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債券攤銷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如果按照你說的數據,那麼銀行的銀行的利率應該是.133%與發行價誤差0.73元
會計分錄:
投資時:借:長期投資-A公司債券 108120
應收利息 1667
貸:現金 109787
三月一日會計分錄
借: 現金 5000
貸:應收利息 1667
利息收入 2493
長期投資--A公司債券 840
9月31日會計分錄
借: 現金 5000
貸:利息收入 4160
長期投資-A公司債券 840
。。。。。。
最後一筆
借 現金:100000
貸:長期投資-A公司債券 100000
這個是直線攤銷法,不需要利率的參與來計算利息費用,但是實際利率法下,利率費用是當前債券面值乘以利率===利息費用
溢價攤銷=10000-利息費用,所以,隨著債券溢價的攤銷,利息費用不斷減少,直到債券賬面價值==面值,溢價攤銷余額為0
直線攤銷法下,是先計算溢價攤銷,用10000減去溢價攤銷==利息費用,兩者計算式相反的,
總而言之,實際利率發更貼近實際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應付債券為什麼要攤銷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應付債券的面值與發抄行價格之間的差額,要在應付債券持有期間按實際利率進行攤銷。
因為應付債券到期時,企業的負債額就是應付債券的面值。而應付債券發行時,實際收到的錢與面值不一定一致。
企業發行應付債券,就是通過債券的方式籌集一筆資金,以支付利息的方式,支付這筆資金的使用費。發行債券時,實際籌集到的資金,並不是想籌集的資金(面值),兩者的差額,事實上也是資金的使用費。因為購買債券的人願意為該債券多付錢,或不願意為其付出債券標明的成本,從而通過實際支付數來表示他們為該債券而期望獲取的利息收入。
所以,應付債券發行時實際取得的現金與面值差要作為財務費用的調整數,按實際利率攤銷到存續期間。
㈢ 債券溢價攤銷的分錄
購入債券時:
借: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
長期債權投資——(溢回價)
貸:銀行存答款
收取利息時:
借: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應計利息)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溢價)
投資收益
(3)應收債券利息攤銷擴展閱讀
長期債權投資是企業購買的各種一年期以上的債券,包括其他企業的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債等。債權投資不是為了獲取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債權投資只能獲取投資單位的債權,債權投資自投資之日起即成為債務單位的債權人,並按約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長期債權投資的主要特點:
1、投資只能按約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2、債權投資可以轉讓,但在債權債務雙方約定的期限內一般不能要求債務單位提前償還本金。
3、債權投資與其他債權一樣,存在一定的債權風險。
㈣ 購買短期債券的折溢價攤銷和利息攤銷(實際利率法)
實際利率法又稱「實際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費用按實際利率乘以期初債券帳面價回值計算,按答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的差額,即為本期攤銷的溢價或折價。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即發行價低於債券票面價值)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記入「投資收益」)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記入「應收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 面值 +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㈤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攤銷的直線法和實際利率法有何區別它們對報表結果有何影響
直線法的特點是:每期溢折價的攤銷數額相等。
實際利率法的特點是:每期實際利息內收入容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折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而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因此,直線法比較簡單易於操作,但不夠准確。實際利率法比較精確,但是獲取實際利率比較困難。對於在報表結果的影響當然由於攤銷數額不同,利潤也不同。
㈥ 應收利息的債券計算
一、基金在計提銀行間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應收利息時,應參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到期收益率計算標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07〕200號)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關於調整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債券應計利息計算公式的通知》的有關內容,改用「實際天數」計算應收利息,具體公式見附件1a、附件1b。
二、基金在計提交易所貼現債券的應收利息時,應參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關於貼現國債實行凈價交易的通知》(財庫[2007]21號)的有關內容,改用「實際天數」計算應收利息;基金在計提其他的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應收利息時,應參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試行國債凈價交易有關事宜的通知》(財庫[2001]年12號)的有關內容,仍保留現有方法,採用「實際天數/365」計算應收利息,具體公式見附件2。
