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有土地土地佔用費如何收取
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方式有三種:協議、招標、拍賣。在這三種方式中,
招標和拍賣具有公開性、競爭性,一般不存在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現象;協議出讓由
於沒有引入競爭機制,土地由誰使用,特別是土地出讓金的確定,具有主觀因素。非法低價
(包括無償)出讓主要發生在以協議方式出讓土地的行為上,因此規范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
至關重要。
區別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現主要依據以下規定:1992年原國家土地管理局
出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別土地使用權轉讓、
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1995
年又出台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規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根據商業、
住宅、工業等不同土地用途和土地級別的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具體適用比例由省、自
治區、直轄市確定,確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應當綜合考慮征地拆遷費用、土地開發費用、銀行
利息及土地純收益等基本因素。
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出讓金不得低於協議出讓最低
價,協議出讓最低價是衡量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標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
於出讓土地類型、目的,取得土地利用狀況等的差異,依靠以上原則確定的協議出讓最低價
標准來衡量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已遠遠不夠。一方面是可操作性低,出讓土地有可能是新
增建設用地直接協議出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補交土地出讓金;再者,
還有可能是企業改制涉及的土地出讓等。
不同情況地價內涵不一,繳納土地出讓金標准也應該有很大差異。首先,僅按不同用途
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無法滿足不同土地情況出讓地價的需要,
難於操作,致使有些地方公布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形同虛設。第二,具體出讓地塊地價內
涵往往與協議出讓最低價地價內涵不一致,二者不具有可比性,若以此確定協議出讓土地出
讓金,既有可能導致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也往往會出現侵犯原土地使用者權益的情況。第三,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劃撥土地
使用權價格可作為企業權益計入企業資產,劃撥土地需轉為有償使用土地的,按出讓土地使
用權價格與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差額部分核算出讓金,這已不大適用於按上述文件規定確定
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
②最低價確認方法
協議出讓最低價不能簡單地由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應分門別類針對具體出讓土地
類型及地價內涵制定標准。
新增建設用地協議出讓最低價確定。對於新增建設用地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的,取得的土
地形式有可能是生地、毛地或熟地。
生地主要是指已完成土地使用批准手續而未進行基礎設施配套開發和土地平整的土地,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征地過程中發生的稅費等土地取得費用由申請使用土地者支付。
其協議出讓地價的核定應該是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所產生的土地增值費,或稱土地所有權收
益、土地純收益。當然,土地出讓金與新增建設土地有償使用費是不同的,土地出讓金是市、
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按規定的標
准向國家繳納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
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時,向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新增建設用地的市、
縣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雖然繳納主體和性質不同,但由於新增建設用地徵收標
準的制定是由國土資源部按照全國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鎮土地級別、基準地價水平等情況確定
的,其標準的制定辦法與收取目的及土地出讓金有相似性,因此,新增建設用地協議出讓最
低價的確定可以以此作為依據。根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確
定,各地徵收標準的制定以新增建設用地中依法納入有償供地的比例約為60%,從而確定平
均純收益徵收定額標准,因此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協議出讓最低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60%
毛地和熟地具備建設條件的土地,其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可以以基準地價和生地出讓
最低價加上相應的土地開發費等綜合考慮。
土地價格是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土地構成分離出土地出讓金有其片面性,在使用上也有
局限性,一般只適用於工業用地,用於商業、住宅等用地並不適用。但對於目前制定新增建
設用地(工業用途)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卻不失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對於新增建設用地中用作商業、住宅用途的,其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要以基準地價為
准;以生地、毛地出讓的,從基準地價中扣除相應的平均土地取得費、開發費等。
企業改制涉及劃撥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最低價確定。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改革土地估
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企業改制時,劃撥土地需轉為有償使用土地
的,按出讓土地使用權價格與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差額部分核算出讓金。據此核算出的土地
出讓金就有可能低於標定地價的40%,對於企業改制涉及的補繳土地出讓金,不能按「不低
於標定地價的40%」作為衡量低價出讓國有土地的標准。
『貳』 我有國有土地的使用權證還要不要每年繳納土地使用費
土地使用費不需要交了,土地使用稅還是需要交的。
『叄』 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交多少費
如果在受讓土地時候,已經繳納相關稅費及土地出讓金,那麼只需要繳納測繪費及土地使用者工本費,後者費用20元,測繪費根據地塊大小500~2000不等。
當然,如果是直接簽訂的國有土地出讓合同,那就是國有土地使用權設定登記,費用很少,500以內。
如果是轉讓所得土地,是國有建設用地的話,重復本文第一段。
如果是轉讓所得的土地,屬於劃撥使用權的,需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及各種稅費,然後再重復本文第一段。
不清楚,可以追問。
『肆』 普通住宅要交國有土地使用費嗎什麼時候開始交計算的標準是什麼
個人住宅用房是不用繳納土地使用費的,商業和工業用房才要繳土地使用費
『伍』 我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原來村還每年叫我交費,合適
你所說的應該屬於2000年以前的事情,那個年代,農民每年都要向村委會繳納各種提留款,如果你所使用的土地屬於農民的承包地,即使你已經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證》,村委會讓你繳納費用也是合理的。
『陸』 國有土地使用證怎麼繳費
不需要繳費的,你拿你的房產證去開發商那辦就是。或是去當地國土局辦理。我剛才看錯了,不好意思,我當成了私人的商品房。
『柒』 國有土地費用是怎樣規定的
國有土地證過戶費用是多少?
有兩種情況:1、集體土地使用證:國家版規定集體土地上房屋禁止轉讓權。2、國有土地使用證:(1)土地性質為出讓的,過戶時,需提交以下材料:1、房產證2、國有土地使用證3、法人資格證明書、委託書4、受讓方身份證、戶口簿5、房產圖6、房地產買賣契約7、完稅憑證費用:1、交易服務費6元/平方米(居住)2、產權登記費:80元3、契稅:評估價的2%(2)土地性質為劃撥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土地性質為劃撥的,過戶時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需報政府審批。僅供參考。
『捌』 土地使用費繳納方式有哪些
目前土地使用費主要包括農用土地徵用費和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費兩種:
1.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費。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城市建設配套費、拆遷補償與臨時安置補助費等。
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指建設項目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取得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權,依照規定支付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城市土地的出讓和轉讓可採用協議、招標、公開拍賣等方式。
1協議方式適用於市政工程、公益事業用地及機關部隊和需要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產業用地;
2招標方式適用於一般工程建設用地;
3公開拍賣適用於盈利高的行業用地。
⑵城市建設配套費是指因進行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而分攤的費用。
⑶拆遷補償與臨時安置補助費。此項費用由拆遷補償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或搬遷補助費)兩部分構成。
2.農用土地徵用費。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土地投資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地上建築物補償費、耕地佔用稅、征地和土地管理費以及土地開發費等組成,並按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⑴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的補償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
⑵青苗補償費和徵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樹木等附著物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⑶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徵用耕地、菜地的,每個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地每畝平均年產值的4~6倍,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其年產值的15倍。
⑷繳納的耕地佔用稅或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登記費及征地管理費等。在1%~4%幅度內提取。
⑸征地動遷費。包括徵用土地上的房屋及附屬構築物、城市公共設施等拆除、遷建補償費,搬遷運輸費,企業單位因搬遷造成的減產、停工損失補貼費,拆遷管理費等。
⑹徵用城市郊區的草地,用地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草地開發建設基金。