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區別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中開發階段發生的自符合資本化要求並滿足無形資產總體確認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但是對於以前期間已經費用化的支出不再調整。這與《企業會計制度》(以及老准則)相比有重大區別。而且因確認方面存在重大變化,計量方面也隨之形成差異。
《企業會計制度》第四十五條規定,「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老的無形資產准則與此規定基本相同。)按此規定,就案例所述情況分析,無論企業自行開發的技術可否申請專利,以及能否申請成功,所發生的50萬元研究開發費用都不能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
當然,這50萬元的具體會計處理還是有所差異的,比如購置研發專用設備、計算機等,如果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應確認為固定資產。而使用的原材料和產成品除結轉其成本外,還應將結轉相應的流轉稅額。
如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案例所述企業自行開發的新技術不能確認為為無形資產,除非所開發的新技術能依法申請專利,而且即使企業成功申請專利,最多隻能將申請專利權的注冊費、律師費等確認為無形資產。而新准則下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的部分除前述范圍外,還包括非專利技術、專利技術等的符合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以及相應資源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此,新准則下無形資產研發支出的會計核算比老准則和制度細了許多,如需要增設成本類科目「研發支出」,並分別按資本化支出和費用性支出作明細核算,在資本化支出達到無形資產確認標准(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時,結轉為無形資產,而費用化支出通常是在期(月)末一次轉入管理費用。
Ⅱ 無形資產 自主研發的
我們這個算不算自主研發的無形資產,——不算主研發的無形資產,算外購的無形資產。
所得稅前能不能夠加計扣除么?——能扣除
Ⅲ 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在尚未達到預定用途前計提減值嗎
剛看到一種說法是:對於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無形資產,因其價值通常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至少應當於每年年末進行減值測試
Ⅳ 企業自己研發的無形資產如不能確認使用期限稅務怎麼處理
企業來自己研發的無形源資產如不能可靠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攤銷期不得低於10年。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2009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11〕148號)第三條有關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口徑規定,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精神,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及應納所得稅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法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明確的,在沒有明確規定之前,暫按企業財務、會計規定計算。國稅函〔2011〕148號的規定,就稅務處理而言,體現了稅法對會計處理的暫時認同,因此就無形資產的攤銷起始期間而言可以遵從會計的處理,但對攤銷方法和攤銷年限的處理仍應受稅法的約束。
Ⅳ 求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賬務處理流程。
開發階段:因為很難確認開發工作是否必定成功,所以一般都歸集在管理費用的明細科目中。
如果開發成功,當年歸集在管理費用(包括其他科目)的研發費用,可以沖回後轉為無形資產。
Ⅵ 自主研發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是什麼
研究階段,全部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
開發階段,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計入損益,
完成後,資本化費用轉入無形資產入賬,當月攤銷
Ⅶ 企業自行研究開發無形資產的問題
樓主你好!
企業自行研究開發無形資產的問題,完整的過程是這樣的內
1、研究容階段(前期調研,可行性論證等)的費用,全部計入當期費用的
2、開發時,發生的費用,要區分能否資本化,資本化的先計入 資本化開發費用
經歷上述兩個階段後那,如果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則把 資本化的開發費用(類似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 ),轉入無形資產。
Ⅷ 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怎樣進行賬務處理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
內部研究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如下圖所示:
【提示】
(1)如果確實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2)內部開發活動形成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由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創造、生產並使該資產能夠以管理層預定的方式運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組成。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成本包括:開發該無形資產時耗費的材料、勞務成本、注冊費、在開發該無形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其他專利權和特許權的攤銷、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的規定資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為使該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其他費用。
在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除上述可直接歸屬於無形資產開發活動的其他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間接費用、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可辨認的無效和初始運作損失、為運行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培訓支出等,不構成無形資產的開發成本。
(3)內部開發無形資產的成本僅包括在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時點至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總額,對於同一項無形資產在開發過程中達到資本化條件之前已經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不再進行調整。
(4)「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余額計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項目。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
Ⅸ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成本如何確定
近日,某企業來電咨詢
,該企業自行研發了一項無形資產。2009年,研究開發階段發生的費用,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但在2010年企業開發成功,形成了無形資產,在計算自製無形資產的成本時,是否將企業在2009年已在當期扣除的研發成本重新沖回,補計到無形資產的總成本中進行攤銷?稅務人員的回答是:已經費用化的研發支出,不再進行調整。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六條的規定,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在企業會計准則中將企業內部研究開發無形資產費用的確定按照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來劃分。
一是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新的技術和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研究,包括意於獲取知識而進行的活動;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的應用研究、評價和最終選擇;材料、設備、產品、工序、系統或服務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經改進的材料、設備、產品、工序、系統或服務的可能替代品的配製、設計、評價和最終選擇。從研究活動的特點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來形成成果,即通過開發後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也無法證明其研究活動一定能夠形成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在發生時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二是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開發階段是以研究階段為基礎,對項目的開發具有針對性,並且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由於開發階段相對於研究階段更進一步,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此時如果企業能夠證明滿足無形資產的定義及相關確認條件,所發生的開發支出可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成本。
在開發階段,判斷可以將有關支出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的計量。
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應單獨核算,如發生的研發人員的工資、材料費等,從事多項開發的所發生的支出按一定的標准在各個開發項目間進行分配。無法明確分配的,應予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不計入開發活動的成本。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的成本僅包括在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時點至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總額,對於同一項無形資產在開發過程中達到資本化條件之前已經費用化計入損益的支出不再進行調整。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規定,企業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條件的才能資本化,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如果確實無法區分研究階段的支出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將其所發生的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未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等。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然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按不得低於10年的期限進行攤銷。
所以,再次提醒納稅人,在研發無形資產時,是否存在把已經費用化的研究支出,又計入資本化費用中重復計算扣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Ⅹ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怎麼判斷費用化期間和資本化期間
要區分研究階段和開來發階源段:研究階段全部費用後;開發階段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後可以資本化:
(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
(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