三、為了更合理地反映貨幣市場基金所持債券每日產生的收益,貨幣市場基金在採用實際利率法下的攤余成本計量債券時,應參考附件3第四條所述的計算方法。
四、本方法自2008年3月17日起實施。2008年3月17日,按以下順序進行處理:
(一)對於改用「實際天數」計算應收利息的債券,借記「應收利息」,貸記「利息收入-債券利息收入」。
(二)對於改按附件3第四條所述的方法計量債券的貨幣市場基金,攤銷前的攤余成本(定義見附件3第四條)計算新實際日利率,再使用新實際日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借記「應收利息」(按附件1、附件2所述方法計算當日應計提的應收利息),借記「債券投資-折溢價」(軋差),貸記「利息收入-債券利息收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實際日利率)。
貨幣市場基金在改用「實際天數」計算債券應收利息之後,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也相應的改用「實際天數」計算。
五、各公司應事先測算和評估相關方法調整對基金收益和投資產生的影響,在系統調試、投資運作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備,避免方法調整首日對基金收益和基金凈值產生重大影響。
附件1a:銀行間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應收利息的計算公式
附件1b:銀行間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應收利息的計算公式
附件2:交易所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應收利息的計算公式
附件3:貨幣市場基金實際利率法下溢折價每日攤銷的計算方法
一、貨幣市場基金運用實際利率法的基本原理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模擬從買入日至最後一個計息日計提利息和攤銷溢折價的整個過程,通過插入法,達到存續期結束前最後一次計息和攤銷溢折價後,溢折價余額為零,即攤余成本=面值。
二、模擬的整個過程(以下日為自然日)
T日應收利息=Round((T日債券數量余額-T日未交割的買入債券數量+T日未交割的賣出債券數量)×面值×票面日利率,2);其中:
(1)按平均值付息的附息債券
票面日利率=(T日對應的票面利率/1年內的付息次數)/T日對應的付息周期的實際天數;
(2)按實際天數付息的附息債券
票面日利率=T日對應的票面利率/T日對應的付息周期所在計息年度的實際天數;
T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T-1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T日T+0交割的買入交易確認的攤余成本-T日T+0交割的賣出交易確認的攤余成本
T日確認的利息收入=round(T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實際日利率,2);
T日攤銷的溢折價=T日應收利息-T日確認的利息收入;
T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T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T日攤銷的溢折價;
T+n日為存續期結束前最後一個計息日,
T+n日應收利息=Round((T日債券數量余額-T日未交割的買入債券數量+T日未交割的賣出債券數量)×面值×票面日利率,2);其中:
(1)按平均值付息的附息債券
票面日利率=(T+n日對應的票面利率/1年內的付息次數)/T+n日對應的付息周期的實際天數;
(2)按實際天數付息的附息債券
票面日利率=T+n日對應的票面利率/T+n日對應的付息周期所在計息年度的實際天數;
T+n日確認的利息收入=round(T+n-1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實際日利率,2);
T+n日攤銷的溢折價=T+n日應收利息-T+n日確認的利息收入;
T+n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T+n-1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T+n日攤銷的溢折價=(T日債券數量余額-T日未交割的買入債券數量+T日未交割的賣出債券數量)×面值;
三、模擬過程的簡化公式
M:每張債券面值
y:實際日利率
Z:每張債券溢折價余額
Z0:每張債券初始溢折價(Z0=(T日債券溢折價余額-T日未交割的買入交易確認的溢折價+T日未交割的賣出交易確認的溢折價)/(T日債券數量余額-T日未交割的買入債券數量+T日未交割的賣出債券數量))
i:票面日利率,在可預知未來利率的情況下為i0,i1,i2,...,it,t+1為剩餘付息次數
(1)按平均值付息的附息債券
i=(T+n日對應的票面利率/1年內的付息次數)/T+n日對應的付息周期的實際天數;
(2)按實際天數付息的附息債券
i=T+n日對應的票面利率/T+n日對應的付息周期所在計息年度的實際天數;
從計算實際利率之日起至債券到期日之間的自然日為n,其中可預期的利率變動日的前一日分別為第k1,k2,k3,k4,...,kt日;每日攤銷的溢折價為(M+Z)y-Mi
最後一期將溢折價全部攤銷,即Zn=0,則得到如下公式:以上迭代公式中,實際日利率范圍為(-1)/365~4/365,插值誤差0.00000001(默認值,可配置);
實際日利率結果保留12位小數(默認值,可配置)。
四、計算方法
在買入債券或利率調整日,計算Z0,取得M、i、k、n的值,用公式使用插入法計算出實際日利率y後,每日計提利息和攤銷溢折價:
(1)T日應收利息按現有方法計算;
(2)T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T-1日攤銷後的攤余成本+T日T+0交割的買入交易確認的攤余成本-T日T+0交割的賣出交易確認的攤余成本;
(3)T日確認的利息收入=round(T日攤銷前的攤余成本×實際日利率,2);
(4)T日攤銷的溢折價=T日應收利息-T日確認的利息收入;
