在定義上,目前仍然基本局限於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許可所得。
(2)特許權適用情況
《協議》Article 8 (c)規定:「作為被估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與被估貨物有關的特許權利費,只要此特許權利費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中」,應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的條件:
1、與被估貨物有關:
確定一項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有關,主要取決於具體的支付對象,這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我們在分析被估貨物(有形貨物)和權利、信息或服務等(無形貨物)的支付關系時,一般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進口商是否可以無需購買無形貨物就可得到有形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無關,此時應盡可能將它們分開計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有關。
進口貨物的復制權與被估貨物無關。
2、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3、買方支付且尚未包含在實付應付價格之中
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特許費的支付必須是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這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說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所引起的特許費,即使成為轉售的一項條件,也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H.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包括哪些

個人提供來專利權、商標源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8)存貨包括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來看,本次個稅改革綜合所得將實行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

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

I. 特許權使用費怎麼界定

日前,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對轄區內一制葯企業審價補稅萬元,所針對的是該公司2006年度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2004年以來,該關已累計對特許權使用費審價補稅746萬元。據了解,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的相關規定缺乏認識,是導致企業稅款漏繳的主要原因。為此,海關特別提醒廣大進出口企業,在申報完稅價格時應充分考慮特許權使用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完稅價格辦法》這樣定義:特許權使用費,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 根據該定義,我們不難發現特許權使用費具有的三個特徵:一是因智力及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費用後加以利用,而非由權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權利所有人根據他人對權利實際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費。 根據該辦法,符合一定條件的特許權使用費應當計入完稅價格,在貨物進口時向海關申報。 海關規定,當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無關,以及其支付不構成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時,不納入海關征稅范圍。換句話說,除此以外都要計入完稅價格。 下列四種情況被認為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有關:第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二是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三是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第二、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標的;二是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三是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第三、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第四、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二是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本例中,該公司進口貨物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製造、使用、銷售葯品的配方和技術所對外支付的費用(即專有技術費用),二是成品葯的商標權費用。經查,該公司成品葯在進口時的申報價格中已含有專有技術使用費,原料葯的生產加工主要是在國內完成,這兩項專有技術使用費都無需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而對於以原材料狀態進口的原葯的商標權使用費,因其國內的生產已超出輕度加工的范圍,亦無需計稅。但對於以成品狀態進口的葯品的商標權使用費,則應計入完稅價格予以補稅。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特許權使用費在產品中的比重逐漸提高。為了保障國家稅收應收盡收,維護良好的進出口經營秩序,海關將加大對特許權使用費不主動完稅行為的查處力度。

閱讀全文

與存貨包括特許權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