(5)最後一個計息日,將剩餘的溢折價全部攤銷。
註:此方法依據實際利率法下攤余成本確認的基本原理和溢折價攤銷的計算過程,以最後一次溢折價攤銷後溢折價余額為零為目的,通過模擬溢折價攤銷的計算過程,運用插入法,計算出實際日利率,使溢折價科目余額逐漸趨向零直至到期日最終為零,其本質上是以每日債券利息作為未來現金流折現為該債券的賬面價值,所得出的日折現率作為實際日利率,與以每期債券利息作為未來現金流折現為該債券的賬面價值,所得出的年折現率差異不大。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放貸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拆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等應收取的利息。
企業購入的一次還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借款人或被投資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三、應收利息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按支付的價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借記本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科目,按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結算備付金」等科目。
(二)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按該投資的面值,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科目,按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結算備付金」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的,應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本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的,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三)取得的可供出售債券投資,比照(二)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四)發生減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應當比照「貸款」科目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企業發放的貸款,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貸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本科目,按貸款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貸款——利息調整」科目。
(六)應收利息實際收到時,借記「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利息。
㈦ 應付債券溢價攤銷怎麼做分錄
溢價的,減回來去:借:自相關成本和費用科目、應付債券-利息調整、貸:應付利息。
折價的,加回去:借:相關成本和費用科目、貸:應付利息、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㈧ 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與當期收到債券利息無關攤銷額不是實收利息減應收利息
在會計核算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應收利息是按照債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投資收益是按照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攤銷額是應收利息與投資收益之差。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債券時到期一次還本付息,那麼
本末攤余成本=起初攤余成本+攤銷額+應計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 - 應計利息
- 利息調整
貸:投資收益
所以說,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並且持有至到期,實際收到的利息就與攤余成本無關了。就是賬面乘以票面了。
㈨ 債券應收利息計算
1.有的
2.100*8.35%/360*你持有的天數
3.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利息兌付,而是在你賣出去以後,你得到的錢包含應得利息,這個專業點叫法是,凈價交易,全價交收,凈價就是指你看到的交易價格,全價就是指包含應得利息
買入的那個人是需要支付給賣出的那個人應得利息的,因為買入持有到期(利息兌付日),是可以取得利息的
㈩ 應收利息的攤銷額
應收利息和各期攤銷額的計算為分期付息債券的應收利息可直接用票面金額乘以票面利版率得出。而權期滿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每期應收利息,卻不能分期收取,只能到債券期滿時一次收回。這樣,分期計算的應收利息,實質上是投資者對發行方的追加投資,並且這種投資表現為年金,逐年追加。債券到期所能收取的利息總額,則是這筆年金按實際利率計算得到終值。反過來說,在計算各期攤銷額的時候,必須根據這個終值求年金,確定各期的應收利息。設備期應收利息為A,則:
A×年金終值系數=債券到期利息總額
A=1/年終值系數×債券到期利息總額=r/(1+r)n-1×債券到期利息總額
依上例,各年末應收利息:
A=8.7893%/(1+8.7893%)5-1×80000×12%×5=8054.18
據此,上例各年度溢價攤銷額計算如下表:
債券溢折價攤銷表(實際利率攤銷法)單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